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手机禁入校园”不宜“一刀切”,需分类管理

发布时间:2021-02-02 15:44:05    作者:江德斌 来源:南方网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很常见,甚至不少人将手机带到学校里,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时常发生涉及学生手机的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教育部出台统一规范化管理规定,意在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举切中要点,有助于约束中小学生日常使用手机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手机的功能非常丰富,除了常规的打电话外,还有游戏、社交、上网、购物等诸多功能,给用户提供了很多便利,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过,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较弱,好奇心较重,容易沉迷手机游戏、社交,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天价打赏、高额充值、暴力悲剧等,令人深感不安,确实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有效规范手机进校园。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明确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等。近些年来,也有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也曾出台过类似规定,均是针对中小学生手机实施严格管理。但是,从具体实施效果来看,并未真正落实到位,仍然不时发生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教室,老师没收、砸烂学生手机引发矛盾纠纷等事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近七成,超过美日,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过早使用手机、滥用App、身心健康影响等已成为社会问题。目前,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防范产生手机依赖症,避免不良信息干扰,已成世界各国的共识,诸如法、德、日等国家均已通过立法,或者加强校规予以限制。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家校利用手机沟通交流信息、教师通过手机布置作业、学生在App上打卡写作业、电子教学等已经成为普遍性现象。在此种情况下,完全杜绝使用手机不太现实,应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根据情况分类管理,允许有刚性需求的学生带手机入校,比如住宿生等,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引导教育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手机作为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这个功绩不可否认;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经常会接触使用手机和其它电子产品,如果善加利用的话,也有助于学生对社会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育部门在落实学生禁带手机之时,也应看到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手机、电子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功用,鼓励厂商研发学生专用手机、系统、App等,制定合理科学使用手机的规范制度,让手机成为教育的帮手,而非“帮凶”。

责任编辑:程海莉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