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滨州地委缓建办公楼 小开河竣工为北部群众送去“幸福水”

发布时间:2019-09-12 08:00:11   42508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编者按:7月7日起,滨州网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滨州成长的足迹》大型专题报道,将持续到国庆节。敬请收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推动“富强滨州”建设的奋斗之年,滨州发展将掀开新的一页。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此,引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六问”之“梦想之问”——在滨州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梦幻之旅”的成功实践。在苦海沿边的烂泥滩上建设滨州港曾是一个梦,几十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把一个个大土坑、一片片低洼地变成“四环五海”,十几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曾经是光秃秃、白花花的盐碱地,十几年的“林水会战”干下来,变成了林河湖草生态系统完善的园林城市,梦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一起深刻回顾1949年以来,在滨州这片热土上曾经的奋斗足迹,也期望无数前辈的奋斗成为我们前行的强劲动力。】

年度大事

1.3月3日,在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滨州市委、市政府隆重举办“公仆林”奠基仪式,以义务植树造林的方式表达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3月24日,地委、行署以滨发[1998]10号文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试行意见》,包括加快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发展方向与目标、扶持政策与措施、服务与管理、组织领导5个方面。

摄影:田军

3.3月28日,滨州地区首批棉纺压锭仪式在邹平棉纺厂举行, 9月3日,在国家纺织局、省纺织厅等各级压锭监督员的监督下,惠民县纺织厂的8台细纱机被装车运往钢厂销毁。至此,滨州地区1998年度的压锭任务全面完成。

4.3月31日,小开河引黄灌区扩大治理工程全面开工。6月 5日,小开河引黄工程土方工程全面竣工。11月28日,举行小开河引黄工程通水典礼。12月28日被确定为省级优良工程。

5.6月1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鼓励机关干部创办示范服务基地的若干规定(试行)》,就全区机关干部创办示范服务基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方向与形式、政策措施、组织管理、领导和考核作出规定。

6.6月4日,全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全区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作了部署。

7.8月6日,地委书记王宗廉致信《滨州日报》,倡议结合邓小平理论的深入学习,紧密联系滨州地区实际,在全区开展“学理论兴滨隆中对”活动,发动各界有识之士为加快滨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10日,《滨州日报》全文刊载了王宗廉的倡仪,11日《滨州日报》就此发表社论。12日《滨州日报》编辑部发布“学理论兴滨隆中对”征稿启事。

8.8月30日,滨州市第一块绿地广场一期工程全面完工,结束了滨州市无绿地广场的历史。该绿地广场位于市区中心黄金地段(黄河四路和渤海七路交汇处的东北侧),总占地面积为20亩,其中草坪5880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350万元。

9.10月,全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启动,至2001年2月完工。累计完成投资6.35亿元,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0座,新建、改造40千伏及以上高压线路368条、3588公里,改造用电村5431个、低压线路7844.88公里。

10.11月23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吴官正,在省委常委、秘书长王修智陪同下,到滨州地区考察工作。吴官正一行到小开河引黄工程渠首,实地察看了工程及试放水现场,并听取了地委书记王宗廉等关于小开河引黄工程的情况介绍。之后,又先后视察了惠民县的土马沙河清淤工程工地,阳信县翟王镇的水利工程和林带建设,无棣县境内的小开河引黄工程渠尾沉沙池,沾化县下洼镇、冯家镇的方田建设,听取了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执政关于全区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情况介绍。

11.10月18日,滨州邮电分营大会召开。会议宣布自是日起撤销滨州地区邮电局,设立滨州地区邮政局、滨州地区电信局,作为省局的分支机构,实行垂直管理。

12.12月10日,省扶贫攻坚检查组到全省最后一个未整体脱贫的沾化县进行扶贫工作验收,宣布沾化县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实现整体脱贫。

时代印记

小开河为北部群众送去“幸福水”

1998年11月28日上午,小开河渠首引黄闸,随着一声令下,黄河水在闸口喷涌而出,顺着引黄渠道向北奔腾而去。现场,锣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几千名干部群众在这里共同庆祝小开河竣工通水……16年前,本报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小开河引黄工程,是1998年滨州地委、行署确定的重点工程,也是“头号工程”。该工程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向下游送去了幸福水。当时,《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都将小开河作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典型进行了专题报道,称赞这是一条德政之河、民生之河,一条通往人民心中的河。

摄影:田军

小开河建成之前,滨州北部一带群众一直喝着苦咸水 

小开河建成之前,滨州北部一带土地贫瘠、群众生活艰苦。这一带淡水资源贫乏,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地下水矿化度高,无淡水可开采利用,几十万人民祖祖辈辈一直喝着苦咸水。1992年大旱,省委、省政府组织专门的抗旱工作组,利用消防车、水囊、塑料桶等工具,历时一个多月时间,从市区拉水,为这里的群众送“救命水”,凡到过这里的人都切身感受过“滴水贵如油”的滋味。因为缺淡水,这里的耕地几乎都是种一亩收一瓢,一眼望过去就是白花花的一片盐碱地。

为了解决百姓的吃水问题,滨州水利部门从1988年开始了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前期工作。1992年的大旱更是推进了灌区建设的进程。        1993年底,小开河引黄灌区正式开工建设。但是由于资金限制,不能一次建成投入运行,我市只能根据资金筹措情况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安排建设内容。工程干干停停、停停干干,就这样到了1997年底,5年时间投资3398.01万元仅仅完成了渠首引黄闸等七座大型建筑物工程,工程进展缓慢,不能发挥效益。

1997年滨州再次遭遇严重的春旱,无棣县60万亩麦田只有40万亩只浇了一遍返青水,其余20万亩一遍水未浇,所有的库、沟、湾、塘全部无水可取,致使小麦每亩减产达100公斤以上。仅无棣、沾化、阳信三县的主要缺水区年减产就达5万吨以上。

对这些情况,滨州地委、行署决策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8年初,地委、行署下定决心,作出决策:当年必须建成小开河,实现向北部群众供水!

摄影:田军

缓建办公楼,不买小汽车,集中一切资金投入小开河工程建设  

滨州属于“吃饭财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不够怎么办?地委、行署领导反复强调:“爱民工程”就要“以民为本”,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重担就由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承担!为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投入到小开河工程建设,当时地委、行署决定缓建办公楼、不购买小汽车,压减一切开支,投入工程建设。

3月4日,地委、行署召开了全区小开河引黄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发动。3月10日,小开河引黄工程建设施工会议,对参加施工的滨州市(县级)、阳信、沾化、惠民、无棣、邹平6市县全面落实了施工任务。3月31日,小开河引黄工程全面开工。

经过近8个月时间的艰苦努力,广大建设者克服了天气恶劣、施工难度大、资金短缺等一系列困难,完成投资12872.89万元,开挖渠道62公里、建设建筑物97座、衬砌27.5 公里,11月15日全面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11月28日,全区人民迎来了开闸送水的这一刻。

建成当年,小开河引水3000多万方,沿途5市县22个乡镇、400多个村庄的40余万亩土地得到灌溉。

小开河工程通水近16年来,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发挥出巨大价值

小开河工程通水近16年来,解决了北部地区42万人口的历史性饮水问题,让几十万亩荒芜盐碱地变成丰产田。灌区建设前,这片区域粮食平均亩产210公斤左右,灌区建成后粮食亩产达1000公斤以上,年增粮食近5亿公斤。小开河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各种动植物、微生物资源,灌区也成了具有鲜明黄河文化和生态特色的水利风景区,成为滨州一条美丽的生态带。

同时,小开河以其科技含量和多重效益,自诞生以来荣誉不断。小开河灌区不仅是全国第一个靠自流远距离输沙灌区,而且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引黄生态灌区,2010年全国第一个被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区的引黄灌区。2012年,小开河灌区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省市地一级水利部门拿到的第一个全省一等奖。

撰稿:李志武

往事钩沉

地委缓建办公楼

为集中资金加快小开河等重点工程建设,1998年滨州地委作出一项重大决定:缓建地委办公楼。

位于黄河四路的原滨州地委办公楼,始建于1970年,砖混结构,建设标准非常低。历经近30年风雨,当时办公楼已经十分破旧,屋内墙皮脱落,有的楼层甚至出现了裂缝,当时已被定为危房。省有关部门已经同意改建,并预拨了部分建设资金。为建设新办公楼,地委也筹集了部分资金。

1997年,滨州地委就拿出了建设方案,拆掉旧办公楼,在原址兴建。同时,委托地区建设规划部门,拿出了办公楼的初步设计方案。从市海洋渔业局局长任上退休的马明德,当时任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他多次列席地委委员会,比较清楚地了解了筹建大楼的过程。据马明德介绍,那时地委已经多次召开地委委员会议,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这是一座十余层的规模比较大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大楼坐北朝南。大楼建成后,将同时对地委大院格局进行改造。改造后,地委大院的大门不再向北开,而是朝向东,把大门开在渤海七路上。

1998年,地委、行署决定上马小开河等重大民生工程。面对小开河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地委毅然作出决定:缓建办公楼,集中一切资金搞建设。当时地委领导说:“什么事情都可以等一等,但几十万群众缺水的事情一刻也不能等。”

就这样,地委把多年筹集的准备用作重建办公楼的2000万元投到了小开河建设和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上,确保了小开河当年建成,顺利向下游送去了“幸福水”。

时间到了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滨州撤地设市。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加速推进城市西拓,即开发西部新区。同时,决定通过党政领导机构的移驻新区和建设行政文化中心的举措,以增加西区开发的吸聚力和活力。2001年4月,滨州市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2002年9月17日,滨州市政大楼奠基打桩,并于2004年建成投用。而位于老城区的原地委、行署驻地区域,也整体出售给了开放商,并建成了现在的“渤海国际”。

撰稿:李志武

城区第一块绿地广场诞生记

1998年之前,滨州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地广场。但那个时候,国内一些大城市在城市绿地建设方面已经是风起云涌,像大连更是出尽了风头。滨州,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市民会客厅”? 

面对市民的强烈要求,面对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地委行署将此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3月份,滨州城区的绿地建设就开始了。当时规划了两块绿地,一块是位于黄河四路与渤海七路交叉口东北角;一块位于黄河八路与渤海九路交叉口。

位于黄四渤七交叉口的这一块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个地方是黄金地段,是市中心。这个地方,还有自来水公司的办公楼以及一家汽修厂。“自来水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忍痛割爱,搬出了这一黄金地段,为此损失近600万元。”(1998年6月《滨州日报》)为保证这块来之不易的绿地具备较高的层次,滨州市(县级)政府还从大连请来了专家,对绿地建设进行了踏勘和设计。

8月30日,这个绿地一期工程全面完工,由此结束了滨州无绿地广场的历史。绿地广场总占地面积为20亩,其中草坪5880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350万元。这片绿地与北边的原有的影剧院广场连为一体,开阔、敞亮,绿油油的草坪将人的心情恣意铺展,这里立即就成了城区人气最旺的地方。

2003年1月,银座商城开业,改变了绿地广场东边的景观。前几年,这个绿地广场再次变身,规划建设了停车位、栽植了树木,中间的凉亭,也深深打上了“银座”的标识,其名称,也不知不觉地成了“银座广场”。

2010年,《滨州市城区108园布点规划方案》出台,同时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依照“露水、显绿、彰文”的总体要求,着重突出了滨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在城区中均匀布设108个景点公园——

老城区有五岳广场、五四广场、荷花湾休闲公园、金融广场……

西区有新滨公园、齐鲁公园、北新开河公园、南新开河公园、新立河休闲公园……

东城区有创业公园、丰收广场、秦台河公园……

开发区有市民广场、南海绿化广场、黄河明珠广场、莲池夜月……

滨州城区已渐渐被公园环抱,滨州即将成为公园之城。我们的第一块绿地广场,也融入群星闪耀的108园中。它与后来的广场比起来,并不“高大上”,但它以自身光荣的历史,在108园中熠熠生辉。

撰稿:李志武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

书签 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