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古城“少保坊”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10-24 22:51:00   675386 作者:张海鹰

  “少保坊:在南门里,为大司农忠简王公建,万历间重修,今废。”——《海丰县志•建置志•坊表》(1670年版)、《无棣县志•建置志•坊表》(1925年版)



为明部尚书王佐敕建的“少保坊”


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无棣古城,有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是为明朝户部尚书王佐敕建的“少保坊”。王佐是何方人士?明朝为什么要赠其“少保”?谥其“忠简”?“少保坊”背后又有哪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呢?


王佐画像


先世淮北,祖占海丰

 

王佐(1384—1449),字孟辅,出身名门,由举人入太学,仕至户部尚书兼吏部,赠“少保”,谥“忠简”,《明史》有传。

王佐是明朝山东海丰(今山东无棣,以下同)县城里村(一说三王村)人。

据王佐嫡孙王玹《王氏族谱序》(1495年春三月编著)记载,王佐的先世为淮北人氏,其先祖王善源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后,遂徙居浙江临安(今浙江杭州),被尊为一世祖。“吾家谱牒失于兵燹,先大父忠简公(王佐)尝欲纂修,奈有志未就而卒。尝闻远祖有讳善源者,先世本淮北人,宋高宗南渡,徒居浙江,世居江右之临安,以上则莫之知也,遂遵善源公为一世祖。”


王玹·王氏族谱序


王佐曾祖父王权,由临安迁居武清(今天津武清区),仕至元朝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漕运百户。明正统年间,以曾孙王佐贵,追赠资德大夫、正治上卿、户部尚书。

王佐祖父王均让,以荫补官,世袭军职,累升元朝枢密院副使。明朝取代元朝后,王均让弃官,归占籍山东海丰,为海丰王氏的始迁之祖。王佐祖母杨氏,滨州杨总管之女。初,王均让以孙王佐官得推恩,赠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正统年间,加赠资德大夫、户部尚书。杨氏以孙王佐官得推恩,赠淑人,加赠夫人。

王佐父王朴,字子素,颖敏好学,尝从游于张潞公仲举之门,经史百家之言靡不通贯,而尤邃于《易》。明洪武五年(1372年),膺明经荐,典教滨州。未几,恳辞归养,以孝义闻名。王朴性至孝而仁恕,其父王均让既老,遘疾,热极思冰饮,时暑月不可得。王朴遣人远觅得冰数块,返回时王均让已过世。王朴遂痛誓终身不饮冰水。有一年,有盗贼潜王朴家中劫其财货值逾千金。其后,在河北东光县破获此案,召王朴归其财,仅半之。东光知县问王朴:“如数否?”王朴回道:“如数。”回家后,王朴悉以财散给邻里贫困百姓。王朴重义轻财,乐善好施,家无余资,死前家人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明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五日,王朴殁,享年84岁,葬海丰邑城之外西南先茔之次。是年三月二十日,朝廷特下御祭文,明宣宗朱瞻基派遣山东布政司检校梅养浩至海丰。《谕祭户部右侍郎王佐父王朴文》曰:“尔子祗事朝廷,方荣禄养,以贵及尔身,而遽殒殁。爰特遣祭,尔灵不寐,尚克享之。”王朴以子王佐官得推恩,始封征仕郎、吏科左给事中,进封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赠资德大夫、户部尚书。

王佐母靳氏,蓟州(今天津蓟州区)知府靳士文之女,孝敬慈仁本乎天性,明正统十年(1445年)正月十九日殁,享年90岁,葬以是年三月十一日。正统十年(1445年)二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镇差遣行人李贵至海丰,《谕祭户部尚书王佐母太夫人靳氏文》曰:“国家礼待大臣,必推恩所自,生有褒封,殁有恤典。尔以贤淑教成其子,进秩地官,荣膺禄养,兹以寿终,夫复何恨。特命有司营葬,复赐以祭,尔灵不寐,其克承之。”靳氏以子王佐官得推恩,自孺人封太淑人,加封太夫人。

王朴与靳氏生二子二女。长子王佐(字孟辅)官至户部尚书,次子王佑(字孟弼)授例纳粟恩赐义官,长女嫁莒州知府胡琏,次女嫁杜瑛。

 

久掌户部,人称君子

 

王佐,为人坦诚,谙于礼仪,有誉于乡,人称孝廉。明永乐九年(1411年),应试中举,随即进入国子监学习,精于理财之道。

永乐十六年(1418年),王佐因学问大、品行好,“以学行闻”越级擢任吏科给事中。

洪熙元年(1425年),王佐以晋升吏科左给事中,以“器宇凝重,奏对祥雅”博得明仁宗朱高炽简注。是年三月二十二日,明仁宗敕命加封王佐为征仕郎、吏科左给事中,封其父王朴为征仕郎、吏科左给事中,封其母靳氏、妻子胡氏、继室李氏均为孺人。

宣德元年(1426年),王佐再次被越级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明宣宗朱瞻基委以理财重任。当时,太仓、临清、德州、淮徐等地府仓不尊法典,积弊严重。王佐奉令到各处稽查,申饬律例,整顿法度,惩贪治渎,吏治为之一振。次年,平江伯陈瑄向朝廷上奏运粮兵士困苦,欲抽调民夫代为转运,王佐以“东南民众力已尽”为由,竭力反对。明宣宗依王佐言,仍按原例行事。当年,明宣宗御驾亲征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后,欲清理朱高煦余党,王佐极力反对扩大株连范围得免。

宣德六年(1431年),王佐转任户部左侍郎,被派往督理通州至直沽的河道疏浚工程。是年五月初二日,明宣宗诰命加封王佐为嘉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封其祖父王均让为嘉议大夫、行在户部左侍郎,追封其父王朴为户部左侍郎,赠其祖母杨氏、母亲靳氏、妻子胡氏均为淑人。

宣德七年(1432年),王佐奉旨承办宣府屯田、甘肃军饷等事宜。王佐深明“计然”之策,竭力应办,办事公道,赏罚分明,处事得体,深得朝野赞誉,获赐织金帛丝衣服一袭。是年十一月十七日,《赐户部侍郎王佐敕》云:“西北苦寒,念尔提督转运粮饷辛勤,特赐尔织金帛丝衣服一袭。尔体朕爱恤军民之心,务在区画得宜,俾人不劳,而粮饷足用,庶副委任之重。故敕。”

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命户部侍郎王佐监督京城仓粮,颇有清名。后,朝廷又委王佐督理通州至直沽河的河道疏浚事宜。

宣德十年(1435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王佐奉命出镇河南,查稽地方驻军征敛粮税弊端,其建议除边境卫所外税粮皆由户部督理获奏。不久,王佐被派往甘肃督理军饷。

正统元年(1436年)九月,明英宗命户部左侍郎王佐为第一代巡盐钦差,钦差长芦,督理盐税,厘定规章,严加查巡,惩办渎职之吏,重罚枉法之徒,盐道境况肃然有序,朝廷激赏之。正统三年(1438年),王佐改任京师及通州仓场总督,政绩茂闻朝野。

正统六年(1441年),王佐擢升户部尚书。次年五月,王佐受命为副使,与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杨士奇一起主持钱皇后的册封大典。王佐擢升户部尚书后,遂在家乡海丰县城修建一处规模恢宏的尚书府第,人称“王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王府被海丰吴氏崛起第一人的吴氏家族首名进士、赠荣禄大夫、刑部尚书吴自肃购得,遂成为吴氏大院之南院,吴氏后人多次扩建,规模甚巨,现为无棣古城南门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式芬故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式芬故居


正统十年(1445年)八月初四日,明英宗再次诰命,封王佐资善大夫、户部尚书,加赠其祖父王均让为资德大夫、户部尚书,加赠其祖母杨氏为太夫人,加赠其父王朴为资德大夫、户部尚书,加增其母亲靳氏、妻子胡氏、继室李氏均为夫人。

正统十二年(1447年),王佐兼署吏部事务。当时,战事频繁,耗资巨大,国库亏虚,王佐从容调剂,节缩有方,国家财力尚未匮乏。

王佐在户部自侍郎为尚书,在部二十余年,政有体要,心无苛隘,忠恕爱民,得大臣体。与人相接,开心见诚,坦然无疑。“在户部久,不为赫赫名,而宽厚有度,政务纠纷,未尝废学,人称其君子。”(《明史·列传第五十五·王佐传》)

 

文采飞扬,未尝释卷

 

王佐自幼聪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贯通经史,晚嗜学问,富有文采,士林重之。令人遗憾的是,土木堡一役,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王佐罹难,为国捐躯,其生前大量文稿散失,故无文集存世。值得庆幸的是,《无棣县志》(1925年版)收录王佐遗文一篇:《明前保定侯孟公墓志铭》,《无棣文征》(1924年版)收录王佐遗文两篇:《孟子世家流寓保顺郡支谱原叙》《嘉议大夫李公伯渊神道碑》。


王佐《孟子世家流寓保顺郡支谱原叙》


明正统九年(1444年)二月初一日,王佐应同郡孟瑛之邀撰《孟子世家流寓保顺郡支谱原叙》。孟瑛(1383-1446),今无棣县大孟家村人,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仕至昭勇将军、永清左卫指挥使、京卫指挥使,袭封保定侯,其父为钦赐传世铁券的封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保定侯、赠滕国公、谥“忠勇”孟善。王佐在《孟子世家流寓保顺郡支谱原叙》云:“余思孟乃鲁桓公族,久与叔孙季孙各一氏为姓,自贤如献庄僖敬而后,萃居邹鲁,宗支繁庶。于是有孟子者出,被慈母三迁之教,遂成大儒,周游齐梁诸国,敷扬治道,以宗王室,皆不能用,退而与公孙丑万章之徒,著书七篇,道性善,言仁义,养浩然之气,辟异端之非,以正名教植纲常。后至于元,封为邹国亚圣公,配享大成殿庭,而其子孙之流布四方者,或以道学称,或以诗词鸣,或隐而务于农,或仕而显于官。文武之职,载在史册,瞭然昭著,侯之祖由兹肇,而至赵宋时为隆祐太后母家,则其所溯及也。谱牒图系,历历有据,保顺郡之家藏谱牒,无以过之,若侯之先大夫立功曩时,邑乡贤祠碑记,又称为济北第一,宜其子孙世袭侯封勿替欤。”


王佐撰《明前保定侯孟公墓志铭》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二月初一日,孟瑛以疾卒于官舍,将以是年三月十七日归葬于其乡海丰,其子孟俊(袭永清左卫指挥使,诏嗣保定伯)衔哀致辞请时任户部尚书王佐为其父孟瑛撰《明前保定侯孟公墓志铭》。王佐在《明前保定侯孟公墓志铭》中高度评价了孟瑛一生:“公为人沈静寡言,喜谈书,善骑射,爱人下士,平居恂恂如儒生。至建大将旗鼓,号令明肃,部曲凛然,人莫敢犯。尤能廉以持身,虽都大位,非义一毫无所取,禄赐仅足供日费,殁之日囊无私赢。呜呼,若公者可谓无愧于古名将矣。”其铭曰:“烈烈孟公,生禀奇气。怀瑾挟瑜,饫仁依义。粤在先朝,含休敛芒。文皇奉天,命斯奋扬。设奇运谋,摧彊御侮。所至克捷,有赫其绪。乃由步旅,先爵是承。绩熙采亮,势长声生。岂期中道,霜蹄暂蹶。万里归来,年已半百。昭勇之命,再跻显融。胡为一疾,而遽令终。公虽已矣,公名不灭。有子有孙,克继先业。嗟予与公,弈世同乡。刻铭墓石,永永有光。”


王佐撰《嘉大夫李公伯渊神道碑》碑文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九月初一日,与王佐生同郡、仕同朝且有姻娅之好的四川道监察御史李浚以目疾乞休致卒于家,王佐撰《嘉议大夫李公伯渊神道碑》碑文,其铭曰:“於戏李公,天赋美质。遭际圣明,光奋于绩。亲藩构隙,公发其谋。宪台二长,公被宠命。颌颌边城,命公抚绥。设奇运略,有光其绪。引疾而去,而讣奄来。士林嗟悼,当宁兴哀。嗟嗟我公,忠义烈烈。其身虽死,其名不灭。刻铭坚石,福寿无疆。子子孙孙,百世蕃昌。”

 

土木之变,忠烈报国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二千余人贡马,却冒称三千人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专权宦官王振(明英宗朱祁镇的启蒙老师,当时朝政的实际主宰者)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秋七月,统率各部,分兵四路大举入侵,边关告急。七月十七日,23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挟持下,一意孤行,仓促间亲率诸公、侯、伯、尚书、侍郎以下50万(一说2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御驾亲征。


“土木之变”形势图


大军刚至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即遇暴风雨。户部尚书王佐与兵部尚书邝野恐出兵不利,要求王振停止进发,遭到王振拒绝。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今河北大同市),士兵饥寒交迫,怨声载道,军心动摇。这时,监军郭敬报告敌军实情,王振感到形势不利,下令退兵,却又让明英宗绕道宣府临幸自己的老家蔚州(今河北蔚县)。王佐、邝野鉴于战事已迫在眉睫,请皇上急速入关避敌,并加强后军戒备,王振不予理睬。二人进帐面请,王振派人拉出,并让其跟随老营行动。八月十三日下午,明军退至今河北怀来县土木堡御营。八月十五日,遭到也先诈和杀个回马枪,明军大败。土木堡一役,明英宗被俘,王佐等66名大臣罹难,数百名侍从丧生,数十万大军覆没。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初九日,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代宗朱祁钰遣礼部左侍郎仪铭至海丰谕祭王佐及其妻夫人胡氏。


为明部尚书王佐敕建的“少保坊”


是年八月二十七日,明代宗诰命,特赠王佐为荣禄大夫、少保尚书,《赠户部尚书王佐光禄大夫诰》文曰:“国家之于臣下,有能以死勤事,视苟存不如无存;以身殉难,视保身不如保国。审如是也,赠必有以荣其终,赏必有以延于世。虽所以旌于既往,而亦冀勉夫将来。尔户部尚书王佐,地官为职,国计是司。尝扈从奋不顾身,而临危甘于死难。朕深悼悯,事足褒荣。兹特赠尔光禄大夫,少保、尚书如故。遣祭尔灵,官尔子震为主事,用酬尔劳。灵如有知,服此光宠。”

当日,明代宗遣武定州判官贺祥前来海丰谕葬祭,加封王佐的曾祖王权、祖父王均让、父亲王朴均为资德大夫,并谕将王佐葬于海丰县城西一里,御祭碑三,诰敕碑六,华表二,翁仲(石像)二,石兽六,赠神道碑,对王佐的家世和高尚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资善大夫、吏部尚书兼经筵官国史总裁王直撰写神道碑碑文,资德大夫、正治上卿、礼部尚书胡濙书丹,资善大夫、工部尚书王卺篆刻。铭文曰:“海丰之隅,有墓渠渠。谁其居之,维公尚书。尚书之先,忠厚世继。迨于有元,遂跻膴仕。庆泽所钟,式笃生公。学为儒师,髦俊攸从。孝亲之至,备物尽礼。一有弗备,终慊乎己。寇盗欲攘,以及躬身。吏墨为奸,公溥其仁。死者有葬,贫者有养。乡邑之间,泽流惠畅。婉彼夫人,能匹公休。宜室宜家,君子好逑。子也克省,天禄是供。既以奉先,亦以济众。内外俱美,宠命来宣。锦诰煌煌,龙翔凤蹇。三加弥尊,游底于极。眉寿隆祉,实称厥德。同藏于斯,既固既安。利尔子孙,硕大且蕃。穹碑峨峨,峙立墓随。刻此铭章,以诏来世。”

 

西桥牧笛,钦建专祠

 

“杨柳风来笛韵清,西桥牛背一枝横。牧人新得维鱼梦,吹出丰年雅乐声。”清道光岁贡、海丰诗人李异笔下这“笠影牧笛炊烟袅,政通人和太平世”之美景指的就是无棣古“八景”之五——“西桥牧笛”。“西桥牧笛”中的“西桥”即枣园桥,在县西北十二里,跨黄河古道马颊河,延袤十里,为登、莱、青三府赴京之要冲,始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一说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由于该桥建造精细,造型别致,不失为当时一大景观。桥下清流潺湲,桥上车水马龙。夹道杨柳依依,两岸谷菽声声。清代海丰诗人、李异族叔李鲁有诗赞曰:“添得青林路欲歧,行人道是旧西溪。红绫车幔梨花水,日暖沙柔陷马蹄。”


无棣古“八景”之五——“西桥牧笛”


枣园桥上风景美,苍松翠柏思王公。

明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再一次坐上龙椅的明英宗念及王佐为自己为国家捐躯之事,钦命在王佐族地枣园桥西一里许、官道以北兴建忠烈王公祠,祀明户部尚书王佐,春秋二八月上丁后一二日祭。

忠烈王公祠坐北朝南,占地十亩,规模宏大,样式精美,山门悬挂“忠烈王公祠”匾额,影壁题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御笔大字。正殿高大雄伟,正门上方悬挂黄色、四周龙围“赐谥忠简”的横匾。殿内悬“碧血丹心”“古谏尘风”两块蓝底黄字、黄底黑字匾额,两侧楹联为“西桥明月照忠魂;北汉刚风吹浩气”。


忠烈王公祠


大殿正中祀奉王佐塑像,王佐身着血色黄袍,目光如炬,正襟危坐,其两侧侍立两员家将,东捧血诏圣旨者为王忠、西握玉玺大印者为王义。王佐雕像隔扇后有一副楹联,题为:“一代中正志;碧血溅黄衣。”

王公祠叹息碑碑文“土木替主一死”和王佐塑像身着黄龙袍,似乎印证了王佐替皇帝义死的民间传说。相传,王佐貌酷似皇上明英宗朱祁镇,因而为皇上义死。当年,御营遭到瓦剌敌军围攻,护卫亲军保护明英宗突围,王佐即献金蝉脱壳之计,危急之下与皇上互换服装,并命令王忠、王义二家将随军突围,而后敌军攻陷御营,王佐为国捐躯,其头颅被砍下献给瓦剌首领也先。王佐代皇上义死,头颅被瓦剌士兵割去,继位后的明代宗朱祁钰遂下旨“金顶御葬”,用黄金给王佐做了一颗假头,按照王侯的礼仪予以安葬。

成化二年(1466年),朝廷赐祭田九顷,作为忠烈王公祠管理支出费用。1966年,忠烈王公祠被毁,存在时间长达五百余年。

早在景泰元年(1450年),为祭祀“土木之变”中为国殉难的王佐等数百名朝廷重臣和五十万大军英魂,明代宗降旨于河北省怀来县土木镇土木村内修建显忠祠,祭祀殉难诸臣、抚恤、赠溢、荫于安慰英魂,流芳百世。

王佐捐躯后,其家人丧亡,朝廷仍然礼遇有加,发御祭文,差专人垂吊。

景泰元年(1450)八月初九日,明代宗遣礼部左侍郎郭仪铭至海丰。《谕祭户部尚书王佐并妻夫人胡氏文》,文曰:“尔以通敏之才,宽博之器,历官近侍,克效劳勤,累迁司徒,益隆声誉;方兹依托,足国富民。讵意随征,竟至沦没。眷言往绩,良切悼嗟。兹特赠尔为少保,尚书如故,并尔妻夫人胡氏,偕赐以祭。灵如有知,尚其钦服。”

景泰五年(1454)正月十八日,明代宗遣武定州判官贺祥至海丰,《谕祭少保户部尚书王佐妻夫人李氏文》曰:“尔以淑质作配地官,克著内助之贤,屡荷褒封之典。夫既没于王事,尔亦奄忽而终。再用推恩,遣官赐祭。尔灵不寐,尚克歆承。”

 

科甲连绵,人丁兴旺

 

清宣统二年(1910年),邑人张守宣编手抄本《海丰乡土志》之《氏族》载有无棣20家名门望族,城里村王家即为其一,“王氏:明洪武间,由淮北迁海丰。正统间,讳佐者,以举人官少保、户部尚书,殉土木之难,谥‘忠简’,建祠,春秋祀。传至今,二十二世。”

王佐与原配胡氏、继室李氏共生育王震、王晋、王贲、王颐、王恒、王节、王豫七子及三女。王佐家教甚严,子孙众多,佼佼者不乏其人,出了1个进士、5个举人,家族兴旺至今。“所幸衣冠奕世,蝉联不绝,而吾族之子孙殆盛于前者数倍。”(王玹·《王氏族谱序》)

王佐长子王震,荫袭户部主事;次子王晋,正统六年(1441年)举人,由贵州道监察御史仕至顺天府府丞。《封湖广道监察御史王晋为文林郎敕》云:“朝廷设监察御史,欲其振纪纲而励风俗,所任至不轻也。非得其人,曷能有称。尔湖广道监察御史王晋,发身乡举,荐历今官。克举宪度,清誉著称,是用。进尔阶为文郎,锡之敕命,以为尔荣。夫官以察为名、以言为职,在略细故,而存大体,扶君子而抑小人。尔其益励,乃志益坚,乃守毋私。尔法毋挠于势,毋讦以为直,毋苛以为能,懋修不懈。式符徽音,尔惟钦哉。”明时,海丰县城南门里“少保坊”北曾敕建“绣衣坊”;四子王颐,字道正,荫入太学,景泰七年(1456年)中举,初授中书舍人,后任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升郎中,仕至顺天府治中,先后两次受到朝廷加封。五子王恒,岁贡,山西祁县训导;七子王豫,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举人,任训导,因子王玹官,封承德郎、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

王佐长孙王瑜,恩生,成化七年(1471年),授浙江龙游县县丞,任职九年,政绩颇佳,当地“政平讼理,贼盗屏息,吏畏民安”。成化十九年(1483年),升任高邮州州判官。弘治四年(1491年),补陕西州同,祀陕西名宦祠;孙王玹,字廷用,成化十三年(1477年)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三甲进士。弘治二年(1489年),授开封府襄城知县。弘治八年(1495年),为河南巡抚按御史。弘治十年(1497年),升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初四日,明孝宗朱祐樘给王玹敕命四道,封王玹为承德郎,授诰命封王玹之父王豫为承德郎、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赠王玹之母刘氏为安人。弘治十八年冬,升户部员外郎。

王佐曾孙王溥,弘治八年(1495年)举人,任直隶永平府乐亭县知县。

王佐玄孙王毂,岁贡,任河南颍州学正;玄孙王轸,岁贡,初任西安府学训导,后转任保定府学训导、直隶州学正,官至河南彰德府教授。

 

忠义千秋,后世敬仰

 

王佐为国捐躯后,朝廷为旌其气节,尽享殊荣,特赠荣禄大夫、少保尚书,谕葬祭,追封三代,敕造王公祠,赐谥号“忠简”,封其长子为户部主事、次子为监察御史。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王佐入祀海丰乡贤祠,以春秋仲月上丁日祭;清顺治元年(1644年),王佐入祀海丰忠义孝弟祠,以春秋仲月上丁日祭。

王佐罹难于“土木之变”,史书有明确记载。

《明史·列传第五十五·王佐传》载:“土木之变,与邝野、丁铉、王永和、邓棨同死难。”

《海丰县志•人物列传•宦达•忠节•明•王佐》(1670年版)载:“土木之役,王振矫旨,令本兵及公随老营。本兵邝忠肃公屡请入关,而严兵为殿,公竟日跪伏草中,冀上回銮,皆为振所窘,卒及于难。”

《海丰乡土志•耆旧•事业•明•王佐》1910年版)载:“土木之役,王振矫旨,令本兵及佐随老营,佐竟日跪伏草中,请回銮,为振所遏。亡何兵溃,佐死之。”

清海丰邑人张理(廪贡生,今无棣县张义井村人,乡饮大宾,清广东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加一级张为仁仲子)在《明臣王忠简公传略》中云:“忠简亮节……十四年权阉王振挟上北征,公与兵部邝野力止不允。出关,会也先佯北示弱,知有深谋,急旨帐殿请回銮。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二公应声曰:‘为社稷生灵计,何得以死相吓。’振矫旨扶出令随老营,邝坠马几殆,公孑身伏草泽中,怀疏号泣,竟日不达,次土木,师覆遇害。”

王佐为官近四十载,历仕四朝,忠君爱民,政绩卓然,蹈死不顾,气度恢宏,忠义朝廷,铮铮有声,倍受历朝历代名宦、文人赞誉。

清乾隆朝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王杰《吊王忠简公》:“戎马生郊日,銮舆出狩辰。百官群扈跸,万乘独蒙尘。运去思扶国,时危不顾身。抗颜疏未达,痛哭意何伸。血溅穹庐草,魂招渤海滨。一时能取义,千载仰成仁。地白雪霜苦,风清日月新。缥囊遗许远,缃帙得张巡。藉干凭楄柎,焄蒿荐苾芬。褒封来圣主,板荡识贤臣。裕后司宗祏,绍先挺哲人。英灵恒不昧,浩气荡天真。”

海丰邑人、清吴象弼(举人,制授修职郎,候选学政)《吊王忠简公》:“忠简先生有敕祠,潇潇风雨泣霜枝。千年俎豆西桥日,一死君王北狩时。秋草荒坟埋剩骨,夕阳古渡下残碑。孤魂凭吊苍茫里,白苇黄芽尽可疑。”

海丰邑人、清张衍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任检讨,历任贵州乡试考官、福建汀州知府、江西饶州知府,诰授中宪大夫)《题王忠简公祠》:“忠简大名留齐鲁,臣节克完臣心苦。岂拌一死报深恩,伏草流涕难悟主。至今遗像共仰瞻,生气凛然动眉宇。呜呼!尚书庙食自千古,谁酹裕陵一抔土。”

海丰邑人、清张衍熙(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官至陕西凤翔知府,诰授朝议大夫)《题王忠简公祠》:“妖星夜落大如斗,天险居庸关不守。举烽一夕动九边,乘舆忽传下殿走。尚书岳岳能知兵,抗疏嚄唶惊儒生。马邑羸师方示弱,燕幕岂知巢欲倾。嬖倖在侧忠逆耳,皇天不祚竟有此。臣谋不用臣节成,不欠英皇惟一死。怀来城下天如穹,铁骑斫阵疾如风。衔须竟作温都尉,衣血犹留嵇侍中。古云挈瓶无轻假,谁倒太阿授谒者?嗟嗟振肉岂足食,可怜忠义膏原野。沙碛北望霜风高,白骨何处迷蓬蒿。只今祠内双古柏,夜夜寒空作怒涛。”

海丰邑人、清王毓宝(副贡,以户部郎中注籍总办团练事,赐云骑尉世职,奉旨建祠)《题王忠简公祠》:“行营扈跸马萧萧,殉国当年恨未消。碧血祇今涂北塞,丹心终古照西桥。天教土木彰奇节,地葬衣冠答胜朝。桑梓典型同仰止,忠魂我欲瓣香招。”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