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退休干部谭拴海谈职场心得:把年轻人当自家孩子培养 别怕当人家的“黄埔军校”

发布时间:2019-08-22 09:23:44    作者:记者 刘清春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把年轻人当自家孩子培养  别怕当人家的“黄埔军校”

——就如何更好地吸引、用好、留住人才助力“富强滨州”建设访市审计局原党组副书记谭拴海

1999年10月,滨州地委、行署为完善出资人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国有重点大型骨干企业负责人积极性,在全省率先推出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办法。这是时任滨州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的谭拴海(左三)与滨州化工、滨州活塞、滨州印染和山东崇山煤矿、山东青龙山水泥五大企业集团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后的合影。

如果说今天对待招商引资,应该像呵护生命一样重视,那么对于“双招双引”的另一面“人才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好呢?怎么更好地吸引入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富强滨州”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级劳动模范、市审计局原党组副书记谭拴海。

在滨州这35年,青岛人谭拴海从毛头小伙子变成滨州审计、财政、经贸界的资深专家、老练干部。时至今日,他依然满怀热情地为滨州这个家贡献力量,愿意将人生经验分享给更多更优秀的年轻人,希望新一代大学生带头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新滨州!

“滨州大有可为”——随着渤海“变内湖”,即将步入高铁时代、黄河穿城而过、未利用土地面积居全国前列的滨州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战略优势鲜明

“滨州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谭拴海经常在山财大校友群、青岛老乡群如此“鼓动”人才来滨。滨州可以这样自信吗?

与5大企业集团“一把手”签订责任书和对地委办公室、行署办公室、财政局等38个国有资产管理好的部门单位表彰兑现的场景。

不讲套话、口号、概念,谭拴海用简明生动而宏大的框架解释我们为什么应该自信——

即将开通的高铁将极大拉近滨州与京津沪等大城市的距离,吃在滨州住在北京将成为现实;大连烟台海底隧道、环渤海高铁将让渤海变作“内湖”,该区域经济联系、互补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朝鲜推行改革开放,东北亚经济可能将迎来高速增长期;不只是整个山东,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整个中国都在调整经济结构,土地、水、农业资源优势深厚的滨州很有竞争力!

“单从交通来说,咱们有8条建成和在建高速互联互通,A1类大型通用机场日趋完善,随着济滨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加快推进,滨州将形成1小时到北京、3小时到上海、25分钟到济南机场的高铁交通圈。”谭拴海说。

谭拴海说,滨州是环渤海乃至于整个中国东部未利用土地最多的地市之一,滨州必将成为京津沪等大城市工业转移、高科技成果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的重要选项。今天,核心关键技术在一线城市陆续突破,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而这些“重器”大部分都要实现批量化生产,它们却在大城市找不到落地空间,滨州的“未利用土地”就是王牌资源。

除了土地资源、区位优势,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滨州还有哪些独特优势?

对此,谭拴海讲起了黄河,讲起了滨州历史:“我们几个大学生刚报到时,天热口渴对着水龙头就喝,结果一口就喷出来了,因为那都是咸水!我老父亲来看我,差点就去了惠民县——他不知道惠民地区行署就在北镇。这就是说,滨州真正发展起来没几年。”

2019年5月31日市委正式批准谭拴海退休,他第一时间来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市财政局,与市财政局班子成员、部分原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干部及财政局中层干部代表座谈话别。

他认为,此前滨州之所以欠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河的问题。他说:“黄河河道‘滚来滚去’,滨州地处黄泛区,很多地方又是退海之地,因而大多数时间只能承受黄河带来的洪涝灾害,享不了黄河的‘福气’。”

但是,新中国对黄河治理的成功,这让穿城而过的母亲河真正成为滨州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滨州连续十多年实施“林水会战”,从苦海沿边变成了生态绿洲,广阔无垠的盐碱地变成了巨大粮仓,滨州的农业底子越来越厚实。

“把年轻人当自己的孩子来培养”——继承老一代干部传帮带经验,提出“科长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为年轻骨干成长保驾护航

普通读者往往只是把高铁、港口、隧道、朝鲜开放等新闻作为单个的普通资讯来读,但谭拴海却能如此扼要而精到地点出这些资讯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出横纵坐标上的“滨州自信”。他的这种认知是怎么来的?

因为他在滨州工作的35年,几乎都是在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上摔打、历练的。如第一份工作就赶上了惠民地区计划委员会编制第七个五年计划。作为当时编写组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成员,他有幸跟着一批省内外老领导、老专家学到了结结实实的真本领,了解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具体情况、具体安排的规律,可以说终身受益。

1987年,天津市政府批准“一报一刊”,即《开发报》、《环渤海经济瞭望》,为环渤海区域合作与交流造势。谭拴海成为“一报一刊”特约记者,在一报一刊上发表40多篇消息、理论文章。

1987年,身为科员的他作为惠民地区惟一代表,赴天津参加涉及17个城市的环渤海经济区理论研讨会。1988年,他作为惠民地区惟一代表赴承德参加了“第二届环渤海经济区建立与发展研讨会”。

新世纪之初,作为滨州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他推动全地区260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破产、重组,推动滨州活塞集团、滨印集团、滨化集团和山东魏桥纺织股份制改造并上市。推动了滨州师专、教育学院、电视大学“三校合一”创建滨州学院,滨州农校、工业学校、卫生学校、经济学校“四校合一”组建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劳动技校、粮食学校合并组建滨州技术学院,及滨州师专原教学区整体无偿划归滨州医学院,滨州海关大楼无偿划转青岛海关等重大举措顺利实施。

“我,一个青岛普通人家孩子,没背景没靠山,可每一届滨州领导都对我关怀备至,放手给我压担子!我参加工作那年,父母是67岁的老人了,考虑到老母亲是小脚,给我分的房子都是一楼……”谭拴海回忆着往事,不住点头、哽咽、落泪,情难自已。

这让记者想到了2018年在滨化集团采访时,董事长张忠正说的话:“这代领导放手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去干,而且,都干成了!”说出这句话,张忠正眼里神采积聚,刹那飞扬。

谭拴海说:“这种老传统不能丢!那些老领导真是把年轻人当自己孩子在培养、在传帮带。我记得很多次,领导帮我改公文,却不给自己署名。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往往都让给年轻人,正因此,我才能积累极多的新鲜素材,能写出那么多的经济理论解读和调研文章,才能与大众日报、滨州日报的记者编辑结下深厚友谊。”在35年工作中,谭拴海有不少“高升”“高收入”“调省城”“回青岛”的机会,但地区领导、单位领导亲自挽留,他不忍离开。

2004年6月与时任财政局党组副书记王秀夫、纪检书记张红同志带领财政局部分县级干部和科以上干部去西柏坡接受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使命教育。

正是带着如此朴素的情感,谭拴海走上领导岗位后,同样倾心培养、大胆使用年轻人,把荣誉让给他们,对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手把手地教。担任部门主要负责人22年,他手下培养起来的年轻人中,有13人走上了市县区领导岗位,1人成为副市级干部。今年5月、6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举办的两次退休欢送会上,不少人热泪盈眶——在他们眼里,谭拴海不只是个“阶段性的局领导”,还是一位会倾囊相授的老师,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长者。6月,正在外地考察的市领导专门给他发来信息,充分肯定他30多年来对滨州发展作的贡献,请他继续支持市政府工作尤其是审计工作。

在他积累的若干管理经验上,有一条很具代表性——“科长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什么意思?每个部门往往是科长甚至科员比领导更明白本领域的专业知识,领导要放下架子向他们学习,更要为这些业务骨干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保驾护航。在职时,谭拴海常说:“放手去干,出了错算我的!”

“有多少地方能像滨州那么朴实?领导这么厚道?不多!”谭拴海说,或许是因为青岛纺织等援建项目进驻等历史原因,滨州这个“移民城市”从不排外。当年领导、同事对他自己、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让他一生难忘。

大学生就业不要只盯着一线城市,招人才不要光盯着名城名校,别怕当了别人的“黄埔军校”

作为一个外地大学生,谭拴海有个略显特殊的人才观。他说:“现在,有些领导有害怕人才流失的顾虑。其实,不要害怕人才留不住,当了别人的‘黄埔军校’。如果很多人才的职业生涯就是在滨州起步的,那即使他最终走了,一定会有深厚的滨州情节。因为是滨州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第一个舞台。我认识很多这类人,老实说,他们对滨州的情感甚至贡献不比滨州籍在外人才要少。”

2001年9月3日滨州华纺股份在上海成功上市。时任滨州市常务副市长周清利(左二,后任淄博市市长、市委书记,省体改委副主任王树礼(左三),滨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谭拴海(左四)听取华纺股份负债人刘连营同志情况汇报。

对于年轻大学生,对于有意来滨的“准人才”,谭拴海是怎么看的?

“我们需要承认一个客观现实:今天在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是尽量多吸纳创新性、科技型顶尖人才。但成为顶尖人才是万分之一的概率,普通人毕竟当不了科学家,大学生眼睛不要只盯着一线城市。经济前景好、房价低、环境好、民风质朴的滨州值得来创业。同时,咱们招揽人才也不要光盯着金字塔尖,盯着名校学生。人才竞争是长跑,很多资质并不特别突出的人,只要他是个能长跑的学习型选手,也能成才。”

当几天先进容易,做一辈子优秀难。生活往往是问题叠着问题,人又往往有惰性。那么,一个人才怎样才能保持长期持续的高质量成长呢?

谭拴海认为,身边人是互相影响的。他拿自身经历举例:“6月8日,我退休回老家,我姐姐代表我故去的爹娘送给我一个礼物,当时就惹得我差点哭出来——那是我从小读书获得的奖状,没想到父母居然一直给我保存着,一个角都没折。我父母没上过学,对我抱有极高的期望,教我从小要堂堂正正做人做事。这种家教让我时刻自律,不敢懈怠。”

正因这种“堂堂正正”,领导前辈的关爱,让他始终葆有感恩之心、奋斗之心、清廉之心。每次调动工作,他都是第一时间退还原单位的住房,先后推掉了3套福利房。他说:“要给儿子当好榜样!”

此外,坚持读书、写作、交朋友,都是谭拴海不断增强业务本领的秘诀。在地委行署做秘书乃至后来的领导岗位上,他都是全省各地市同岗位中写作最多的。他开玩笑地说,他结婚时兜里只有十块钱,他的工资都用于赡养老人、招待朋友和筹备写作了。

谭拴海简介

1984年山东财经大学毕业,进入惠民地区计划委员会工作,1987年调入惠民地区行署办公室历任秘书、秘书四科科长,1998年任滨州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地区财政局党组成员,2004年9月起历任审计局副局长、市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主任(正县级)、党组副书记(正县级)兼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在市委公布的领导干部考核名单中,连续三年获优秀等次。2019年5月退休。

责任编辑:王志学

网友评论 8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