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渤海革命老区

发布时间:2016-08-18 21:33:46   30164

京剧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的瑰宝,自诞生至今20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即使在炮火连天、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依然能够听到清脆悦耳的胡琴声,和演唱者或激昂或婉转的皮黄唱腔。渤海革命老区的子弟兵和老百姓,对京剧更是热爱有加。在新春佳节里,他们通过唱京剧自娱娱人;打了胜仗时,他们用京剧庆祝胜利鼓舞人心;遇到灾难时,他们用演出京剧的收入赈济灾民。其中的趣闻佳话犹如烂漫的山花遍地开放,我们不妨从中采撷几朵,与大家共同欣赏。


过戏瘾,马千里扮演司马懿


清河军区耀南剧团原来是以演出话剧为主的文艺团体,为适应当地群众和部队指战员对京剧的青睐,他们也排演了部分京剧剧目,如传统戏《打渔杀家》《空城计》《捉放曹》《追韩信》,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童女斩蛇》《小过年》《夜摸营》《自卫团》等。这些剧目上演以后,在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的同时,也勾起了部分戏迷的戏瘾。他们纷纷要求剧团为其安排角色,找机会登台献演,好过过戏瘾。

机会终于盼到了。1942年新年春节期间,耀南剧团在与军区机关举行官兵同乐联欢会时,骑兵连连长王昆,在《捉放曹》中扮演了陈宫;司令部的军事参谋郑堃,在《潞安州》中扮演了陆登。而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时任清中军分区司令员的马千里,只见他与在《空城计》中扮演诸葛亮的彭飞嘀咕了几句后,就到后台去勾画了司马懿的脸谱,并穿上了戏装。待到诸葛亮在城楼上抚琴饮酒吟唱后,在一阵锣鼓声中,马千里饰演的司马懿带领兵马来到了西城楼下。接着,诸葛亮有一段道白,一再言讲,此乃空城一座,一无埋伏,二无兵马,劝司马懿不要心神不定。但司马懿左审右看,思来想去,总是拿不定主意,生怕中了诸葛亮的诡计,既担心失掉良机,又害怕吃亏上当。最后,他故作镇静,以军事家的傲慢姿态对着城楼大叫:“诸葛亮啊诸葛亮,你是真城也罢、假城也罢,想诳你老夫进城,是万万不能。”说完,马鞭一甩,喊道:“众——将官!”“有!”“退兵四十!”马千里演的这段戏,对司马懿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到位、传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交口称赞。


庆胜利,“团结班”合作唱大戏


1944年夏秋之交,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接连发起夏季战役和秋季战役,拔除敌伪据点280多处,解放了利津、临邑等4座县城,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解放同胞200多万,取得了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战果。为了庆祝胜利,鼓舞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博兴县人民抗日政府决定组织京剧班子演戏。

县长唐鲁夫委托刘中贵、常荣海等几位德高望重的民间老艺人,让他们分别到根据地、游击区和敌占区去联系自己熟悉的京剧艺人,只几天的时间就组织起了50余人的戏班子。其中有被众誉为“假梅兰芳”和“水长虫”的青衣花旦兼刀马崔蕴芳,有武生侯兰亭、常全荣,有花脸全洪、全福,有老生同中、同凤,有丑角全信,琴师、鼓师也都齐全。服装、道具是寨郝、阎家和相呈几个村庄凑的。他们得知是为庆祝胜利演戏,都十分高兴,为齐心协力把戏演好,还特意为戏班子取了个“团结班”的名字。

一切准备就绪后,“团结班”在正式开锣演出前,专门去拜访了唐鲁夫县长。唐县长热情接待了他们,十分诚恳地对大家说:“你们是抗日爱国的艺术工作者。我是人民的一位穷县长,没有什么钱给大家,只有清茶一杯欢迎大家,‘团结班’这个名字很好,团结起来抗日打鬼子嘛!在根据地内演戏庆祝胜利,宣传胜利,能更好地动员人民群众坚决抗战,争取最后彻底胜利。你们演好戏就是对抗战作出了贡献。”唐县长的一番话,更鼓舞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决心使出全身本事把戏演好。

博兴县庆祝胜利大会会场设在许家楼村南边。抗日根据地内已多年没有唱过大戏了,这次真是人山人海,除部队有秩序地轮流观看外,周围村庄的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地聚集了来,许多生意人也赶来做各种买卖,比大集庙会还热闹。开幕式的上午,唐鲁夫县长首先讲话,号召大家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接下来,“团结班”连续5天演出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宇宙锋》《霸王别姬》《战冀州》《战潼关》《甘露寺》《法门寺》《窦娥冤》《除三害》等二三十出富有革命性和人民性的优秀剧目。

博兴召开庆祝胜利大会,演出京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广北县和八大组等地。在许家楼村的演出尚未结束,广北就派人来联系,随后又派大车来把服装箱拉了去。“团结班”在广北县的北隋村演出结束后,又相继到垦区的八大组和新兴镇进行了演出。所到之处无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从而形成了抗战时期渤海根据地内一次空前的京剧盛会。


赈灾民,京剧团两次义卖公演


渤海军区京剧团成立于1947年11月,最初是由第三、四军分区宣传队中的京剧演员组合而成,后来又将渤海区党委文工团中的京剧队,以及三地委文工队中的京剧演员并入,全团共计90余人,组织健全,结构合理,是当时渤海区内唯一的也是水平最高的京剧艺术表演团体。他们除了演出《群英会》《四进士》《贵妃醉酒》《生死恨》《长坂坡》《古城会》《八大锤》等传统剧目外,还积极演出《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闯王李自成》《小仓山》《九件衣》《黄巢》《黄泥冈》等新编历史剧,紧密配合农村的土地改革和部队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深受广大军民的欢迎与好评。

1949年秋天,渤海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仅涝灾面积即达620余万亩,受灾群众达100万人。为此,区党委和行署成立了全区救灾委员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迅速开展灾区生产自救和非灾区支援灾区的工作。渤海军区决定由京剧团组织义卖公演,用收入救济灾区。覃士冕司令员亲自动员购票,不准任何人白看戏。《渤海日报》于10月31日还专门发了一条消息:“为救灾区同胞,军区京剧团在惠市义卖公演七天,望各界热烈购票。”从10月31日至11月6日,剧团每天演出日夜两场,7日、8日又增演两个晚场,共演出16场,收入全部救灾。义演期间,剧团领导亲自售票,并积极向观众进行宣传。年过6旬的著名文武老生程宗元,坚决要求上场,经领导同意后,他剃掉胡须,演出了难度较大的功夫戏《秦琼观阵》,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1950年2月,军区决定利用春节演出旺季,让京剧团再次义演救灾,并以军区政治部的名义在《渤海日报》上刊登了《启事》:“为了赈济灾胞,本部京剧团定于22日在惠民城关义卖演出,时间暂定一周,义卖收入,除必要开支外全部赈济灾胞。因此,望我各机关、部队、群众团体,在‘过年娱乐不忘救灾’之精神下,慷慨解囊,共襄义举;并希向群众广泛宣传,踊跃购票!”这一次,京剧团自2月23日至3月4日,每天日夜两场,连续演出了10天20场,其收入又一次赈济了灾民。3月10日,《渤海日报》发表了《义卖演出的军区京剧团》的报道,对剧团进行了表扬。剧团的全体人员都为自己能为救灾出一份力,感到无比高兴。

(作者:孙向忠)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