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沾化一家出了俩超级学霸,父亲是榜眼儿子是探花

发布时间:2018-04-24 22:32:14   585374

沾化曾有三等县二等学的美誉,明朝曾出了“一榜四进士”,值得大书特书;清朝时期,苏兆登、苏敬衡更是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大大提高了沾化的人文地位;民国初期,沾化开社会风气之先,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莘莘沾化学子也是其他县不可比拟的。

 

榜眼苏兆登

 

沾化古城镇王见南村的苏氏家族,是明朝时期由今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寨里西村搬迁来的。从寨里迁居到沾化后,苏氏人口繁衍,生生不息。到清朝中期,其第十二世孙苏兆登崭露头角。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苏兆登幼年时,家境比较贫苦,当地塾师范氏,怜其聪敏,收养供读。于是,苏兆登刻苦自励,发奋苦读,学业优异,每试皆冠。

乾隆五十四年(1789),苏兆登被选拔为贡生,入北京国子监读书。1795年(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嘉庆四年(1799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俗称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


(“霜露时思”匾,来源网络)


苏兆登任知府时,重国计民生,整饬吏治,县民赴诉,必亲自处理,不留积案,深得百姓拥护。任学政和考官时,重真才寒士,清除考试积弊,为诸生所拥戴。管理漕务时,从不收受馈赠,以清廉闻名。道光元年(1821年),升任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然后便告老归家,侍奉母亲,不再为官。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病逝于家中。

 

探花苏敬衡

 

苏敬衡,字心舆,号蕉林,是苏兆登之子。出生于嘉庆六年(1801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取举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俗称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

苏敬衡秉承父训,竭忠勤事,在天津、宣化任知府时,以廉洁和勤政出名,当地的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在广东时,有海盗郭某纠结同伙占据海岛,抢掠来往的商船。苏敬衡训练兵勇,传授机略,终于将匪首擒获,依法处置,地方遂恢复平安。

咸丰三年(1853年),苏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杨得质、盛朝辅诬告,未赴任。后真相大白,杨、盛等被革职。但苏敬衡因母亲年迈,请假归里,不再外出为官。同治六年(1867年)病逝于家乡。


(苏敬衡书法,来源网络)


封建时代,特别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比较规范,每3年开一次科,每榜录取进士300名左右,其中一甲仅3人,即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俗称状元、榜眼、探花。苏氏父子均考得前三名,这是滨州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苏兆登、苏敬衡父子曾向寨里西村苏氏祖林碑亭献榜眼”“探花匾,可惜在1958年时被毁。嘉庆十三年(1808年),苏兆登曾给寨里西村苏氏祖林碑亭敬献霜露时思匾,流传于世。其右书:“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掌京畿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裔孙兆登谨题”,左书:“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拾月”。此匾长1.50米,宽0.60米,厚0.06米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