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耀南生命里

发布时间:2019-10-16 14:37:10    作者:王青山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1939年7月22日,抗日民族英雄马耀南为国捐躯。谨以此文纪念马耀南牺牲80周年。

——题记

图片来源网络

马耀南(1902-1939),男,名方晟,字耀南,山东省原长山县三区(今淄博市周村经济开发区北郊镇)北旺村人。1902年7月16日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

一、家源

马耀南的祖籍是原长山县八区(今邹平市西董街道)沟西村,1832年,马耀南先祖离乡背井,流浪到北旺村,寄居在村头的破庙中,开始了自强不息的人生跋涉生涯,由于历史信息太少,没有记下先祖的名讳、生卒年月,后世尊称马公。

马耀南祖父马希斌是马氏的第四代传人,他半农半读、为人厚道、帮助村民调解诉讼、热心参与红白喜事,很得人缘声望,曾被推举为村长。长大后娶桓台周家镇李王村薛氏女为妻,生育三个儿子:懋俊、懋伟、懋仪(早夭)。夫妇重操出豆腐换豆腐旧业,吃苦耐劳,换来些积蓄,添置田亩,逐步走向富足。

次子懋伟天资聪睿,刻苦好学,从《三字经》《四字鉴》《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开始,直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春秋》《礼记》《书经》《易经》等,学习不辍,到十七八岁时,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人。

1900年,马懋伟与本村富户女安氏结为夫妇,婚后生下三个儿子:长子:马方晟,字耀南,1902年出生;次子:马方杲,字晓云,1906年出生;三子:马方普,字天民,1910年出生。就是这三个儿男,长大后都纷纷踏进抗日烽火,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成为抗日英烈。民谣: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这是后话。

1918年,马耀南遵祖父之命,与长山县四区(今淄博市张店区)房镇村富户王成章之女1900年出生的王氏喜结连理,1928年,王氏生下女儿马醒华,1935年,生下儿子马立修。

马晓云与长山县三区(今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高塘村石光女士喜接百年,育二男一女。

马天民与长山县一区(今邹平市长山镇)南关村朱明女士结为伉俪。育一男二女。

1929年,马懋伟因急病去世。

至1935年,全家30口人,从马希斌老夫人至玄孙马重庆,五世同堂,济南书法家金树芬先生特书“五世同堂”金字匾额,以示祝贺。

二、成长

马耀南自幼聪慧好学,性格内向,做事不随流俗。7岁入私塾,13岁考入周村高等小学。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当局屈从帝国主义摆布,同意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年仅17岁的马耀南义愤填膺,在日记中写下“我们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我们要做真正的中国人”的豪情壮志。

1920年,马耀南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校中富裕子女甚多,马耀南仍着布装,唯对学识孜孜以求,英语学习尤为执着,对梁启超颇为敬佩。受“五四”爱国热潮的激励,广泛阅读进步书籍,阅读李大钊、陈独秀的文章,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活动。在省立一中期间,他还参加了山东早期的共产党人邓恩铭、王尽美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活动,接受到一些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      

1924年9月,马耀南被国立北洋大学录取为“预科1924年入学生(二年制)”,两年后成为机械工程系十九年班1926年入学生(四年制)。在大学里,他是一位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很快成为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并成为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为此,他有机会结识了天津市政府负责社团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张友渔。交往之中,张友渔着意从思想上给马耀南一些进步指引。当时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中国革命军正在南方顺利进行北伐。马耀南满怀革命激情参加了国民党,并很快成为天津市党部第二区分部委员。由于蒋介石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使北伐受挫,革命夭折。马耀南参加国民党的初衷受到致命打击,积极参加倒蒋活动。蒋介石便宣布马耀南“亲共反蒋”,并对其开除党籍、通令缉捕。

1930年暑假前,马耀南以优异成绩获得北洋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马耀南为逃避通缉,先到河北永清县中学教书,一年多后,被江苏南通纺织工学院聘为教授。

三、孕育

1933年,马耀南受长山县各界联名邀请,回到故乡出任1913年建立的长山中学第 11任校长。他立志为国家培育有用人才,走教育救国之路。在他出任长山中学校长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办学方针。他把挂了多少年的那块“学校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摘掉,一方面欢迎民众到学校参观,另一方面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或扫街或修路,加强同民众的联系。

有两件大事开阔了马耀南的视野:一件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另一件是1936年西安事变中,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胸怀坦荡,不计前嫌,劝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释放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继失守,日寇从南北两方进攻。马耀南决心投笔从戎,抗日救国。他在当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上海炮火异常凶猛,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当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世间。”正在此时,国民党方面也摆出了一副抗日的面孔,想利用马耀南在当地的影响,扩大国民党的势力范围。于是,宣布恢复马耀南的国民党党籍,声称同马共同抗日。马耀南当即表示:“国民党要我,可我不要它!”

1937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派往胶东开展工作的林一山同志来到了长山中学。1935年2月,经马耀南同学介绍,林一山曾在长山中学求职,林一山在长山中学附属小学任教半年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离开长山。林一山此行是受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委派有意绕路长山同马耀南建立联系。林一山见到马耀南,两人对时局进行了深谈,看法一致。林一山还根据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时局的宣言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向马耀南讲述了中国抗日的途径和前景。马耀南听后感到十分振奋,并断定林就是一位共产党人。于是,马耀南执意要求林一山留在长山组织武装共同抗日。林一山当即介绍马耀南加入了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并答应尽快另派人到长山同马耀南合作。不久,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地下党员姚仲明、红军干部廖容标和地下党员赵明新三人先后到长山中学,并建立起以姚仲明为组长的党小组。从此,在古老的长山城中,以长山中学为中心孕育着抗日的火种。

四、烽火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了长山城,炸弹落在了长山中学和县政府附近。国民党县政府和县武装大队随之南逃,社会一片混乱。长山中学的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师生拉到长山九区的卫固一带进行抗日,并打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番号。会议决定由马耀南任司令,廖容标任副司令,姚仲明任政委。会后党组织把这些决定向马耀南做了通报。马耀南表示同意,认为是到正式组建队伍的时候了。他们分头行动。姚、廖带领师生去卫固,马耀南赴二区和八区联络人员和筹备粮款。姚仲明和廖容标带着百人师生到达卫固黑铁山下的太平庄住了下来。第二天在村小学集合全体师生,姚仲明宣读了《告同胞书》,宣布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1937年12月27日,马耀南从二区赶到了太平庄。姚仲明、廖容标和赵明新赶紧迎上前去同马耀南握手,他们在这里汇合了。四人虽然只有三天未见,却如三秋。马耀南急切地问学生情况如何,姚仲明说:“廖容标同志已把学生编了队,情绪都很高。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有二:一是吃饭问题,学生百人,给养无来源;二是武器,全队只有三支枪,赤手空拳难打鬼子。”马耀南即拿出了他带来的三支手枪。一支给了廖容标,一支给了赵明新。廖、赵拿到手枪如获至宝。然后,马耀南又拿出筹来的500元大洋。他说:“先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饭一天不吃也不行。”姚仲明和赵明新接过500元大洋,高兴地说:“这500大洋可是我们五军的最大财富啊!我们可不能轻易花掉。”接着,姚仲明和赵明新请求马耀南出面,动员九区的地方名流募捐粮食、给养和钱财,先解燃眉之急。

第二天,赵明新便召集来20多名当地乡绅、商家和大户开会。马耀南先向他们讲了当前的战局,然后说,长山中学的师生不甘当亡国奴,来到黑铁山,拉起队伍,准备抗日。但军队初建,没有财源,没有粮食。他请求当地乡亲大力支援。他说,国难当头,抗战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他希望乡亲们慷慨解囊,并带动全区人民,大力支援五军,日后必以抗日杀敌报答。与会者纷纷表示,师生们为了救国,为了长山县乡亲们的安危,抛家舍业,到此建队抗日,深受感动。捐助钱粮是分内的事。从此,以卫固镇为首的各村,每天都有组织或自发地向五军送给养或粮食,卫固镇的商号还捐募了一百大洋,五军的给养供给暂时有了保证。

1938年元旦,日军占领长山城。为鼓舞军民斗志,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在马耀南、姚仲明的策划下,由廖容标率30名队员,化装成农民,夜袭长山城,且一举成功。守城的33名伪军被一网打尽,收缴步枪17支和一些弹药。1938年1月19日,五军又在小清河上的陶唐口伏击了日军的一艘汽船。日军地区联队长为首的12名日军全部被击毙,他们是到济南参加一个军事会议的。

1938年3月,马耀南召开有邹平、长山、桓台、淄川、章丘五县代表参加的联合抗日会议。他在会上说,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有志儿女,有良心的中国人,都要一致抗日,各方面人马应以抗日为目标,团结联合,增强抗日力量。各界人士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粮出粮。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不挺身而出等待何时?会议经过各方代表讨论,一致决定,各县新建武装都以五军为中心,统一编制,统一指挥,团结一致,联合抗击日军。 五县联合抗日会议,把鲁北地区的抗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除与会的五县外,北至青城、高苑县,西至历城县,东及临淄、广饶等县的各类武装,也都陆续向五军靠拢。至1938年4月,五军队伍扩大到5000人之众。

1938年6月16日,邹平城东关原乡村建设研究院操场上红旗飘扬,4000余名第五军抗日战士整齐地集合在操场上,召开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改编成立大会。在热烈的口号声中、鞭炮声中,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宣告成立。马耀南任司令员,中共清河特委书记霍士廉任政委,杨国夫任副司令员,郑兴任参谋长,鲍辉任政治部主任,撤销原第五军支队、中队番号。1938年10月,马耀南由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中共清河特委书记、三支队政委霍士廉二人介绍,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马耀南完成由一名反帝爱国志士转向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过程。

电视剧《一马三司令》海报

五、血战

1939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指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开展邹(平)章(丘)齐(东)边区工作,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6月2日,马耀南等率领第三支队3000大军向邹平县第九乡(今邹平市魏桥镇)刘家井一带,此处西临章丘县(今济南市章丘区),北接齐东县,准备以此为基地向西、向北发展,开辟邹(平)章(丘)齐(东)边区根据地,进而向北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完成上级的指示要求。

三支队的行动,不料被日军发觉,6月5日,日军调集九户、魏桥、齐东、青城等地2500余人前来“扫荡”,又调邹平、长山、周村、张店日伪军前来增援,兵力共达6000多人,配有各种炮10余门,汽车20余辆。

6月6日拂晓,驻刘家井西北马庄、郑家庄一带的长桓独立营遭到日军突袭,激战一小时,伤亡过半。早饭后,另一路日军疯狂进攻刘家井东北七团和高苑二梯队驻守的刘聚桥、韩家庄,敌人凭借强大炮火,四次打破韩家庄围子攻入村里,都被打了出来。太阳西沉时,韩家庄守军遵照司令部命令,留一连断后,其余人马从村东南杀出一条血路,胜利跳出包围圈,断后的一连与敌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剩30多人,在村民明庆水日籍妻子田美津子的掩护下换上便衣脱离虎口。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刘家井村,装满日军前来增援的汽车不断驶来,从刘家井北、南、东三面向八路军三支队战士扑来,三支队的战士依托围墙誓死坚守,将敌人的进攻一次次打退。

下午五点多,一阵狂风遮天蔽日,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八路军战士借助这一独特的天气,冒着枪林弹雨,迅速向西南方向突围。

刘家井战斗是当时山东抗日战场上一次著名战斗,值此抗日战争初始,有这么多兵力投入,又正面阵地阻击战,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是少有的,此战取得辉煌战绩:消灭日伪军800多名,其中日军417名,三支队伤亡200多人,这一战斗被收录《中国百科全书·军事卷》中。

六、殉国

6月6日,深夜12时许,从刘家井战斗撤下战场的三支队司令部及十团来到章丘县索家庄。面对形势,决定分撒行动:马耀南、景晓村率七团向长山八区一带转移。日军气势汹汹寻找从刘家井撤出的八路军三支队。马耀南、景晓村及所带部队途中被日军汽车冲得七零八落,马耀南只身一人好不容易回到长山八区,不久,又转移到长山六区李家套一带与杨国夫会合。

7月21日,马耀南、杨国夫率领在朱家套作短暂休整的部队,计划东进临淄,前去和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会合,进一步打击敌人。

7月21日傍晚,部队转移到桓台县四区(今桓台县田庄镇),为免扰百姓,部队宿营街头,计划明天早饭后继续东行。由于汉奸给日伪军送去情报,日军迅速纠集新城、索镇、唐山、岔河、高苑、张店等地日伪军前来包抄围攻。

战斗9时左右打响,马耀南司令员、杨国夫副司令员勇敢果断指挥,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但是,敌兵越聚越多、进攻越来越疯狂,战斗形成拉锯战态势。下午1点多,马耀南最后决定先撤出战斗,他骑上枣红马与警卫员策马向村东面方向突围转移。

当马耀南策马突围到牛旺庄二里地外的大寨村东西大街中段时,事先埋伏在柴火垛后的敌人,疯狂向马耀南射击,马耀南胸中数弹,从马上摔下,匍匐到一磨盘旁,想以此作掩护,打击敌人,残暴的敌人,蜂拥而至,向马耀南胸膛连刺数刀,马耀南倒在血泊之中,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

1939年10月13日夜,马天民带领警卫员到长山城西大辛庄搜集枪支,次日破晓,日伪军前来包围了村子,马天民急忙出村往西,敌人的机枪、步枪一起朝他射击,他英勇反击,边打边撤,来到一片墓地,一个伪军认出了马天民,大喊:“他是马司令!他是马司令!”,敌人嗷嗷叫着,更加疯狂扑向马天民,马天民终因敌众我寡,连中多弹倒在血泊之中,惨无人道的敌人,用菜刀砍下马天民的头颅,把烈士的头颅挂在长山十字街头的一根高杆上示众。牺牲时年仅29岁。

1944年8月10日,时任渤海军区第六分区副司令员的马晓云,率军攻打青城县王家庄的日伪据点,敌一碉堡久攻不下,决定用炸药将其炸毁,为确保爆炸成功,马晓云亲自检查由他的警卫员搬来的60斤重的炸药,正在此时,敌人一颗炮弹正中炸药,炸药爆炸,马晓云被极其巨大的爆炸气浪推出,撞在六、七米外的墙上,壮烈牺牲。年仅38岁。

徐向前元帅为马耀南兄弟题词,图片来源网络

七、纪念

1940年7月22日,在纪念马耀南牺牲一周年之际,中共清河地委等单位举行隆重悼念活动,敬献挽帐:

“我们应当踏着马耀南同志的血迹前进”

“死有重于泰山”

“抗日烈士之血  国家民族之光”。

1942年6月3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胜利在望,团结向前——为纪念抗战第五周年而作》一文中,列举抗战五周年八路军、新四军70位牺牲的烈士,马耀南位列第20位。

1942年8月,为纪念马耀南司令为国捐躯,清河区党委、清河区行政公署,在博兴县陈户店村创建一所中学,命名为耀南中学。

1943年9月,长山县改名为耀南县,1950年4月,耀南县复名长山县,耀南县名存世6年7个月。

1955年10月,长山县委、长山县政府在马耀南率众起义之地——长山县城之南南神坛村的一片高埠上,修建长山县烈士陵园,令后人永久瞻仰。

1963年5月27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件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底色印有“永垂不朽”暗文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第005340号):

查马耀南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卹(恤)暂行条例》发给卹(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

1989年4月,徐向前元帅为“一马三司令”题词:

马耀南 马晓云 马天民烈士永垂不朽!

2003年,长山中学举行纪念建校90周年会议,多位当年参加起义的老革命家莅临会场。

2003年7月7日,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8周年,《人民日报》第二版介绍了马耀南烈士的生平及英雄事迹。

2005年8月,马耀南生前所居家宅开辟为“马耀南故居”对外开放。2006年6月,被淄博市政府确定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马耀南被山东省总工会、妇联等单位评为“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3年3月,长山中学100校庆隆重举行。

电视剧《一马三司令》剧照

八、三葬

1939年7月22日,马耀南牺牲后,大寨村的民众拿来一领苇席,沉痛地将马耀南遗体围裹好放到村东头的一块凹地里,天黑后,杨国夫、赵明新率战士潜到村里,泪流满面地将马耀南烈士遗体安放到棺材里,由于马耀南烈士的家乡北旺庄在日伪军占领下,村边又有炮楼,无法将遗体安葬在马氏祖茔中,便将灵柩运至马耀南姨姥娘的茔地——桓台县二区(今桓台县周家镇)郝家园村井家墓田暂厝。

1947年2月,周村第二次解放,3月,渤海军区派马千里率骑兵一部前来北旺庄,新制棺木,将“一马三司令”之墓,分别从暂厝或暂葬之地迁葬到马氏祖茔里。

1960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委员会拟将“一马三司令”墓迁至济南四里山(今英雄山)烈士陵园,省民政厅派员到淄博市与有关方面洽谈,淄博市委、市政府表示:“一马三司令”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为民族立下的不朽功绩,英勇牺牲,这是淄博市人民的骄傲和光荣,请求将“一马三司令”墓留在本市,作为永久的纪念。烈士家属同意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因此,马耀南之墓未迁往省烈士陵园。

1961年1月,周村区政府将“一马三司令”墓从北旺庄马氏祖茔郑重迁至周村烈士陵园。

1999年7月,“一马三司令”墓由周村区烈士陵园迁至大埠山烈士陵园。

2000年3月,淄博市将陵园易名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九、绵延

1939年,马耀南牺牲后,马家过着动荡不安的日子,在亲戚家东躲西藏,

马懋伟安氏夫人,由于三个儿子全都投身抗日,并相继牺牲,二儿媳石光、三儿媳朱明先后投奔抗日游击根据地参加革命,身边只有马耀南夫人王氏,与她相依为命,马氏的产业受着战争的创伤,日伪军多次抄家抢掠,经济收入一落千丈。加之,她支援抗日部队军需多次捐粮、捐款,家庭经济衰弱,解放后土改时,马耀南家庭被划为中农成分。

1959年8月,英雄母亲安氏因病去世,享年77岁。

1977年5月,英雄妻子王氏在兰州因病去世,享年77岁。

1942年,马耀南14岁的女儿马醒华参加了抗日队伍,被分配到“耀南剧团”工作,解放后在上海公安部门工作,后从南京转业,后到甘肃邮电局工作任组织部长,1988年在北京离休。

1942年,马耀南7岁的儿子马立修被送到抗日根据地抗日小学读书。解放后,上一所中专学校,因病休学,后在村里工作,文革后到镇上工作,没有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经济收入没有保障,从镇上回家时,当初只有几百元生活补助,多少年后才增加到一千多块钱,生活上也是捉襟见肘,没向组织上要过一分钱的补助。

十、重光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仪式。

4月的一天,周村区通知马立修老人到区医院查体,80岁老人身体一直很硬朗,平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查过体后,也没觉得什么,不几天区里再次通知马立修老人查体,老人纳闷了,不是刚查过体嘛,怎么又查体?其实这次查体是国家安排的,不仅查体,还量身材,做衣服,这要干什么?马立修老人弄不明白,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后来才逐渐透入出信息,马立修老人将作为烈士子女代表参加“九·二”阅兵仪式,山东省仅3位。

8月21日,马立修老人,带着家乡人民的尊重,市、区、镇负责人欢送老人进京参加阅兵仪式。

9月2日,终于盼来了阅兵仪式的开始,马立修老人坐在由烈士子女代表组成的第一辆花车上,在天安门广场一侧,等待着习近平主席的阅兵,习近平主席乘坐的阅兵车,从他身旁驶过,习近平主席高大的身影从他视线里掠过,习近平主席登上天安门,阅兵仪式开始后,马立修老人所乘花车第一个通过天安门,由于行驶花车与天安门城楼之间有几十米的距离,烈士子女们纷纷向站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嘉宾频频招手致意。

马立修先生坐在花车上看到欢呼的人潮,在想:父亲为国牺牲70多年了,国家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父亲欣慰,英雄后人欣慰,世人欣慰。

马耀南,为国捐躯,光照日月;

后来人,初心传承,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王青山,邹平市党史办。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