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着门缝看历史】(133)住在山柳杜时的钱正英“可盐可甜”圈粉无数

发布时间:2020-12-16 23:09:33   165489 作者:侯玉杰

“钱正英啊!知道!知道!钱部长在咱们山柳杜村可有名了!”

“钱正英呀!不就是那个姑娘局长嘛!”

“钱部长可好看了!那可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钱部长喜欢穿军装,扎武装带!腰里挂着枪!”


(前排中为钱正英)


“我们杜家就是大户人家。一看人家钱部长,那就不是一般人家的闺女。人家那个走路,那个说话!”

“钱正英住在楼上家的西厢房。怎么?不知道楼上家?楼上家就是杜乐园将军家呀!他家有二起楼,都叫他楼上的。一说楼上,就是他家。他家后来开银行。他的祖上是北洋将军姜桂题的卫兵,替姜桂题挡了枪子,死了,有云骑尉世袭爵位。他家里出过大丧,白毡铺地,县长做大宾,周边村的人一个月不开火,都到他家吃饭,厉害呀!”

“钱正英为什么住在这里?外行了不是?咱们杜家远近闻名,净是大户人家。光是清朝的知县就有好几十个。七岁的孩子八品官,八岁的孩子七品官。大房子多,闲房子多。河务局办公处就是楼上家的大四合院。钱部长就住在西厢房。”


(钱正英所住的杜家大院西厢房


“钱正英在山柳杜的故事?多了去了。”

“那年河务局开大会,就在办公处前边的大院子里。为什么不在办公处院子里?那个院子小,前边的院子大。好多人哪!钱部长站在屋檐下,一手好像还叉着腰,那叫一个镇得住!人家那个讲话,可响亮了,可好听了,也不拿稿子,就那么站着讲。不像现在的干部,讲话就念稿子。”

“问讲的啥?那个咱可真不知道。老人们也没讲。光说钱部长大家闺秀了,光说她干脆利索,光说她是场面人。说她很好说话,见面就打招呼。”

“钱部长光到俺家打麻油,俺家多亏了河务局。俺家老人过去常说钱部长好,很客气,会说话。”

“为什么光来?油罐子能打多少呀!河务局那么多人,可不是得常打?麻油就是香油,是白芝麻的。老百姓没有钱,是拿芝麻和粮食换油,一年也吃不了三斤五斤的。河务局是拿钱买油。钱部长每次来,都是和一个年龄大的一起来,都是拿钱买。做买卖的,现钱买卖就灵活了。所以,俺们家老人才说,多亏了河务局,多亏了钱部长。”

“为啥吃香油?这回您又外行了不是?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咱们这里老百姓吃的就是芝麻油。那个时候,咱们这里没有花生油,也没有棉籽油,就吃芝麻油。”

“钱部长很大气,是个外向型的。走在街上,遇到人就说话。她说话也好听,人们也都愿意和她说。”

“哦,对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钱部长在俺们村,和孩子们很聊得来。她走在街上,常有小屁孩跟着。有一会,有个闹腾鬼偷偷地藏了一条长虫(蛇),突然拿出来吓唬她。谁知道,她不害怕,拿起长虫来,三抖擞两抖擞,长虫就不动了。钱部长真厉害!”

“钱部长和老百姓关系好啊!小孩们都和她闹,能不好嘛!”

扒着门缝看历史。上面的对话,是我根据史实还原的当时的场景。

钱正英是身先士卒的典范,是共产党员“跟我上”的代表。1948年,黄河凌汛,钱正英抱着炸药,带着战士深入黄河冰凌里边。他们的裤脚都是用布带缠起来的,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子,天寒地冻,北风凛冽,整天在黄河里,连眉毛上都结冰。他们穿行在冰窟里,寻找合适的埋炸药地点,一不小心滑入冰缝掉入黄河或者头顶上的浮冰砸下来,那将死无葬身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条件改善了,黄河开凌遇阻时,用工兵或者炮兵,甚至用飞机投弹,而当年,就是钱正英带着战士用血肉之躯开路的。

扒着门缝看历史。钱正英是打铁自身硬的典范,是共产党员“又红又专”的代表。钱正英钻研专业知识非常刻苦,她拼命阅读古人治理黄河的书籍,掌握各种情况,亲自走遍黄河两岸,是黄河治理的真正的专家。1948年黄河春修,方案是钱正英帮助渤海行署写的,民工员额是钱正英规定的,工程图纸是钱正英画的。她亲自坐镇蒲台城,指挥千军万马,督促工程质量。麻湾险工如何处理,是她在第一线确定的。1949年,黄河度汛,钱正英日夜巡视大堤,确保了黄河安澜。

黄河归故的头几年,不管是凌汛还是伏汛、秋汛,都异常凶险。一是旧大堤千疮百孔,残破不堪,二是黄河水位高,大堤偎水时间长。作为渤海(山东)黄河河务局党委书记,钱正英驻守大堤,她自身没有本领的恐慌,指挥若定,是主心骨,是第一功臣。


(渤海(山东)黄河河务局在山柳杜办公处的正房)




扒着门缝看历史。苍天不负苦心人。当年,我去考察钱正英住过的西厢房,曾经留下过照片,翻箱倒柜找不到,我不死心,再找,终于找到了。我想,这或许是传世的唯一一张照片。

 

侯玉杰

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