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滨州黄河南岸怎么过年的

发布时间:2016-09-19 00:00:00   31393

进入新世纪的人们,大抵只知道春节要过除夕、大年初一,殊不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过春节还注重人、动物和农作物的生日。下面说的是上世纪60年代原惠民地区黄河南岸一带村庄过年的情景。


腊八日


一交腊月,过年的气味就浓了。腊八日是春节的“前哨”,这天的早饭是喝“油粉”,现在叫“腊八粥”。其做法:用小米粉炒制后熬成粥,再把炒有粉条、豆腐、白菜的熟菜倒进粥里拌匀后喝,那时能喝上顿“油粉”实在是一种享受。

腊八日前后,一些农户在院子里竖起10米左右高的灯杆,灯杆顶上安上1根1米左右的横杆,横杆两端有铁轴,安上割制好的两个“哨钱”,在风吹拂下哗啦啦地转动,并指示着风向,在灯杆离地面3——4米的地方扎一个松柏圆圈,除夕夜和正月十五、十六晚上再挂上灯笼照明,使整个院子显得亮堂堂的,为节日添上喜庆的色彩。


辞灶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里叫“辞灶”。所谓“辞灶”,就是晚饭后把旧的灶王爷摘下来,换上新的灶王爷,说是给灶王爷换衣裳,并摆上糖瓜(即很黏的黍米糖)、水饺等供品,还给灶王爷骑的马摆上草料和水。传说这一天晚上灶王爷要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禀报这个家庭一年来的优劣表现,所以,灶王爷两边的对联是这样写的:“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来广带吉祥。”横批:“一家之主”。然后,就把旧灶王爷和香纸一块烧了。


除夕


大年三十的傍晚为除夕。除夕的一项隆重祭奠活动即为“请影”。所谓“请影”,实际是将一个姓氏家族去世先人的花名册挂在家庙正中的墙上,供后人祭拜,并摆上大鱼大肉大鸡以及馍馍、年糕等供品。然后,由本族德高望重的长辈领着一些人敲锣打鼓地到村路口,把祖先请到家庙里和子孙们一块过年。除夕夜,由几位老人和年轻人守夜,陪着祖先一块过年。这一宿放烟花、放鞭炮的人流不断。

除夕的饭食是水饺。饭前,每个门口都要烧香,饭后家家院子里点上灯笼,彻夜不息,照得亮堂堂的。这样做的含义,一是为了进出方便,二是为了预示来年生财。同时,每个门口的地上还放上一根木棍,叫“拦门棍”,寓意是不叫邪气进屋里。还有一些讲究的人把春天晒干的榆钱撒到院子里,初一早起来人家来拜年时,就会说“这家这么多余(榆)钱”之类的吉利话。另外,还要把馍馍和粘糕放到石磨眼里和碾台上,再撒上几把粮食,寓意是来年有粮吃,有饭吃。

除夕之夜,男孩们每人挑着一个纸灯笼到大街上找伙伴玩耍,女孩们拿着手花(也称“迪迪芯”)放,看热闹。成年男子就放鞭炮、放花。一般玩到9点左右才回家。

这天晚上,家中老人的主要活动是包水饺。到9点左右,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回来了,老人们也把水饺包好了,水饺里包上铜钱、豆腐或甜枣,每样6枚,预示“六六大顺”。水饺包好了,一家人坐在一起拉年话,老人们教导孩子们过年要注意的一些事情,譬如,年初一要早起,谁家起得早谁家就好,早起来不能大声说话,出屋门的时候要放一个鞭炮,因为一些鬼神也下界过年,以免碰上,说话要说吉利话,水饺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一家人年初一不能吵架,如吵架,一年没有好运气等等。当我们睡觉后,老人们继续守岁,一夜不睡。


大年初一


年初一早上,二三点就开始下水饺,烧火不能拉风箱,都是用冬天晒干了的芝麻秸和棉花柴一类易燃的柴火烧火,煮熟水饺后先到各屋门的香牌上烧上香,在地上摆上供品给老天爷和各路神仙烧纸钱,然后给石磨、石碾和吃水井烧钱粮。

饭后,开始到长辈家叩头拜年。等拜完年,天也明了,小朋友们又兴高采烈地凑到一起玩了,大家比看谁的衣服新,衣服好,比谁家的饺子香,比谁家放得鞭炮多、放得响,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里。

上午10点,全族人集中到家庙里准备“送影”。“送影”,就是把“请影”时请回家过年的祖先送回坟茔里去。长辈用盘子托着烧纸前面走,两边有人搀扶着,后面有人用笸箩抬着香纸,再后面就是锣鼓队和送影的群众,整个大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头涌动,甚是壮观。在村东头路口,长辈跪在地上烧香,并祷告祖先保佑族人平平安安,钱财旺盛。同时挂在大树上的那两千头的大鞭炮和几十响的土炮也一齐轰响,把“送影”活动推向高潮。

午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那时还不富裕,要不是过年、婚丧嫁娶等大事是没有鱼、肉吃的,而只有这一天,人们才能吃上肉、鱼和馍馍。饭前,照样给各门神上香。

下午的村庄显得比较寂静,因为经过几天的忙活和除夕夜的不眠,大家都比较劳累和疲乏了,吃过晚饭后,大家便早早休息了。


五马日


春节后的第一个小节是“五马日”。“五”音同“午”。“午”在《周易》所说的“十二属”动物中代表“马”,所以有“午马”之说。“五马日”的早饭是吃水饺,在吃水饺前,要给老天爷和各路神仙烧纸、上香和放鞭炮,以祈祷更多的福祉。


十磨日


“十磨日”的早饭也是吃水饺,与“五马日”不同的是,吃水饺前,要给家中的石磨烧纸、上香,以祈祷石磨给人们带来福祉。那时候没有面粉机械,一家人所用的面粉,全部是石磨磨出来的,人们对它产生敬意也是必然的。在普天同庆之时,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它,要给它上香、烧纸、叩头,以表达人们的敬意。


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将春节的喜庆推向高潮,这天,各个村里的表演队伍都很热闹,从白天到晚上,踩高跷、玩龙灯、耍狮子、跑旱船的接连不断,相互进行串村表演。在这天晚上,一些民间艺人还放“艺花”,有起花、瓮花、盘花、转花等不同品种,虽没有现代城市的礼花壮观,但当时的那种热烈场面、看花人的欢乐心情并不比现在的庆典逊色多少。


填仓日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日”,也是春节的“压轴”节日。“填仓日”,顾名思义就是填充仓库,寓意为新的一年粮满仓、柴满院、钱满库。其做法:一个人拿着一张铁锨站立着,把草木灰放到铁锨头上转一圈,把灰撒成一个大圆圈,形似圆形的粮食囤,院子里要打几个这样的“囤”,各屋子里空闲地方也打上小“囤”,院子里“大囤”中间都放上一片瓦,瓦下面分别压着小麦、谷子、豆子等不同品种,有的粮囤还画上梯子,代表粮食囤很高,屋子里“囤”瓦片下面要分别压着钱和各种面食,有的还压着衣料。总之,通过“填仓”,期盼“大囤满、小囤流、一年吃穿不用愁”。


人、动物、农作物的生日


过年,不光人过年,动物、农作物也要过年。如何过呢?这里的百姓把从初一到十五的每一天都赋予人、动物和农作物的生日来纪念,其内容:一鸡,二狗,三猫,四鼠,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棉花,十二瓜,十三好天收豆荚,十四晴天收芝麻,十五收了灯,全年五谷丰。在这15天中,凡是过生日的人、动物和农作物,都不能伤害他(它)。同时,还要注意观天,即哪一天晴天,就预示着相对应的物种丰收。

(作者:纪象启)

责任编辑:王光磊 实习编辑:张文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