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文:“名媛”们,该不该被批判?

发布时间:2020-10-15 10:03:33    来源:光明日报

  一篇题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网络文章,已经在舆论场引发了持续多日的讨论。看上去,话题热度直到今天还没有下降。

  根据上述文章作者的自述,其“斥巨资500元潜入魔都名媛群”,潜伏半个月后的感受是,本以为是畅聊奢侈品,却进了高配版拼多多群。而公众关心的问题则是,“名媛”们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装点”自己的生活?

  网传“上海名媛群”聊天截图

  最近,有媒体记者多方打听,终于采访到名媛群里的一位成员。她表示,她的经济条件一般,但同时也渴望富贵的生活,所以选择拼团。在她看来,自己的行为很正常,觉得“很坦然”。

  显然,这位“名媛”的回应,已经为公众带来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渴望富贵的生活,即使不能天长地久,也要曾经拥有。通过拼团,可以实现梦想,体验一把富贵的感觉,也能为自己塑造一个令旁人羡慕的形象,又有何不可?

  网传“上海名媛群”邀请码

  理解了“名媛”的动机,也就明白了“名媛群”的本质——这是一种炫耀性消费,最关键的是,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还很低。其实,“名媛”的行为乍看之下很新鲜,但对我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在朋友圈里“精修”自己的生活,不也是同样的道理?进而言之,我们最熟悉的“人设”,也与“名媛群”追求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名媛”的出现不该让我们感到突兀。在当代商业社会,消费不仅是维持生计的规定动作,也是不断被强调的生活导向,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正如鲍德里亚所言,人们购买奢侈品、豪车,看中的不是它们的实际作用,而是其“符号意义”——买得起他们,证明的是个体的社会地位以及价值。

  所以,“名媛”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商业社会催生出的必然结果。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感到“震惊”。其实,那篇网络热文中的不少细节,也经不起推敲。此前,就有文中出现的上海某卡尔顿和某格丽酒店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所有房客入住酒店时都需要刷脸实名认证,并没有发现一个房间多人拼团入住的情况。

  可见,这篇文章的“热传”,多少还是因为它迎合了一部分网友“猎奇”的心理。为此批评甚至批判文中提到的“名媛”,似乎并没有必要。对与自己不同的群体保持尊重,也是社会开放、多元、包容的标志。何况,“名媛”们的行为也没有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不过,“名媛”们所要直面的关键问题还是,经济实力和外部形象的巨大落差,应该拿什么去弥补?虚假、浮夸的“人设”,终有崩塌的一天。

  “名媛”们引发的争议,似乎也证明,公众并不认同带有消费主义色彩的价值观。广大网友保持的这份“清醒”,也让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名媛”现象而太过忧虑。人生本来就可以有多种选择、多条道路,不必只靠炫耀来展示自己的“成功”,不应该被围困在某个浮华的牢笼里。

  文字:李勤余

  图片:网络

  原标题:《“名媛”们,该不该被批判?》

责任编辑:董锋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