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滨州发展进步”述评之六|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19-09-29 08:55:28    作者:记者 周昆 韩俊亮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滨州发展进步”系列述评之六

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滨州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是一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史,是一部浓墨重彩的民生改善史。一路之上有坎坷,有波折,甚至有反复,但是前进的方向始终清晰明确,始终未曾动摇,那就是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清晰地勾勒出改革开放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从吃饱肚子的简单梦想,到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食有鱼,出有车”,再到老年人的广场舞,孩子们的琴棋书画……70年里,滨州人民的生活质量发生着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变化。

甩掉灾荒、贫病等“负遗产”,持续拓展民生之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所在。回望70年,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民,最根本的实惠归于人民,最强大的动力依赖于人民。

旧中国留给滨州的是满目疮痍,灾荒不断,百业凋零,人民贫病落后。由于底子薄、基础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频发水灾、旱灾、蝗灾、凌汛;猖獗的麻风、麻疹等流行疾病侵蚀着人民的健康。新中国成立初期80%的人口是文盲,儿童入学率不足20%。

以1949年为例。这一年,全区先旱后涝,黄水透溢、海啸潮淹,涝灾严重,博兴与滨县相继蝗灾爆发。这一年,全区受灾群众约100万人,受灾面积620多万亩。至1950年5月初统计,全区断粮灾民达11.5万人,需发救济粮的有7798户、33263人。另外,外来灾民49314人,其中有12042人需要救济。1949年1月上旬,黄河以北地区流行麻疹、猩红热。至5月份,全区患者1.04万人,死亡874人。

1950年5月,惠民地委成立,当月抓了两件大事:一是首先成立救灾委员会,二是全面开展扫盲运动。

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没有“家底”可以依仗,在这样一片土地上追求幸福生活,对于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滨州人民来说谈何容易。但是从来不缺的是分田翻身做主人的激情和白手起家、战天斗地的豪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滨州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一路滚石上山。

195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8.4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15.7%。196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比1962年增长一倍半。即使十年“文革”期间,全区粮食产量也平均每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5%,发展形成了一批石油、电力、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

由于客观的原因,物资匮乏是那些年代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1960、1964、1971、1976年,全区农作物绝产面积分别达159万、220万、162万、100万亩,缺粮人口分别为323万、100万、240万、267万。

“票证时代” 的记忆,在许多滨州人心目中恐怕还没有被完全抹去。肉票、粮票、布票、火柴票、肥皂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寸纸片,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一票难求”。它们见证着短缺时代的百姓生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直至改革开放,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由国家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后,统一调拨给零售商店;日用工业品大多数实行计划分配,通过地、县二、三级批发站,层层调拨给基层零售店。群众统一发放相应票证,凭票限量购买生活用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有了根本性好转。至1985年前后,凭证凭票供应的除粮、油及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直到1993年,粮票正式谢幕,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宣告终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首先从解决“民以食为天”这个“天字号”难题入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开,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良种、化肥的广泛使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实现了农业生产力革命性提升。这种提升首先体现在土地产出能力上。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全区的粮食单产一直维持在100多斤。“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基本是全区农民的日常。据统计,从1949—1978年,滨州人民共吃了返销粮76.96亿斤,平均每人每年吃返销粮接近100斤。198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15.6万吨,比1978年增长32.8%,年均递增4.8%,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吃了几十年返销粮的滨州,第一次出现了卖粮难。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84.62万吨,单产843斤/亩,连续十七年丰产丰收。

从短缺到充裕,人民的物质生活越发殷实。滨州人进入生活质量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从新老“四大件”的演变,足以折射出滨州人民生活水准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是“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上世纪90年代,“四大件”变成“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进入新世纪,“四大件”再变为“手机、电脑、汽车、房子”。如今,“四大件”的说法似乎也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成为新生活的标配。

填饱了肚子,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放开视野,我们从有关国计民生的几个关键统计数字的变化,更容易从宏观上把握70年来人们生活的变化。

收入更充裕了。2018年,滨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37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49元,是1986年785元的44.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61元,是1978年64元的251倍。

住房更宽敞了。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7.22平方米。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0平方米。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2.4平方米。

出行更方便了。2001年家用轿车在滨州是个“稀罕物”。 2018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07.73万辆,平均每4个人拥有一辆机动车,每11个人拥有一辆轿车。

花钱更大方了。1997年党的十五大起,我国消费品市场完成了从短缺匮乏、凭证限量走向商品丰富、供给充足的转折。2001年,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5.38亿元,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分水岭。到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3.69亿元,比1979年增加了323.74倍。2002—2018年间,年均增速达17.06%。

此外,1950年5月惠民专区建立后大力开展扫盲运动, 1995年全区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1995年12月30日18时30分,沾化县李家乡李家村村民李玉清家亮起电灯,滨州地区846800户农民实现户户通电。

1999年12月,滨州地区农村电话户户通工程宣告竣工,5322个自然村全部通上电话。

……

70年,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走过了一条可歌可泣的道路。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十八大以来,是滨州民生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最多、群众得实惠最多、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对民生的改善,由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群众致富,向完善民生体系共享发展成果迈进,集中力量办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

提高就业水平、稳固民生之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工商业薄弱,职工人数只有2.0万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对扩大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78年职工队伍迅速扩大,达到12.8万人。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快工业兴市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孕育。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放手发展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拉动了就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全市就业渠道加快由传统的国有集体经济为主向私营个体经济为主转变。同时,多管齐下保就业,稳妥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就业,以创业带就业。到2018年,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创业示范平台6家,省级创业型街道4个,省级创业型社区12个。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51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2%,均低于目标范围。

完善社保体系,加密民生安全网。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完善城乡居民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制度。2014年8月起,全市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了乡镇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有效减轻了基层群众就医经济负担,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的状况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持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特困人员补助水平,社会保障已基本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全市居民医保参保人数310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0.62万人,当年全市大病保险支付医疗费1.5亿元。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持续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第十四次上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以上。民生灾害救助综合保险全面实施,2018年共赔付保险救助金791.28万元,农业保险支付赔款7600余万元。打造“阳光低保”精准救助,保险扶贫工作不断深入,服务民生能力显著增强。

发力公共设施投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公共设施日臻完善,重点民生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十二五” (2011-2015年)期间城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6.9亿元,比“十一五”增长67.6%。公用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大大加强。到2018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用气普及率99%,用水普及率100%。全市省示范性、优质特色学校创建列全省第二位,242所中小学、近12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免费课后服务,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成为全国典型。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2018年,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计2895个(村卫生室1774个),卫生技术人员26874人,实有病床21155张。全市共改造农村危房4122户,完成清洁取暖改造7.3万户,农村中小学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

办好民生实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应尽之责。2009年以来,市政府报告的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已连续推进10年,成为闪亮的民生“名片”。 “黄河大桥免费通行”、“改善提升新立河水体质量”、“ 农村厕所改造”……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滨州70年发展历程的鲜明特色在于,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民生紧紧地“捆”在一起,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民生改善之路越走越宽广。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一组组数据、一幕幕场景,见证着392万滨州人民生活改善的历史性跨越。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擘画更加美好的民生画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人民的更高期盼相比,我们的民生路上还有很多难点、痛点、盲点、弱点,民生任务还非常繁重。如何破解这些难点痛点,打造民生“升级版”?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成就壮丽事业,坦途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指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保障努力向东部地区看齐,做群众关心的事情,做好群众满意的事情,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精准脱贫等重点领域,每年实施一批普惠性民生工程、为民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干“增加”的事业,又做“稳减提”的文章,稳定市场化供应,减少行政化成本,提升便利化水平,努力让群众收入水平更高、生活成本更低,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安全感。

对此,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补齐民生短板,突出一个“好”字,厚植共建共享新优势。围绕“生活好”,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均衡化、优质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解决大班额、学前教育等重点工程,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力量,逐步推开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模式,加快驻滨高校和职业学校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构建新型文化业态。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实现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全覆盖,3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分馆,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区书屋”。推出更多富有滨州特色的文艺精品。

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快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办好第19届市运会,启动县级以上城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完成1000个以上行政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民生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55万人;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到2020年基本实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全部清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拓展民生服务领域,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和模范城创建工作。完善城乡困难家庭救助体系,全力做好大病救治、临时救助、爱心助学、特困供养等工作。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智慧民调”系统建设,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构建多网合一的社会综治体系。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滨州将以更大的气魄参与世界经济,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勤劳智慧的滨州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为富强滨州梦想实现奋力拼搏!

责任编辑:董锋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