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范道彭:在侯南村先行先试包产到组

发布时间:2018-06-15 16:22:16   131926 作者:赵长征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惠民地区滨县单寺公社(今秦皇台乡)在范单干的带领下,开始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改革,惠民地区由此拉开了滨县农村改革的大幕

    时间一晃40年过去了,如今滨城区秦皇台乡已是良田万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5月28日上午,笔者赶赴北海花园小区,见到了当年的范单干——曾经的公社老书记范道彭。忆及往事,他精神焕发,侃侃而谈,通过交谈笔者了解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同跟大家分享。


       

   (范道彭在家中接受采访)


一家人住牲口棚,冬天没有钱买烤火煤

 

    范道彭说,他是1975年5月到单寺公社任书记,到1982年10月离开单寺,前后共计7年半时间

    当时条件极差,他们一家曾一度住在兽医站的牲口棚。当时他全滨县最年轻的公社书记,然而工资也是最低的,每月45.5元,一家7口人,人均6,还要供应一个在青岛上学的孩子,每月通过邮局寄10元过去。


    

    (范道彭在单寺公社旧居)

    

    公家钱一分也不能动,冬天到了,需要在兽医站买烤火煤,怎奈当时没有钱,吃了今天没有明天。妻子没有跟范道彭打招呼就找到会计,提前十几天支取45.5的工资为此,范道彭在党委会上主动作了检讨,这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

 

    包产到组一拍即合,选择侯南做试点村

 

    “侯南侯南,逢活不谈。”"村头等,地头站,队长不来没人干”“干部回家喝茶水,社员开始纳鞋底这是当时社员口中常说顺口溜

    当时滨县35万农村人口,62万亩耕地,粮食靠返销,生资靠贷款,人均分配50多元,是必须要个新出路的时候了。

    当时的单寺公社侯南村,社员出工不出力,苗越锄越少,地荒了收拾不出来,养羊养牛都没有草喂。上级下通知,要求范道彭将私自外出卖草的农民车辆扣下,没收草料,放到牲口棚。知道农民确实不容易,范道彭却私下里给老百姓部分钱,将草料买下来。

当时侯南支书李文旺出了个点子,向范道彭汇报侯南当时连地也不上了,种子没有,地也浇不上。能不能搞个改革试试,地还是集体的,但是12个小队按照自愿组合原则分成小组,大家多劳多得

    范道彭当即同意,认为确实是个办法。包产到组后,大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队长再也不用敲钟了,每个小组几户人家,天一亮就悄悄地下地干活了。选择侯南村作为试点取得成功后,单寺公社开始全面推行包组到户、包产到户。

 

    为下属解决招工难题,过年时掏腰包请勤杂工吃饭

 

    1978年,滨县组织大招工。当时,范道彭手下干部都是农民身份,他一看这是个机会,就去找劳动局干部,说:“我的部下都是农村户口,好几个孩子,能不能照顾一个孩子当工人,给不给盖工作人员被他这份执着感动了:“我同情,我同意,可以盖章。”

    范道彭说:“我有时跟别人行事不一样每到过年从来不请当官的吃饭,请的都是勤杂工炊事员、司机。在我自己家,弄上几个菜,摆上酒,一块过个年。毛主席曾亲自树起粪工时传祥这个全国劳动模范。


    

    (原单寺公社伙房)

    

    他把单寺当作第二故乡,对单寺的干部有感情,聊天中先后两次老泪纵横。忆说:“单寺的干部真好,我指挥,他们没有一个不听的,特别灵。我非常感激单寺的那些老干部。”

    他举了两个例子: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个半小时全公社50个大队,190个生产队干部全部集结完毕,搞纪念活动。要知道当时大家一律都是步行,最远的小赵村离公社足有20多里地。

    第二个例子:滨县县委书记尹致中推广地膜覆盖,任务分配给单寺公社不少当时是最穷的地方,人家叫咱懒汉,其实干得挺好,就是不丰收。我应下任务来,叫干部们来开会”他“这个地膜覆盖是好事,只是你们还没有尝到甜头。上级已下指示,你们只要愿意让我当这个官,下午开完会从供销社给我借车也要拉出来地膜

    结果一斤不少全部。范道彭动情地说:“像单寺干部这么好的,又团结又听话,别的地方都难找。说起来我就掉泪,我是公社负责人,眼看着他们挨饿不难受吗?后来我在县委学习,我说我在单寺当过要饭的头。我很感激单寺的干部,常跟别人说起来,尽管他们穷,但是他们很有志气。


    

    (作者与范道彭合影)

    

    连续两个小时的交谈期间范道彭先后两次落泪,让我们非常感动。临走时,范道彭握着笔者的手嘱咐,请务必代他转达年在村里任职的老干部们的问候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