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公共服务单位市场化运作的“南海范本”

发布时间:2018-11-13 14:37:37    作者:​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王水田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南海。(李健生 摄影)

城市供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公用性的城市供水企业,大多数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探索。在竞争环境下,供水企业只有稳步而成功的实现市场化,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滨州南海水务公司成立15周年,其发展历程足以为公共服务单位的市场化运作提供范本:如何通过现代化管理制度革除弊端脱胎换骨,如何认识自身定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也能为我市水务一体化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前行提供思路。

大刀阔斧改革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南海水务脱胎换骨

滨州南海水务公司2003年成立,是当时市属八大产业公司之一。从维持基本运营,到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继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它的发展历程能够给予我们一些经验:作为一个公共事业单位,如何借助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凤凰涅槃”?

传统公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普遍存在高度行政化、主体单一化、资源配置内部化和职能扩大化的问题,也就产生了管理僵化、缺少活力、排斥竞争、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共性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当时的南海水务公司。当时该公司仅负责南海周边乡村、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日供水不足8000方,运营举步维艰,员工工资收入水平低,也就维持着最基本的运营。

2009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开始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那一年,时任滨州活塞(当时已是上市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刘同湖出任南海水务公司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带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建立起包括组织体制、人事体制、监管体制、财会体制、保障体制等一整套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我记得刚到南海时,公司连电脑、投影仪都没有。与大家开见面会,台下员工都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我,甚至有位女员工因焦虑还在不停掉泪,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怎样……”刘同湖回忆说,那个时刻,他觉得有必要指出一条路。

那段时间,刘同湖干了很多“职业”。他当起了“教师”,先给管理人员上了一堂“管理课”,告诉他们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又当起了“驻村干部”,倾听员工的诉求,进行调研摸底,了解他们能做什么,想要什么。然后他顶住各方压力,真正行使公司董事长的职责,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划分,通过中层竞聘和员工双向选择,完成人员定岗定责;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推行科学的工作管理办法,理顺了工作程序;引进PDCA循环、现场5S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先进管理理念,和用户做好服务对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奖惩激励体制。

绩效改革和先进管理理念,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为南海水务公司带来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员工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增强。

市场化运作引来“资金活水”,公共供水服务能力随之明显提升

精细化管理,“用数据说话”的结果就是,员工真真正正认识到水处理环节中的数量、质量。“换了脑筋,换了人”,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后,南海水务公司的市场竞争意识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抢抓机遇成为整个公司的共识。

恰逢2010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大步伐,滨州公建投资公司落户滨州需求大量原水,员工上下都认识到,这是公司发展的新机遇。作为公司董事长,刘同湖与滨州公建投资公司进行协商洽谈,经过前期多方论证和考察,决定铺设两条DN800供水管线,实施双待能源保障供水。

项目谈成了,但建设管线需要近2000万,资金从何而来?几经波折,通过员工集资、管材供用商垫资、用水单位预付水费等方式,南海水务公司成功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实现了原水供水零突破。刘同湖说,当试压成功送水的那一刻,公司上下欢呼雀跃,此前的所有艰难挫折都烟消云散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南海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

此后几年,南海供水规模不断扩大,供水能力不断提高,有了充足的资本去完善过去的不足,水处理能力相应提升。比如为弥补用水高峰期昼夜不均的现象,2012年水厂清水池进行了扩建;又比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2015年公司完成水厂平流池3万吨项目扩建;再比如今年5月份推行智慧水务建设,改造完成滤池自动系统,8月完成平流池密封项目,有效预防了水质污染,提高冬季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当然,不管是作为企业为用户着想,还是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应有的社会担当,南海水务公司对人饮安全尤为关注。“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人们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更多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关系民生安全的水质监测必须跟上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这一想法,刘同湖在南海设计建成了700多平方米的水质检测中心,并在2017年8月份通过资质认证,率先成为全市首家城乡公共供水水质检测中心,也是滨州第三方水质检测机构,生活用水的检测能力达到国标106项,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水质检测中心成为南海新名片,也成为滨州水安全的科研、教育基地。

“源头水四季变动不定,输出水标准如一”,对水的“解码”消除人饮安全顾虑

作为供水公司,水和千家万户都产生着关系。现在,饮水安全这个话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份网络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担忧饮水安全,调查显示,广大市民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化学物质、重金属超标”、“水质混浊,味道刺鼻”、“病原微生物致病”、“自来水管老化等二次污染”这几大问题。

就滨州市民而言,一滴水从黄河到水杯,经过多道工序和检测。据检测中心负责人肖巨兰介绍,从黄河水到自来水,要经过一级泵房抽水、投加净水剂PAC与预氧化剂二氧化氯到孔室反应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后再次投加二氧化氯消毒,成为可供生活用的清水,在清水池短暂储存后经过第二次二氧化氯的补充,通过二级泵房加压进入城市管网中。

在我们的直观感觉中,一年四季的自来水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黄河原水一年中的差异相当大:冬天的水低温低浊,杂质颗粒比较小,加活水药剂处理难度很大;春天的水浊度很高,需要的絮凝剂的量大一些;夏天的水浊度比较高,泥沙含量高,有机成分非常高,综合污染指标指数就很高了;秋天的水则是胶体和藻类比较多;还存在一些突发状况。正因原水每天变化,因此要保证一年四季市民生活所饮用的自来水保持一致,水质检测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检测能力达到国标的106项标准,确保进入用户家中的每一滴水都是健康的,这样就让市民省去了许多顾虑。”肖巨兰说,市民主要担心的那个几个问题都已涵盖在“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这4大类106项之中。与目前大多数水厂采用的常规42项国家标准相比,钡、铍、镍、银等多种重金属指标和乐果、灭草松、敌敌畏、草甘膦等多项农药成分都在106项中有直观的数据衡量。检测中心每天上午、下午两个时段,在水处理工序中的5个地点进行取水,涵盖原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全面监测城乡水质、保障全市人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滨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少不了水务公司的身影,打造供水“龙头”是未来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突出位置,进行了系统战略部署。滨州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州,因水而得名;黄河穿越而过,小清河、徒骇河纵贯全市,72湖星罗棋布,使滨州因水而得灵气。水,作为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对滨州来说,当属重中之重。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务公司也发挥着作用。

比如,今年的滨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内列入民生实事。实施城区水系提升工程:实施中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南环河西段治理、北环河贯通等工程,实现环城水系贯通,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再比如在黄河大堤张肖堂引黄闸,将黄河水在沉沙池沉淀变清后,分别被引入城区各河道、湖泊,实现了“清水入城”;

又比如,将秦皇河、码堡沟、张肖堂干渠、西沙河、新立河、秦台河和朝阳河等形成的环城水系,从城区景观河道升级为近生态型河道,东、西、南、北、中“五海”既承担着城区饮用水水源或工农业供水功能,又设计出怡人的景观供市民游玩。

种种项目,都少不了各水务公司的身影。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8月,滨州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技术评估。

对于未来发展,仿效深圳改革模式,在建立较规范的国有性质企业后,滨州筹划走规模之路,组建本市的供排水集团公司,打造供水“龙头”。现在刘同湖的职务不局限在南海水务,他还是滨州水务集团总经理,同时也是滨州水发集团公司董事长,下属公司包括南海水务、北海水务、金水公司、中海水务、金沙水务、金淼水质检测和水利监理中心7个,集团框架已经搭好。这既符合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时代发展方向,也为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厚重的根基。

责任编辑:董锋磊

网友评论 2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