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东林六君子”有一个是惠民人

发布时间:2017-02-26 23:02:48   89540

袁化中,字民谐,号熙宇,惠民县人。因为性格刚正,在乡间为秀才时,他就与众不同,得到同辈的赞扬。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考中进士,任黄县知县。在父母官任上,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兴办教育,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因为父亲去世,照例回乡守墓三年。孝期满,改任泾阳县知县。泾阳县民风剽悍,诉讼较多,袁化中到任后,劝民以德,和睦相处,深得人心。


(袁化中雕像,来源网络)


1620年,因为考核优异,袁化中被提拔为御史,开始进京为言官。这一年初秋,万历皇帝去世,泰昌皇帝仅做了一个月,又去世了,换上了年仅16岁的熹宗朱由校,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一时,朝廷各方危机。

作为御史,袁化中上书弹劾首辅大臣方从哲,指出他身为政府首脑模棱两可,萎靡不振,不敢担当责任,得到了朝廷官员们的好评。针对边疆危机,军饷不足的弊端,袁化中又上书提出五条意见,大家普遍认为切中要害。袁化中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直言不讳,文笔犀利,每上一道奏章,京官们都争相传阅。

1621年初,因为母亲去世,袁化中请假回乡尽孝。在离开京城之际,针对朝廷的种种弊端,袁化中上书提出了八个方面担忧的问题,分别是:宫禁渐弛;言路渐轻;法纪渐替;贿赂渐章;边疆渐坏;职掌渐失;宦官渐盛;人心渐离。

守孝期满,袁化中补浙江道监察御史,掌河南道事。这时的明朝政府,在东北边疆有后金政权崛起,明军屡战屡败,国土沦丧,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在朝廷上,大臣们结成了许许多多的党派,互相攻击,有以弘扬正气、清正廉洁自居的东林党,有被东林党攻击为邪派、以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有以地域关系结成的齐党、昆党、楚党等,乌烟瘴气,而袁化中则属于被世人称道的东林党。

天启四年(1624年)夏,东林党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向皇帝进呈长篇奏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其中的每一条都能够置之死地,一时人心大快,很快,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也纷纷上疏。

袁化中率十三道御史上疏说:忠贤障日蔽月,逞威作福,视大臣如奴隶,斥言官若孤雏,杀内廷外廷如草菅,朝野共危,神人胥愤,特陛下未之知,故忠贤犹有畏心。今涟已侃词入告矣,陛下念潜邸微劳,或贷忠贤以不死。而忠贤实自惧一死,惧死之念深,将挺而走险,骑虎难下,臣恐其横逞之毒不在缙绅,而即在陛下。陛下试思,深宫之内,可使多疑多惧之人日侍左右,而不为防制哉?

魏忠贤得知袁化中的奏疏要求皇上将他放逐甚至处死,对袁化中恨之入骨,当然不会束手待毙,他一方面向熹宗皇帝哭诉,一方面召集自己的亲信攻击东林党人。

袁化中又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亲信,再弹劾魏忠贤信任的将军毛文龙,认为毛文龙久居边防,滥杀无辜,用老百姓的头颅充当敌人,用未成年的孩童充当战俘献给皇上邀功请赏,应当予以纠正。

魏忠贤的阉党头目崔呈秀担任淮州、扬州按察使期满,回京参加考核,袁化中据实上报了他贪赃枉法事实。适逢推选山西巡抚,吏部尚书赵南星、御史袁化中等东林党人推选谢应祥,被阉党所指责。崔呈秀唆使大太监魏忠贤先是免了袁化中的职,然后将曾经弹劾魏忠贤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等6人,牵连进东北失败将领杨镐、熊廷弼的贿赂案,妄称他们收取了赃银,1625年夏,6人被逮捕入狱。

阉党诬陷袁化中收受了熊廷弼的贿赂6000两,家里变卖家产,多方求贷,希望能够免罪。在狱中,袁化中等人受尽了各种酷刑,被拷打得皮开肉绽,牙齿全部脱落;再用钢刷把皮肉刷得“碎裂如丝”,用铜锤敲打,土囊压身,铁钉贯耳。时值盛夏,身上的腐肉都生了蛆。每次过堂,头发都成片地脱落,被两个狱卒拖着,地上都留下道道血迹和皮肉。不久,6人全部被害死。家属收尸,已无全身,都是用布包裹安葬的。史称这被害死的6人为“六君子”。

1627年,崇祯皇帝继位,平反冤狱。袁化中的儿子上《陈父冤疏》。崇祯皇帝追赠袁化中太仆寺卿并荫一子为官,后再追谥忠愍。清朝初,惠民县修建“双忠祠”,纪念袁化中和李浚

清朝人编写的《明史》针对六君子的遭遇发感叹说:“国之将亡也,先自戕其善类,而水旱盗贼乘之。故祸乱之端,士君子恒先被其毒。”又说,“杨、左诸人身填牢户,与东汉季年若蹈一辙。国安得不亡乎!”


(作者:侯玉杰)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