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出自舒同手笔

发布时间:2016-08-18 21:47:54   84562

走近“打渔张引黄闸”老闸,上书“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这是舒同的墨宝。

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工程开工兴建和竣工之时,舒同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他组织和领导了这一全省最大的工程,并题写了闸名:“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

笔墨之间蕴涵着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豪情壮志,让人越是端详,越是感受到行笔落墨之间所投射出来的从容、豪迈气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剥蚀,依然蕴涵着自信、豪迈、稳健的书风。

舒体自由洒脱,豪放不羁,浑然天成,为人民广泛喜爱,也为黄河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墨宝,成为大河之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生动地记载和诉说着历史,让人们凭吊先人,追念历史,总结经验。

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博兴县王旺庄“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就与舒同的名字,紧紧地联在了一起,并且横亘在大河之上,至今依然书风雄健,骨力遒劲,熠熠生辉,成为那个年代的鲜明印记!

许多来自水利部、黄委以及其他流域机构的水利专家,来到打渔张引黄闸,看到“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这十个大字后,所发出的第一声感叹就是:“我终于见到了赫赫有名的打渔张了!”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开始计划开发黄河下游水土资源。1951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在山东广饶北部滨海地区开辟军垦区,安排部队转业人员屯垦。1952年春,华东棉垦委员会亦决定开垦山东滨海荒地。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遵照中央军委和华东棉垦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山东省棉垦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山东东北部滨海荒地的开垦工作。

为解决垦区人、畜和灌溉用水,山东省棉垦委员会决定兴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9月,山东省棉垦委员会完成《山东省棉垦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12月1日,水利部传达中央财政委员会“同意兴办”的指示,山东省人民政府随即组建了“山东省棉垦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局”,具体负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1953年3月12日,水利部原灌溉总局副局长刘学荣陪同苏联专家沙巴耶夫、拉布图列夫到打渔张灌区考察。专家认为:打渔张灌区的设计实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土壤改良设计,应首先对有关土壤改良等问题,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工程设计。为此,专家建议首先进行一系列的勘测、研究工作和进行渠首建筑物的室内模拟试验,搜集土壤、水文地质等资料。

1955年4月19至24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竺可桢偕同中国科学院原首席顾问、苏联科学院院士柯夫达一行,来打渔张灌区进行实地考察。4月25日,山东省原副省长李澄之在济南主持座谈会,柯夫达代表考察团谈了以下结论性意见:“打渔张灌区地处黄河下游滨海地区,土壤含盐多为氯盐,容易冲洗,底土有透水沙层,排水效果好,通过冲洗排水改良土壤,灌区开发是有前途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得到的资料是宝贵的,不但对该地区开发有决定意义,同时尚有全国性意义。”于是在当代治黄史上,一个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利、造福人民的序幕就这样被徐徐拉开了

打渔张灌区引黄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引黄灌区之一,也是黄河干流最末一级水利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为山东省的重点工程,对沿黄、沿海的博兴、广饶、垦利等县200万亩可耕地和124万亩的荒碱地改造,提供水土资源。

博兴县原水利局局长牛蓝田回忆,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限额以上工程之一,是全国引黄灌溉的第一座大闸。该闸的设计自1953年起,采用前苏联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是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水土实验后确定和完成的。设计标准为一级建筑物,闸高9.0米,长89.6米,共12孔,每孔净宽4米,皆为钢筋砼结构,引水角40度,引水段长150米,设计引水流量120秒/立方米,具体施工由淮委第六机械总队承建,惠民地区调集博兴、广饶等县民工1500人参加施工,工程投资244.3万元,1956年3月动工,11月完成

历经近一个甲子的岁月沧桑,“打渔张灌区引黄闸”迎来了生命的涅槃,得以“浴火重生”。通过几十年持续不断地进行黄河生态林、防浪林、经济林的深度开发和积累,沿博兴黄河一线,以“打渔张灌区引黄闸”为中心,一个沿黄工程林带风景园区正在形成。2001年12月,打渔张景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打渔张森林公园”。2010年4月“打渔张灌区引黄闸”被博兴县列为重点保护建筑文物单位。

(作者:刘策源)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