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追忆革命烈士王甲林同志

发布时间:2021-02-28 20:35:51   95621 作者:文/马建国 图/侯磊

滨州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烈士英名录碑廊的大理石石碑上,镌刻着55308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英名,王甲林的名字赫然在列。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


王甲林同志是滨城区里则街道办事处茅王村人。1918年2月27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受革命进步思想影响,秘密参加了革命工作

1945年7月,经中共地下党组织推荐,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47年,王甲林担任茅王村伪村长,利用其特殊身份,跟随当时地下党组织秘密进行革命工作。



1947年春,苏北战场上陆续通过黄河渡口转运来大批伤员。王甲林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在自己家中暗受伤的七名我军战士并将他们携带的枪支弹药,埋藏在粮囤和院子里柴禾堆下,躲过敌人搜捕,成功营救并转移伤员。

1947年8月9日夜间,因被叛徒出卖,以开会名义,王甲林被骗至邻村阮家阁村庙中,被国民党还乡团砍杀并肢解,壮烈牺牲,年仅29岁撇下了孤儿寡母六人,最小的孩子刚刚三岁。

1951年春,原滨县公审汉奸叛徒大会上,将当年出卖王甲林同志的叛徒执行枪决,村委负责人和家属代表应邀出席大会并见证人民政府正义的公开。同,王甲林被民政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后记——

继承先烈遗志 为党旗增光添彩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临上刑场前,写下这首正义凛然的《就义诗》,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对革命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首用血泪凝成的诗篇,激励多少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王甲林同志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笔者马建国为王甲林的嫡系外孙,笔者母亲王美荣(194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在王甲林五个孩子中排行第三。对于姥爷牺牲的事迹,从笔者记事起,母亲不知讲了多少遍。每年清明,笔者会陪母亲或到老人的衣冠冢前,或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


(滨州职业学院教育学院师生在纪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一直以来,笔者想写一篇文章纪念老人家。遗憾的是,姥爷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听母亲说,他长得特别帅,大舅小舅长得最像姥爷。现在想想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生灵涂炭,贫苦农民哪有条件照上一张照片。

笔者作为在红旗下出生、成长起来的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为有这样一位忠诚为党、舍生忘死的长辈、革命前辈感到自豪和骄傲。为了继承老人的革命遗志,姥姥和母亲先后送二舅和小舅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事业,支持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

今年2月20日,中央举行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作为王甲林同志的后人,笔者将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主动参加学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旗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