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古人拾金不昧婉拒感谢的回答真是太机智了

发布时间:2018-07-10 21:22:00   41327 作者:武伟军

近日,翻看《武定府志》,打开尘封的史料典籍,枯书黄页之看到两则“拾金不昧”的“义行”,摘录下来,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说的明朝武定州人金炎“拾金不昧”的事。金炎是一普通老百姓,从小受家庭教育影响,以济世利人为本分,乐慷慨助人,邻里相处和睦,乡亲赞赏有加。

弘治壬戌年(公元1502年)秋天的一个上午,金炎在自瓜园浇水施肥。路边的官道上,一个人骑着骡子匆匆路过。突然,有一布囊从骡背上掉了下来,那人也没有发觉,依旧急匆匆地赶路了。

金炎看到后连忙跑出瓜园,一边向远处大声呼喊,一边捡起那布囊。金炎拿起布囊,觉得十分沉重,手摸去像是元宝银锭。随后,他拿布囊回到瓜棚下,把布囊埋在地铺旁边,又去摘来了瓜果蔬菜,将其轻轻盖住。妻子送水过来,他也没有将此事告诉她。

金炎边劳作边观察路上的行人。快中午时,从官道上急匆匆地赶来一人。他牵着骡子,哭哭啼啼、失魂落魄地沿路两旁东瞅西瞧,不时在路边草丛中踢上几脚。金炎上前拦住这人,询问缘由。来人哭诉:自己武定州取银两回家,银两挺多,就装在布囊之中,背在身上又沉又硌得慌,就拴在鞍子上,快到家才发现布囊不见了。顺着原路寻来,也不见踪影,再找不到只能一死了之。人越说越激动,不由得痛哭了起来……

金炎一边安慰一边询问布囊的式样,确认他就是失主,将他领到瓜棚,挪开瓜果蔬菜,将布囊取出交给他。失主看着失而复得布囊,“噗通”一声跪下了,连连道谢,称不仅救了他的性命,也是救了他们一家人的性命愿将布囊中金银分一半给金炎。

金炎扶起失主表示,自己根本就不想知道这里面有多少财宝,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并笑道:如果我是等你来平分金银,那还不如藏起来全是我的呢!这番话,让失主感慨万千,久久不语。金炎又邀请他到家中吃罢午饭,挥手作别,又去瓜园继续劳作了。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翁叫周钫,发生在清朝。周钫,滨州庠生为人谦和、行事低调谨慎。一天,他刚出家门口,就看到路上有一个小布包,拾到手中很是沉重。看街上行人稀少,他便不动声色,将小包藏在袖中,立于路边静静看着过往的行人。

不多时,他就看到乡邻何建白,神色慌张左寻右看走过来。周钫见状问他在找什么?何建白见是周钫,哭诉道:按照里长要求,催缴了粮银三十余辆拿着回去交差,却不知道在哪弄丢了交不了差,还恐有性命之忧……

周钫见状便将小布包从袖中拿出,打开清点一下银子,确实是零零散散三十多两银子,应为何建白所遗,就将布包归还给他。何建白见银两失而复得,万分感谢,拿出一锭二两的银子给周钫,以示感谢。周钫坚决不要,并嘱咐他收好银两,快快上交完差。何建白十分感激周舫,此后便经常到周钫家,帮着干点儿杂活,一直到周舫去世也没有中断过。

两则故事,很简单也很平凡,不过借此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一面。瓜农金炎,所言“若待尔来平分,何如全得”,嬉言中透露着老百姓的直爽与坦然!不是俺的,俺不要,是你的你拿走干脆!还要管上失主一顿饭,仁义!继续干活伺候瓜果,本分!一介书生周钫,严谨善行让人佩服。何建白以自己的行动,来感谢有恩自己的贵人,同样也值得敬佩。想来,这也是他们被载入《武定府志》的原因吧

(作者单位:惠民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