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评论员文章:把战略叠加重大机遇优势转化为胜势

发布时间:2021-03-05 08:43:12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全力实施“83”工程系列评论之二

把战略叠加重大机遇优势转化为胜势

顺势而为,方能致远。国家战略及其集成效应,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全局性意义。地方发展只有融入重大战略、服务重大战略、落实重大战略,才能与国家重大战略契合相适、同频共振,有力牵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83”工程重点之一就是主动对接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新格局。各级要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主动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发展定位,探索有效途径,展现更大作为,奋力开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滨州来说,我们也迎来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叠加凸显,重大机遇优势明显。建设现代化富强滨州,重点工作攻坚突破,更加需要对接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到结合点、找准发力点,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交通基建工程,推动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积极推进环渤海高铁建设,加快秦滨高速海域段、漳卫新河特大桥和G228丹东线建设,加快博港铁路电气化改造前期工作,黄骅港物流通道、管道建设研究实施,滨港铁路二期上半年通车运营,提高黄大铁路铁海联运综合效益,加快构建“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纵横畅通、机场港口立体联通格局,真正凸显滨州“融入京津冀、贯穿南北中、联通环渤海、衔接关内外”的战略地位。实施项目人才招引工程,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特别是强化主攻天津“双招双引”力度,瞄准北京、天津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汽车等优势产业,全力吸引外迁项目、高端人才、优势资本落户我市。尤其要深化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要大力推进黄河战略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明珠城市和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实施生态工程,加快推进沿黄生态廊道、黄河滩区生态治理、黄河岛湿地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实施403万亩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长廊。实施水利工程,推进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一体化,全面推行节水行动,实施平原水库增容改造和新建工程,启动“水亿方”鲁北水库规划建设。实施文体工程,高标准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楼建成开放,加快建设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文化小镇等项目,叫响“看母亲河,到滨州去”,让黄河文化活起来、热起来。实施产业项目,大力推动“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发展功能性食品、营养保健食品、休闲方便食品,全力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立足沾化冬枣、阳信鸭梨和肉牛等特色产业,抓好规模经营、品质效应、品牌提升等工作,大力招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要深度融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融入省会经济圈,强化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合作,推动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发挥滨州港优势,打造省会经济圈最便捷出海通道。加强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对接,探索共建产业园区。加强与胶东经济圈对接,深化在海洋产业、临港产业、协同创新、污染联防联治等方面合作,探索共建海洋特色产业园区。

在区域发展中能否赢得主动,关键取决于能否发挥优势、扬己之长。滨州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必须把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优势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家底厚实的产业体系优势、势头强劲的科技创新优势等结合起来,持续增创、集聚、塑造、扩大、用好比较优势,真正把长板用到极致、把优势化为胜势,在创富图强中实现新突破。

责任编辑:王晓飞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