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名相景范以强势廉政著称

发布时间:2018-01-07 20:08:43   250505 作者:侯玉杰

景范,字万卿,邹平县人,出生于唐朝天复三年(903年)。景家是名门望族,景范父亲景宾,祖父景闰,均曾为唐朝官吏。景范考中进士后,曾经在清阳县、高密县担任基层官员,皆以作风强硬闻名,被提拔重用为范县县令。

在五代时期,政局动荡,军人政权走马灯似地更替景范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他为官不仅廉洁勤政,而且不惧权势,处理各种政务雷厉风行,是著名的强势官员。史籍称赞他:人谓其贤且能矣。


(景范神道碑,来源网络)

 

景范坐镇后方征发军队供应粮饷,支援后周世宗御驾亲征

 

景范的品德和能力,得到了周太祖郭威的赏识。郭威建立后周政权,景范是开国元老之一。广顺元年(951年),景范以秋曹郎进阶至朝散大夫,升任工部侍郎。来年,又进为左司郎中,充枢密直学士。周太祖广顺三年,再担任谏议大夫。

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郭威为帝,是为世宗。他继续对军事、政治、经济进行整顿,并继续重用太祖郭威选拔的重臣。是年,北汉刘崇利用郭威去世,后周国内一时混乱的局面,勾结契丹人南犯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命大臣守卫京城,景范以太祖旧臣官拜公卿,为副留守。


(后周太祖郭威画像,来源网络)


景范坐镇后方,征发后援军队以及供应粮饷,保证了前方的胜利。世宗班师后,因景范留守和输送粮饷有功,封赏景范为晋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以枢密院学士、工部侍郎擢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三司。

景范高相位,又担任三司使,掌管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他日夜不敢懈怠其神道碑赞誉他:“尽瘁之劳,因成恙疢”因此,显德二年秋,景范便因病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倡导薄葬的周世宗柴荣破例为他举行厚葬

 

景范是正直的大臣,但并非经济之才。周世宗柴荣需要德高望重的老臣坐镇朝廷,舍不得景范辞职,又顾及他的身体状况,仅免除其“判三司”之职。不久,从老家传来他的父亲去世的消息,景范遂再次上书请求归乡葬父,得到批准。一路舟车劳顿,身心疲惫的景范在埋葬了父亲之后,也一病不起,“泣血以居,晨浆屡绝,哀与性尽,卧疾而终”。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年底,景范病逝于故乡家中,即今天邹平县城南的东景村,享年52岁。景范去世后,倡导薄葬的周世宗柴荣破例为他举行了厚葬,由官方为他立碑,下诏设立祠堂,晋赠侍中。

 

顾炎武在名著《山东考古录》中对景范多有论及

 

景范葬于邹平县城西南五里许相公山左侧。有祭田40亩。景范祠在东景村南。景范的神道碑铭文作者翰林学士扈载称赞道:“长白苍苍,淄水汤汤。哲人之生,逢时会昌。哲人之逝,魂游故乡。”


(顾炎武画像,来源网络)


宋朝建立后,一代名相景范逐渐被人们遗忘,长期得不到当地应有的重视,甚至连邹平县、长山县的县志都不记载。明末清初知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名著《山东考古录》中,对于邹平县当地的志书和景氏家族的误传非常感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说:“邹平县南五里有景相公墓。通鉴五代周显德元年七月癸巳,以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此地唐时属长山也。景氏之裔,自洪武年间有两举人,今亦尚有诸生,不能记其祖矣。不知何年讹传为晋之景延广,而邑志载之。……因叹近日士人之不学,以本邑之人书本邑之事犹不可信,以明白易见之碑而不之视,以子孙而不识其先人,推之天下郡邑之志,如此者多矣。”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