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之富,富在增收有道

发布时间:2020-06-23 08:32:28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民之富,富在增收有道

滨州日报评论员

让腰包更快地鼓起来,是人心所向、百姓所盼。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也是富强滨州建设最淳朴的工作目标、最直观的成果体现。市委、市政府将“提高工资性收入,扶持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保障转移性收入”,明确为城乡居民收入“四增”工程全力推进,为全市人民高质量、可持续增收正本清源。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基于一份更稳定的工作、一份更满意的收入。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群众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人们对收入增加的期望值水涨船高。然而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居民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工资性收入提高的前提,是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积极稳就业、减负担政策措施,促进实业转型发展,支持服务业提档升级,鼓励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着力推动产业壮大扩大就业承载能力,着力推动企业效益升级提升工资基础水平,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发展增值红利。稳就业,不仅有量的指标,还有质的追求。能力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消弭工资性收入差距“鸿沟”,需立足长远帮助低收入群体不断提高执业素质,提升就业质量。为此,我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搭建就业服务、技能提升平台,多措并举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社会群体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通过更“趁心”的工作改善生活。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居民经营性收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城乡居民通过自主创新创业成就梦想展现了无限的可能。城镇化加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深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孕育出“网店”“创客”等新兴行业。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更让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

为不断增强就业灵活性与安全性,帮助更多市民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我市大力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八大中心”等创业平台载体的同时,我市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下决心减免行政管理费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努力增信增资于经营主体,带动更多人经营性收入增长。

依法合规理性发展资本市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车辆、收藏品等)和不动产(如房屋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依法合规理性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为城乡居民通过个人资产运营提高收入打开了空间,特别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插上了翅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和农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接下来,结合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及合村并居,在规划建设中鼓励居民拿出部分补偿房屋面积,集中建设青年公寓、职工公寓、专家公寓等便于集中管理的可租房,将有效增加居民租赁性收入;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效益,更可以快速促进农民技能性增收。

做足公共服务完善提升文章,保障居民转移性收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居民转移性收入是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重要内容,是缩小收入差距、兼顾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在富强滨州建设中,我市在文教卫生、城市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完善提升中做足文章,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同时,各级财政着力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保降费减免政策,强化兜底保障,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健全稳定脱贫等长效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居民转移性收入有效保障,推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让老百姓,特别是弱势人群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红起来”。

责任编辑:董锋磊

网友评论 1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