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清代无棣文坛李氏“三杰”

发布时间:2019-02-17 22:17:26   102250 作者:张海鹰

清代,在无棣古城十字街西迤北、邻希贤书院有一座府邸,名曰“侍御第”,俗称“李家大胡同”“李家大院”,它的掌门人便是清开国首科进士、大理寺正李道昌(字大来,著有《游屐草》《临洮草》,祀乡贤祠)

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邑人张守宣编手抄本《海丰乡土志》之《氏族》载有无棣20家名门望族,城里李家即为其一,“李氏:明成化间,由宁津迁海丰。国朝康熙间,讳道昌者,以进士官大理寺寺正。礽孙于绛,以举人官贵州安南知县;于沆,以举人官甘肃安定知县。传至今,十七世。”

无棣李家先后有1人科进士、3人中举人、21人为贡生,乃无棣诗书望族。其中,李鲁、李烋、李异叔侄三人被誉为清代无棣文坛李氏“三杰”。

 

李鲁——诗坛中之独开生面者

 

李鲁,字得之,副贡,李道昌三兄李应昌(字逢泰,廪生,教两弟李全昌、李道昌皆显贵)曾孙。后学尊仰之,称曰“石鹤先生”。



《无棣县志》(1925年版)载:“李鲁,字得之。幼负异才,入庠后,屡踬名场。乾隆戊午科,主司得其卷,大异之。因造语奇险,置副车第一。作文无虑千百言,握笔立就,字画蜿蜒,几不可辨识。气体纵横古奥,咄咄逼人。著《石鹤集》,又稗史若干卷。‘石鹤’,其别号也。李佐贤《武定续诗抄》卢雅雨称,先生澳博好学,而诗不入格。今观所作,精心结撰,无拾人牙慧语,固亦诗坛中之独开生面者。”《无棣乡土志》(1910年版)载:“李鲁,字石鹤,乾隆丙辰副贡,著《石鹤集》《稗史》。利津李佐贤选《武定诗续抄》,谓其诗‘精心结撰,无拾人牙慧语,为骚坛之别开生面者’。”

李鲁一出生就和别的孩子不同,其祖父爱之,取乳名“驹”,冀千里也。成人后的李鲁,事亲如孺子。与兄长在一起时,若兄座,他总是恭顺地站立在兄长的旁边。

李鲁读书时,一字都不能记忆,而作诗为文则文思敏捷,摇笔纷来,引用精核切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李鲁为童生时,到济南府试,首艺即千余言。当时,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19岁的何世璂刚刚中举,并以第四名经魁在济南府做幕僚。何世璂审阅李鲁试卷后,色然而骇,并以字形蚓曲不可辨遂置李鲁第二名。府试结束后,何世璂将李鲁请进府署与知府相见。如此,李鲁遂与何世璂成师弟之礼。何世璂,字澹庵,五岁日诵数千言,七岁经史过目成诵,有“圣童”之誉,后以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吏部侍郎署理直隶总督事务,追赠礼部尚书、光禄大夫,谥“端简”。何世璂一生喜爱诗词,曾得同乡王渔洋(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独创诗论“神韵”说,主盟诗坛半个世纪之久,被誉为“一代诗宗”“文坛领袖”,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口授,其诗淳古淡泊,对李鲁进学多有裨益。

李鲁经济南府试后,成为一名生员(即秀才),入无棣(原海丰,以下同)学宫继续学习。可是,屡次乡试,屡踬名场。乾隆元年(1736年),李鲁再次参加乡试,由朝廷派往山东主持乡试的副主考官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江苏苏州人,状元,官至兵部尚书,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又能诗文)看过李鲁的试卷,非常震惊。因李鲁所文造语奇险,不可句读,遂置李鲁为乡试副榜贡生,然心实特赏李鲁之文采。乾隆二年(1737年),李鲁凭借副贡身份入北京国子监深造。初到北京,即名噪都下,造门请其文者接踵而至。

李鲁作诗如有神助,或三五日不能得一字,忽有所得则面如土色,遍体陡战,而运笔如飞,稍迟即失。李鲁世居无棣古城,其求学之乡塾在南门外。有一日,李鲁晨起入塾,至城门门尚未启。突然,他灵感来了,疾叩其外祖父家门,索纸笔书之,俄顷得诗十二首,人咸惊以为神。李鲁有时外出,虽三五里,也必携笔砚,偶然有得,即于路旁伏地疾书,录毕入诗囊,从不取证于人,人亦不得而见。直到李鲁过世后,其族弟李烋打开李鲁生前珍爱的一个竹箱,才发现里面积攒的诗稿至数万余首。这些诗稿纸条散录,字画蜒蜿如蛇。李烋对诗稿细加辨晰,始检校成集,存诗一千余首,名曰《出岫集》,邑人士惊叹,方知李鲁能诗,争购《出岫集》。

李鲁族孙李于绛(字葆真,举人,李道昌六世孙,生平潜心理学,制艺本先正矩矱,补贵州安南县知县,兴学立教,徼俗丕变,三年空囊而归)其撰写的《石鹤家传》中对李鲁的评价极高:“盖人素知其能诗,不知其诗之奇古排奥,于昌黎(韩愈)、长吉(李贺)外,另树一帜也。”

《无棣县志•艺文志》(1925年版)收录李鲁诗歌计9首,分别是《赣榆妇女歌》《勇士歌》《陌上女》《秋雨谣》《过骝山隐士宅》《过无棣城(二首)》《枣园桥畔》《海上鸿沟》。

 

李烋——出入唐宋诸大家者

 

李烋,字蒉园,诸生,李道昌四兄李全昌(清顺治初由贡生荐授通判)曾孙,李鲁族弟,自弱冠为诸生,人称“师晦先生”。

《无棣县志》(1925年版)载:“李烋,字蒉园,邑诸生,经术湛深,不为训诂家言。邑侯张简堂,将以通经荐,以去任不果。喜为古文辞,波澜壮阔,出入唐宋诸大家。赵秋谷太史见其诗,击节称赏。著有《声诗录》《诗经传序汇纂》《周易自腴》《编经传摭言》《四书释注》《燕翼编》《中州纪程草》《吴中草》《箦园吟》。卒年八十。”《无棣乡土志》(1910年版)载:“李烋,字篑园,布衣,著《中州纪程草》《吴中草》《篑园吟》《声诗录》《诗经传序》《汇纂周易》《自腴编》《经传摭言》《四书译注》《燕翼编》。”《无棣文征》(1924年版)载:“李烋,字师晦,号篑园,庠生,著有《篑园文集》。”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李烋七岁,其父病故,依伯父、叔父以居,循循无子弟过,事母以孝谨闻,尝为母负米。李烋成人后,卜居碣石山之阳,又徙居冯村,因所居之地皆滨海,田犖斥卤,广种薄收,岁入或不给,故李烋闭门扫迹,入奉母仪。为使母亲欢心,他故意表现出孩子般欢娱的神态动作,而环堵琴樽、荻簾土锉,眼前无俗物败意,汲古益得修绠。李烋性嗜饮,每引满数过,喉中吟咏辄发,抗声歌以自娱,殷殷达四壁。虽樵苏不爨,非常穷困,然意浩如也。李烋在河南及江浙等游冶时,凡所经名山秀水及古遗迹,足吁慨凭吊者,任意写就一诗,收拾酒痕墨汁,淋漓襆被。

李烋性开爽,沉敏,学无所不讲贯其治经,务涵泳讨,会其宗旨,乃证以先儒诸说,而以己意通之,故其论著皆空所依傍,卓乎有得之言,非训诂家能相比的。李烋才力雄富,通习诸古文词,县里每当有大著作,必推其属草。李烋尤喜为诗,取法汉、魏、唐、宋、元、明诸大家,溯其源流。近体诗,骨韵苍坚,称其气;古体论议有根柢,极波澜顿挫,归于自然,可与苏轼、陆游相媲美。

乾隆七年(1742年),诗文雄海内、坛坫高峻的淄博博山人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王士祯甥婿,进士,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八十大寿,其门下为其征祝寿诗词,士辐轸鳞萃,希冀博得一笑,赵执信一顾,辄挥去。李烋赋四绝上之,赵执信为之击节赏,反复诵不置,叹曰:“海丰有人!”李烋诗名,一日震齐鲁间。

乾隆十五年(1750年),诏征天下通经士,无棣知县张简堂尝读李烋《声诗录》,谓其淹贯精确,足发三百篇微旨,遂议以李烋应选。不久,张简堂去职赴他县任职,李烋应诏经士一事不了了之。李烋虽不合于时,而其所著作已能自发其光怪,即伏处僻壤穷乡,与当世声尘渺阔,绝然不能埋没销蚀,而大人钜公已有就而物色之者,固不待千秋后之子云(扬雄,字子云,成都人,西汉文学家)。

李烋耆年宿学,善谈论,乐于引导帮助后辈上进,每次他到县城,邑人士争置酒迎之,若尧夫(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之在洛城(今河南洛阳)。李烋语惟经史,不及他。曾经有一年除夕日,风雪大作,李烋以无妄事牵率来到县城,张映纬闻讯专程拜访李烋。张映纬,字经德,无棣“海丰张氏”首位进士张可大(号东峰,仕至浙江永嘉知县)孙,举人,好学如嗜欲,手未尝释卷,每抽阅架上书,必尽卷乃止,归装未解,书已陈几上,穷经不泥传注,期于惬心,诸史子集,必悉其要领,其文老而益工,尤工于诗,清学者桑弢甫见其诗,叹曰:“渔洋(王士禛)、秋谷(赵执信)有嗣音矣!”张映纬、李烋相见,李烋即关切地询问张映纬:“近闻子读易,会心处有几?”于是,张映纬提出很多不太懂的问题,李烋为他遍征古注疏,折衷其异同,滚滚数百言,移日晷不休,弄得张映纬竟然没有时间来得及向李烋致以春节的慰问。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李烋年已七十八岁,仍孜孜不倦,渴望饱读未见之书。当他得知张映纬家藏有来注(来知德,字矣鲜,举人,明代理学家、易学家,著名诗人,后世尊其为“一代大儒”“崛起真儒”)《周易》,遂求阅,张映纬送书之时求李烋标识《周易》之精义。数月之后,李烋将《周易》完璧归赵,张映纬展书,书之空白处写满李烋用赤黄色笔墨书写的对《周易》精辟之义理,令张映纬叹服不已。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李烋年八十而卒。他病重临终那天傍晚,视听不衰,神明益冲粹,还作诗别友人。

张映纬在其撰写的《李师晦先生传》中对李烋之文才给予极高的评价:“盖先生之于文学,得于天性。故自少壮至耄老,以及载驰道途,未尝一日废,而天复假之以年,扼之以遇,俾得厌飫其中,宏其畜者,日大以肆,则困穷侘傺,人为先生惜者,皆先生之抱膝啸歌,俯仰自适时也。”

李烋著有《声诗录》《诗经传序汇纂》《周易自腴编》《经传摭言》《四书释注》《燕翼编》《中州纪程草》《古诗百首》《蒉园吟草》,皆藏于家。《无棣县志•艺文志》(1925年版)收录李烋人物传记1篇,即《张舍人传》;诗歌计13首,分别是《旅梦张完质诵予济南古诗》《家石鹤将有成山之行过山村共酌赋赠》《李左车墓》《魏王豹墓》《胶西张虚斋以厌次碑见赠有赋》《送邑侯张简堂先生去任归维扬(四首)》《赵秋谷先生八十寿诗(四首)》。另外,《无棣文征》(1924年版)收录李烋人物传记1篇,即《刘列女传》。

 

李异——无棣旧《八景图》配诗者

 

李异,字仲常,岁贡生,李鲁、李烋族侄子,李道昌三兄李应昌玄孙。

《无棣县志》(1925年版)载:“李异,字仲常,岁贡生,举乡饮大宾,敦行孝弟,好学不倦,居社学教授三十年,士皆悦服,乐道人善,为之作传记,以阐幽表微,有善行录,文法条辨,蜗居馆课。诗文存于家。”《无棣乡土志》(1910年版)载:“李异,字仲常,岁贡生,敦行孝弟,好学不倦,居义学教读三十余年,无不悦服。课读之暇,思戚族有隐德未彰者,为之立传。所作有《善行录》《文法条辨》《蜗居馆课诗文》存于家。”《无棣文征》(1924年版)载:“李异:字仲常,岁贡生,著有《蜗居馆课诗文》,存于家。”

李异,孝弟敦行,德高望重,乡饮大宾,士皆悦服。好学不倦,办蜗居馆,教学卅年,桃李满天。在教书育人闲暇之时,李异对家乡无棣(时为海丰)名胜古迹、田园风景甚为酷爱,特别是对刊载于康熙九年(1670年)《海丰县志》(邑人张克家编纂,知县胡公著鉴定)上的“八景”图独有情钟。

据清康熙九年《海丰县志》载,“八景”图依次为:芹泮槐荫、丛林塔影、龙湾夜月、马谷朝云、西桥牧笛、北海渔歌、汉垒盘旋、秦台眺望。“八景”图绘制者为清代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费而奇,《海丰县志•八景图说》云:“读列邑志,以八景名者从矣,维棣亦有之。……,与其见诸辞章,形容不肖,不妨寄之图画,与会良多。现者能勿遗乎。曰:‘是迹无声之诗也’”。李异对“八景”有图无文很是遗憾,遂依“八景”图配诗八首,后被载入刊于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版)的《无棣县志》卷首。



李异所创“八景”诗分别为——《芹泮槐荫》:“槎枒古树羃宫墙,宇内常存奕叶光。满地春风兼化雨,杏坛分得一枝香。”《丛林塔影》:“笔锋秀出郁人文,形式平将雁塔分。欲挟天章题碧落,凌空一管扫烟云。”《龙湾夜月》:“望月池边月倒悬,清辉照澈水中天。金波激宕明珠涌,知是骊龙夜不眠。”《马谷朝云》:“孤峰叆叇涌螺鬟,朝出行云意自闲。淡泊不遣游客梦,聊将多事笑巫山。”《西桥牧笛》:“杨柳风来笛韵清,西桥牛背一枝横。牧人新得维鱼梦,吹出丰年雅乐声。”《北海渔歌》:“时清大海不扬波,唱晚渔舟欵欵过。东国鱼盐天下利,大风谱入太平歌。”《汉垒盘旋》:“层垒犹堪国士夸,空留断戍阅年华。干戈此日消沉久,桃李春风尽是花。”《秦台眺望》:“缥缈三山不可通,茫茫大海望无穷。祖龙已作神仙死,空有荒台宿草中。”

李异不仅诗歌写得好,而且文章也好,《无棣文征》收录其传记两篇,其一为《杨蔚东先生传》,其二为《张路升先生传(并序)》。

李异平生寡交游,所晨夕往来者,不过四五人。其中,杨蔚东杨师言和张路升张阶便是李异为数甚少之挚友。

杨师言,字蔚东,附生,无棣邑人、明吏部尚书杨巍十世孙。杨师言与人交不设城府,所以少年时的李异即与杨师言乐游。杨师言嗜饮善醉,洒然天真。晚年,家愈窘,而饮愈豪,夜不成眠。杨师言一生不得志,不过他的四个孙子却都光耀门楣,这赖于李异和杨师言共同的挚友张阶。

张阶,字路升,庠生,其太高祖即为无棣义井长、官至广东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政加一级的张为仁。张阶天性纯谨,美仪容,为人正派,洁身自好,望之蔼然,和气迎人,故李异少长乐与之游。杨师言与张阶因交好而为姻亲。后,杨师言长子杨梦说卒,遗有子四人,家贫无力延师,张阶为教其伯仲成人自立,后又教其叔季,前后十余年,训迪殷殷,始终不怠。值得一提的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异与张阶因德高望重,被同时举为乡饮宾。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