张临三次拒绝了元朝中央“部委”免试招录机会

发布时间:2018-01-01 22:53:50   259329 作者:侯玉杰

清朝时期,邹平县知名的祠堂有三座,分别是范公祠、伏生祠、长白祠。在南部的长白山五龙池有三贤祠,祠内供奉的就是这三位被邹平人敬仰的人。能够和范仲淹、伏生齐肩的长白先生张临,是元朝的一位平民教育家,其祠堂在邹平县城东七里铺。

 

长白先生张临

 

邹平县人,明朝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张延登《长白先生祠堂记》记载:“邹平县南十里,层峦叠嶂,亘绵如翠屏者,长白山也。元张先生临,字慎与,尝读书山中,淹贯经史,教授生徒,三征不起,称长白先生云。明兴建‘征士坊’以旌表之。县东七里,相传为先生读书故址………称长白先生祠。”

张临在长白山中读书并开办书院,以一介布衣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长白先生从辽东半岛到中原一带的读书人,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求学。他的门生知名的有状元张起岩,中丞张朴张诚李宪等。

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下诏征荐天下知名儒士到国子监担任教官,说:“勿限资格,果材而贤,虽白身亦授职。”张临因为德才兼备,也被推选担任了国子监司业,但是他不愿意为官,仅半年就返回长白山中继续主持书院。

张临虽是布衣,却与当时的知名学者都是好朋友,如张养浩等人。他非常敬仰范仲淹。延祐六年(1319年),长山修范公祠,次年开工并完成。张临作记,他说:“余虽老,不觉壮心如昔,是以不让,乐为书之。”

 

张临的家世

 

张临的先祖是河北枣强人,因为躲避水灾,迁居邹平。元朝平定山东初年,民生凋敝,张临的祖父张顺善于理财,长于谋划,在生活刚刚稳定的时候,就聘请教师开办学校,村中的孩子们都跟着受益。天寒地冻时节,张顺亲自为师生们送柴禾取暖。邹平县修建学宫时,主持人劝张顺出力,张顺说:“我最盼望子孙们成材,哪里有不尽力的道理?”

张顺有5个儿子,长者张克忠,即张临的父亲。张克忠少年时代勤奋好学,游学济南时,济南侯因为法律废弛,特别选拔了20名学生专门从事法律研究。张克忠不仅获选,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年),益都行省长官李璮起兵反叛元朝,占领了济南等地。危急时刻,张克忠以一介书生抛弃家业,追随济南侯逃往德州向朝廷求援和召集部属,因功获得晋升。

元朝在山东的南部重镇是郯城,这里与宋朝的涟海对峙。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万户府,派大将镇守,并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张克忠被镇守将军聘为幕僚,两军对垒时,张克忠屡出奇计,不断赢得胜利,多次获得奖励。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初年,元军渡过淮河进攻宋朝,遭到南宋的伏击,张克忠用反伏击的战略,大获全胜当元军返回时,南宋军队在淮河上用巨型战船封锁河面,而元军都是小舟,根本不堪一击,在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时刻,张克忠深入调查,向元军首领进言说:“淮河涨落有一定的规律,正午时分,是最浅的时候,我们不用乘船,可以徒步过河。”在张克忠的指导下,元军全身而退。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九年(1272年),元军再次渡过淮河,准备一举渡过长江消灭南宋政权,中途缺乏马匹。张克忠被特别选拔出来,和几十名牧马人一起回济南、益都、河间等大后方调集马匹他们日夜潜行,未丢失一匹,按时完成了任务。随后,张克忠作为幕僚,继续跟随万户将军平定常州、苏州、杭州,一路到达南海边上。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任将仕佐郎、沂郯万户府知事。十九年升承事郎、淮海招讨司经历。二十一年,任弩军万户府经历。二十二年,升通泰屯田提举。大德元年(1297年),任塔山、徐、邳、沂州等处山场屯田提举。大德九年(1305年),张克忠因病去世,享年71岁。泰定三年(1326年),朝廷追赠滨州知州,追封邹平县子。

张克忠不但自己手不释卷,督促儿子也颇为严厉。他自己“每夜至五鼓,犹诵书不寐,同列服其难。”张临小时候并不聪明,自己家里请不起先生,就到别人家学习,每天晚上回家,张克忠必定检查他的作业,如果有错误就不高兴并不吃饭。因为是独子,他的母亲心疼孩子,也不吃饭。直到张临回答正确之后,他的父亲才肯吃饭,母亲也才吃所以,张临养成了日日读书的习惯,时刻不敢懈怠,70多岁后,虽然晚上看书眼睛有些模糊,仍坚持读书。

张克忠提举宿迁时,张临已经50岁了,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和父亲在一起每逢见到儿子有所闲暇,张克忠就严厉地说:“读书!”于是,张临赶忙拿起书来读,这时张克忠就面有喜色。

 

长白先生祠

 

嘉庆年间,因为长白先生祠的祭田曾经引起过诉讼。有张珊、张敷求二人互相控告对方侵占祭田。代理知县张继荣把涉案人员全部召集到祠前,他当众写下祭文:“不有先生何以裕后昆,不有后昆何以嗣先生。今以祭田之故告之有司,有司不能决,请决之先生。先生之高,巍巍峨峨;先生之灵,昭昭明明。是者,默佑其衷;非者,天夺其魄。神其不远来,格来凭上飨。”

读后焚毁。他自己则坐在柳树底下,观察了众人有羞愧的反应,断案说:“此田,置者无据,种者无据,嗣者亦无据,且无赋税,何事争执?相应官收官租春秋祭,令张珊四分等,轮转值年,领租资以供牺牲,余资以光祠宇,庶香烟易永而庙貌常新矣。”

张继荣的断案赢得了当事双方和士绅们的一称赞7年的官司,一朝冰释,嘉庆五年(1800年),大家相约立碑纪事并请张继荣撰文。张继荣则谦虚地将事情的圆满解决归功于长白先生的恩德。

清朝末年,长白先生祠败落,张开东《过长白先生祠》:“寂落荒祠怀古余,茂草残碑周道左。软尘日日飞十丈,静若南山云归壑。石桥一线引河流,激断横田分百曲。霜暗空庭杳苍烟,数鸟爰集啼枯树。任将后乐见希文,岂以清操拟仲子。于人浓处独能淡,奔趋世风愧仰止。”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