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文史拾遗①】红门堂村李泮林积学蓄德,弟子们都说是曾胡合为一人

发布时间:2019-03-14 23:31:56   654560 作者:高智国

李泮林,字乐堂,生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阳信县流坡坞镇红门堂村人。笔者根据入村走访调查情况,现将李泮林存世资料整理如下:

 

民国《阳信县志·人物志·笃行》中有关记载

 

李泮林,字乐堂,邑增生[1]。品行端方,教生徒就班按部,采芹者[2]多出其门。庭训有方,子兰亭能读父书,兼精风鉴[3]。时称家学渊源云。

注释:

[1] 邑增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开始,在定额之外增广生员人数。到宣德以后又确定了增广的数额:两京府学增六十人,在外府学增四十人,州学增三十人,县学增二十人。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清沿袭明制这些增广的生员出现以后,为与初设的食廪生员相区别,于是称原设生员为廪膳生员,称增广者为增广生员,省称增生。邑增生,即阳信县之增生。

[2] 采芹者:旧时指初学诗书之人。《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郑玄笺:“芹,水菜也。”《说文·艸部》:“芹,楚葵也。”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亦指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以芹宫指学宫、学校。

[3] 风鉴原意指人的风度和见识在相学中则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即相术之别称。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传》:观夫陆机、陆云,实荆之杞梓……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

译文:

李泮林,字乐堂,清朝时阳信县的增生,品行端方,招生教徒勤勉敬业,授业全面,当地的读书之人大多数都是他的学生。李泮林重视家教,教子有方,其子李兰亭秉承父道,能读父书,兼精风鉴。当时社会上都称李家是书香门第,耕读之家。

 

红门堂村《李氏族谱》收录的《增广生李公墓志铭

 


公讳泮林,字乐堂,增广生,无棣倪城人也。其先为太原大族,来居阳信。曾祖、祖父累世潜德。父讳本兴,安贫乐业,以清操著名,有子二人,公其伯也。仲弟庄林,务农业。公独绍书香,铸史熔经,务求实获,弱冠有英声,每课读必以纲常先,穷经义治事宜次之。诸弟子咸谓曾胡合为一人。公自奉薄,供养甚丰,以舌耕,故恒缺定省。亲心未尝不欢,人之知之者,以为庾域之流。□□□□非义财一毫不妄取。应用之处,绝无吝惜。光绪初齐大□□□□余钱。糠粃亦竟极昂,时公妹母子三人艰于度,延之家,供衣给食,日久无厌心,及岁稔,脱债已深,公独任,丝毫不与弟分。世仰之,谓善学汉卜式。公朴衣冠,拙言词,似不合时宜,动静闲饶有诗书气,凡富者、显著有声价者,绝不攀援,独至积学蓄德之人,辄起敬,唯恐不得近。遇人以谦冲,中心自严,分辨不于浮沉者同。论其德者,谓□□□□介。亭亭乎闵子之风也。公专读式穀,则以读兼耕为治生计□□□□,衣食差堪坐享。天艰谌斯。恶(噩)耗忽至,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丙辰以暴疾卒,年七十又八,子兰亭克成箕裘,伐石表碣,以彰公德,其铭曰:



天真烂漫 才冠群英 清贫如洗 志励坚贞

读圣贤书 务得精髓 德硕望重 心切葵倾

沉潜高爽 曲为裁成 优遇骨肉 至性至情

世场名利 鸿毛等轻 人无众寡 善气相迎

町畦胥化 内有权衡 朴中藏秀 韻和气平

不附炎热 守身如城 遐迩共仰 闾里光荣

一身品学 表率诸生 爰勒片石 日月争明

 

受业世姪幽国钓子衡氏顿首撰文

受业姻弟褚本泉井五氏顿首校阅

1957年,亲谊杨克温希和氏沐浴誊录)


 

红门堂村李姓渊源考

 

通过查阅红门堂村《李氏族谱》,发现收录的《增广生李公墓志铭》,由此断定李泮林为红门堂村之人。红门堂村现存《李氏族谱》为1957年所修,收录李泮林序言(作于光绪十六年)、李安敏序言(作于光绪三十年)、族约条例等。

族谱载明,该村李姓与陈茂村、大寨村李姓同宗。“复证以本村泮林公与陈茂村李树云公,二人素系兄弟行,而树云公系十七世,便知泮林公亦十七世。”据该族谱收录的《增广生李公墓志铭》:“公讳泮林……其先为太原大族,来居阳信。”可见,李氏自山西太原迁来阳信定居。而《阳信县地名志》载:“红门堂……明永乐年间,李姓人由今河北省武邑、枣强一带迁此建村。因村西有一古寺,故称村名为红门寺,后称黉门堂。1958年因‘黉’字生僻,故更今名。”

红门堂村,世为李姓单姓庄,可见《阳信县地名志》对李姓迁来阳信之事与李氏自述记载不一。

 

李泮林作流坡坞镇大光村《光氏族谱重修序

 

天地精英之气必有所钟,钟诸一人,大圣大贤,千百年乃一出焉;钟诸一姓,或道德或经济或文章载之国史载之邑志载之家乘,一展读而令人可钦、可慕、可法、可传、可哀、可矜、可悲、可恸……是盖造物悯庶民颛蒙,而特生此人,以感发之也。

信邑城西光氏,余外家也。自前明一逮本朝,名人辈出,不可殚数。如参政吾山公之文章,治绩彪炳人寰;如给谏含万公之忠节;廪膳生子平公之奇节,处士岐山;正曜公之气节;舍人辑侯公之至性纯孝,贯金石动鬼神,凛凛生气充塞乾坤。

遐哉,弗可尚已,数传而后人往风微,家声亦或稍替矣!然而,二三超世绝俗之士,闭户潜修,刻苦自厉,精研经史,博通古今,卓然自立于纲常名教之中,即值世变风移,终不能改其坚确。不援之志,恻怚慈祥之心,而其嘉言懿行足以仪范子孙,师表人伦。

如振子先生辈,亦可谓绳其祖武,不坠先声者也。数年来,余馆于外家,得读振子先生所著谱书,观诸名公之经济节义文章,真可以开廓胸臆,增长志气,而又叹振子先生之文学宏博,足以阐表奇异,动人心性也,后有作者弗可及也。

已兹者,外家诸君子乃以继修嘱余。余惟学疎年稚焉,敢步其后尘,而诸君子坚不肯释辞不获,己乃与其族中儒生少年共襄其事云。

 

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冬月  榖旦

甥乐堂李泮林顿首拜撰

 

【调查经过】

 

2018年12月25日始,阳信一中李观伟老师与笔者开始入村调查,先后走访了流坡坞镇红门堂村李殿亮、李殿阁,流坡坞镇大光村光春明等人。对以上所涉及到的能够反映清中后期阳信地域人文风貌其他信息,有待深入调查。

 

高智国

2019年2月24日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