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世家邹平成氏家族

发布时间:2016-12-27 00:00:00   1148907

齐鲁腹地,泰岱副岳长白山北麓,黄河三角洲南端的邹平大地,屏山绕河,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文运昌隆。明清以来,围绕邹平古城近郊,聚居着张氏、马氏、成氏三大仕宦名门。而成氏家族,官不显人显文显,以誉称“修志世家”著述丰赡声名远播。


科第蝉联文运昌盛,历代有识之士多参与修志


邹平成氏家族史自明洪武初年始。始迁祖成世才从直隶枣强分发到邹平城安家庄落籍安家,诗礼传家,耕读继世。到了第七代成己,中隆庆丁卯科(1567年)举人入仕,官至陕西固原州知州,从此跻身宦门。

进入清代,成氏家族相继出了3名进士,6名举人,14名贡生,科第蝉联,文运昌盛。“史志之书有裨风教”,“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之”,历代有识之士多热心参与修志。

成氏族人修志,从九世成晋征始。成晋征(1621——1700),字昭真,清顺治戊子科(1648年)举人,乙丑(1649年)连捷中进士,初授浙江衢州府西安县知县,时值清兵平定江南的战乱时期,清兵征讨福建在衢州设立养马厂,清兵如盗匪,四处骚扰,民怨沸腾,土地荒芜,市场萧条。晋征如火烧心,不顾风险斗胆呈请统兵大帅,严禁士兵私入城市,不准骚扰城乡百姓。他亲自手持大帅令箭四乡巡察,当地百姓得以安宁。

晋征施政有主见,以为民造福为要务,从不人云亦云,随风转舵,察言观色,因而有悖于上司,后为兴学校得罪了总督大人而非罪罢归,优游林下四十年。他奉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价值观。罢归后的“独善其身”不是明哲保身,而是完善自我,实现“不为良臣即为良绅”的心理诉求。

归隐之后,遍游长白诸峰,赏家乡山水,寻伏生范公遗迹,凡柳庵、唐李庵、上书堂、醴泉寺,诸名胜无所不至,访古寻幽,陶醉其中,眺望诸峰,烟岚苍茫,遐思万千,写下了《邹平景物志》和《邹平艺文志》两书。他写这两本书,绝不是为排遣罢归的抑郁,而是为修方志贡献力量。

他在《邹平艺文志自序》中说:“皆根于心而见乎辞者。后之人览其文,可以观政教之得失焉,察风气之浇淳焉,觇人才之盛衰焉,矧今天子,崇兴文教,敕修十七省会之全书,他日輶轩之史,采之吾邹,或亦无慨于文献之无征云。”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修纂《邹平县志》,艺文、山川、人物、名贤遗迹等所用资料,多出于此两书。县志按语中说:“今从成氏《艺文志》《景物志》所收为旧志所资借者颇多,搜讨之功不可没也。”成晋征开成氏修志著述之先河。

成氏十世成兆丰是正式参与修志书第一人。成兆丰(1711—1772),字武芑,号德川,别号竹斋。乾隆甲子科(1744年)举人。因父重病卧床而弃科考,以教书维持家计。甲戌(1754年)中明通榜,选授滕县教谕,任内捐俸倡修县学宫。适逢大水灾,受委勘察灾情并主持赈灾。赈济中日夜操劳,四乡奔波,宵衣盰食,操劳过度,双目几近失明,经长期治疗方癒。上宪因他政绩卓著,保举他晋升知县。秉性正直的他,以为未中进士,不是正途入仕而坚拒。十年后,乾隆癸未科(1763年)会试得中,恰逢母亡告归。子年(1768年)补高唐州学正。乙丑年(1769年)赴京殿试中进士,仍回高唐州学正。任内又修学宫,主持赈灾,主持鸣山书院。

东昌府知府胡德琳聘他与平原董元度、历城周永年修纂了《东昌府志》。

兆丰次子成启洸,是成氏修志的第二人。成启洸,字静溪,号菊泉,乾隆乙酉科(1789年)拔贡,例选儒学教谕。辛酉(1801年),告归后,自费独力修纂了嘉庆八年(1803年)版《邹平县志》共十八卷。癸亥(1803年)春,受督学使委托到山东肥城考证左丘明墓,经遍访查证,实为疑冢。名儒云南李文耕甲戌(1814年)春,来任邹平知县,凡修伏生墓、袁马骕(著名史学家,邹平人)墓、改修县城西郭石桥,都邀启洸筹划。著作有《诗集》三卷,《砚农秋获》一卷。


第十三世成瓘、成琅兄弟修志声名最巨、影响最广


成氏族人修志,声名最巨,影响最广的当数第十三世的成瓘、成琅兄弟,他们是兆丰之孙,启洸之侄。此时成氏修方志已达三世五人之多,为世人所钦敬,赞誉成氏为“修志世家”。

成瓘(1763—1842),字肃中,号篛园,晚年自号古稀迂叟。“少嗜读书,博学强识”(《邹平县志》),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亚元(举人第二名),以后九次赴会试均不第,遂专心著述,于经学、文字训古学之外,兼治史学,曾佐修《会典》。道光十三至十五年(1833—1835)应济南知府王赠芳之邀,与其弟成琅一起,至省城济南修纂《济南府志》。该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刊刻出版,凡72卷,约180万字。兄弟二人完成了这样浩瀚巨帙,实是令人震撼。道光十六年(1836年)成瓘以一己之力,重新续修《邹平县志》,并请县令修辑,这是邹平古时留下的最好的县志。

成瓘力作当数《篛园日札》,对经籍史书,掇漏刊误,存真辩伪,颇多新见。清代学者、藏书家叶志诜(湖北汉阳人)在为成瓘撰写的碑记中说:“《篛园日札》前五卷多在予斋中所作也,时同居黟县俞君正燮、武进吴君承烈,皆写学士,文成辄以相质。偶有经手三人疑议者即弃去,抗衡儒先,注经证史。周髀之经偶,方舆之沿革,以逮方术杂家无疑不析,无义不搜。稿凡数削而成,一一折表,至当而后已。”《篛园日札》对《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三传”“三礼”《汉书》《史记》等各类经史子集,邹平历史等都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得到时人推崇,至今亦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后世有多种版本,台湾世界书局1984年有标点本。

成瓘还精于算术,对《周髀算经》及汉代尺度权量都有精当的研究阐述,尤其对于“岐阳古鼓”的考证,以小学印证古文,又以古文勘对史实,广征博考,受到时人推崇。

著名学者俞正燮与成瓘是至交,对成瓘著作尤为推崇。俞认为成瓘在《尚书》研究方面的见解,可以补正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的缺失,对古时漯渠、洚水、枯渠及黄河故道的考证,可以补正胡渭《禹贡锥指》的阙失。对成瓘《十鼓辩证》他更是高度赞赏。所谓“十鼓”即“岐阳十鼓”,即石鼓十件,唐初发现,原在天兴(今陕西凤翔)三畤原,曾委弃于陈仓之野,故称“陈仓十碣”,又因其地在岐山之阳,又称“岐阳十鼓”。因文字内容记狩猎事,又称“猎碣”。唐末以来多次移置,现藏故宫博物院。对石鼓的内容,直至今日尚聚讼纷纭,然而当时成瓘即以渊博的文史学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断定石鼓是北魏时物,记载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年间狩猎之事。对此考证,俞正爕评价说:“推石鼓为太武时物,其地合,其人和,其事合,其日合,其字画合,阁下一言,胜马生万余言矣。”成瓘著述,今存有《成氏丛书》《篛园医说》四册,《篛园医说续编》四册,《长沙伤寒论》新编、新测二册,《金匮要略》新编、新测二册。

成琅(?—?),字宝西,号西园,成瓘之二弟,嘉庆丁卯科(1807年)举人。《邹平县志》说他“博览群书,淹贯经史,酷嗜训诂,长于方志,世称与其兄成瓘齐名”。癸巳年(1833年)与史成瓘受聘重修《济南府志》,著有《锄经摭记》,济南知府王赠芳为之序。成琅去世后,县内士民联名公呈,恳祀乡贤祠。


成氏族人著述丰赡,凡28种217卷


著述丰赡是成氏家族又一大特色。其著述,长于修志的五人之著述上文已兼及,另有众多族人的著述。

成和征(1580—1661),字元坤,号宝月,贡生,官两淮盐运使司运判分司泰州,有政声,祀名官祠。著有《成氏家训》共二卷,上卷曰《书绅录》,下卷曰《涉世要言》,诗文附后。

成厚发《1629—1705),字竺公,和征之子。增广生,聊城县教谕,晚年啸傲林泉,高情逸致,发为泳歌孤介之气,时时见于笔墨间,著有《纪年诗》,民国年间,由当代大儒,著名社会改革家梁潄溟撰序。序中说:“余居邹有年,习闻成氏为邑望族,自昔写行,积学之士蝉联不绝,如晋征肃园诸先生,妇孺能举其姓字,矩镬所昭,蔚为家风,其后昆颇能知礼义,悦诗书,为乡党所矜式。即兹不忍以先人遗著供覆瓿,一事其孝,思盖有足多者,故乐为之序,……”

成芸(?—?),字季芷,号雪岩,厚发之四子,康熙乙卯科(1699年)举人第五名,道光《邹平县志》说:“醇谨雅饬,读书肃然山下,宏通淹贯,考授内阁中书,仕聊城县教谕,长登州府教授,著书十余种,皆蝇头细字,手自为书。”终生从事教育,是一位著述丰赡的杰出学者,是成氏家族在成瓘之前著述最多的人。著有《韵府绮言》《憕秋笔记》《珠船集》《雪岩诗草》《精骑集》《精骑集续集》等共十余种四十余卷。

成宏发(1648—1729),字舍公,晋征之子,贡生,选莒州训导,著有《家传要务》四卷。

成启恩(?—?),字露泉,乾隆丁酉(1777)科举人,选授河南署荥泽县知县,继补原武县知县。为政清廉,关心民瘼,兴利除弊,屡兴善举,观察使考察地方官史,评成启恩为河北三郡第一名,调永城县,永城任上,懿德善举众多,上官保举晋升,以年届古稀挂冠而归。善文工诗,著有《诗集》四卷。

成氏族人著述凡28种217卷。

(作者:卢兴国 单位:邹平县礼参中学)

责任编辑:王志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