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有位元朝官员因在孝妇河边建桥未成而自杀

发布时间:2018-05-14 21:07:43   61741 作者:侯玉杰

民间有一句关于古代当官的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翻开历史文献,岂止是“回家卖红薯”,有一些地方官为民办事竭心尽力,甚至走了极端。嘉庆《长山县志》记载了一位为百姓修桥不成而自杀的县尉孙少府。文章大意是:


(邹平境内孝妇河,来源网络)


元朝初年,孙少府担任长山县尉。他发现长山县城西边临近孝妇河,百姓出入涉水,非常不方便。于是,孙少府倡导建设石桥,谁知,桥修成后却坍塌了,反倒增加了百姓负担。孙少府为民办好事不成,很自责。他感慨地说:河名孝妇,吾为直士,本欲利民,而功弗成,是反病民也,请以死谢。”遂自刎。


 侯玉杰

2018年5月12日,星期六

 

晚上六点了,大楼上静悄悄的。想到安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我的最爱之一,不止一次地为她流泪。

从今年3月初接触“棉区红旗”杨柳雪开始,只要有条件就读《周恩来传》等书籍,就看《海棠依旧》电视连续剧,感慨万千,常常不自觉地泪眼盈盈。


(《海棠依旧》剧照,来源网络)


一直想写关于周总理的文章,思考一个多月了也没有写出来。周总理曾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员,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定要坚守阵地,不能走极端。当然,像正文这种走极端的例子,虽不可取,但其拳拳爱民之情让人感佩。

扒着门缝看历史。长山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好官,他去世后,百姓自发为他在县衙东北部修墓、建祠。每年寒食节,长山的士子、闺秀纷纷背土上坟,祭奠孙少府。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长山守御官田克昌、霍德辉重建孙公祠,长山名流姜思齐撰写碑记。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长山县丞孙和再修。再后来,长山名流许晟重修。正德十五年(1520年),长山名流梁昌、孙德、侯恩魁等人倡议重修,长山名流段循道撰写碑文。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长山知县孙衍又重新勘察,在祠前立碑,并上书朝廷,恳请批准孙少府后裔孙镛为祭祀官。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长山知名人士袁承幼等再次倡议在孝妇河东岸为孙少府立祠并刻碑留念。长山人民如此反复地为孙少府建祠纪念,让他享受香火,可以不朽矣。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真正为人民殚精竭虑谋福祉的,人民也一定会永远纪念他。在滨州,周总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中华大地上,惟一一个百姓自发建设的周恩来祠堂“怀周祠”就在咱滨州杨柳雪村,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自发建设的惟一一个名人祠堂。今年,滨城人民再扩大周总理祠堂规模,建设纪念馆,我作为被聘请的顾问,水平不够,对不起总理,愧对滨城人民。

扒着门缝看历史。在电视剧《海棠依旧》中,周总理告诫耿飚说:“我送你三句话,你就明白了。第一,人家要打倒你,无论他怎么打,你自己不要倒。第二,人家要赶你,不管他怎么赶,你自己不要走。第三,人家要整你,不管他怎么整,你自己不要死。”周总理一生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乃共产党员的楷模,比封建时代的官员更高风亮节。

扒着门缝看历史。写周总理的文章车载斗量,作为倾慕者,千言万语,我竟然写不出来。抄录过去写的一首怀念周总理的拙作《清明怀总理》,以表寸心:“一年一度祭鬼雄,总理英灵无影踪。杨柳雪地埋忠骨,怀周祠里有英雄。”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