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先行、理性缺位、共识难得,半月谈:“带怒党”该消停了

发布时间:2021-11-24 14:59:10    作者:蒋芳/微信公众号“半月谈” 来源:微信公众号“半月谈”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每个突发事件、公共议题出现,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极端言论——一言不合就开杠,三句不到就开撕,情绪先行、理性缺位、共识难得。互联网为何越来越容不下理性讨论?情绪为何总跑在真相的前头?抵制运动为何风行?凡此种种,皆已成为当代网民共同的疑问与痛点。

“键盘侠”、喷子或杠精是网民司空见惯的表面 “捣乱者”,其实网络上暗藏着一大批专职“带怒党”。

何为“带怒党”?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挑事者”“引战者”“带节奏者”。他们致力于放大、扩散冲突事件,推动舆论快速走向极端化。更有甚者,没有冲突制造冲突,把正常的事情断章取义、标签化解读,制造群体对立。“带怒党”已逐渐成为网络舆论乱象背后不容忽视的推手。如果说网络舆情贵在个体发声、集成民意,“带怒党”则是激发戾气、裹挟民意的操盘手。

初期,“带怒党”是部分追逐流量的KOL(即所谓“关键意见领袖”),依靠激进观点吸引眼球。市民看不起农村人、民工被女司机痛骂……极端的观点更容易获得流量和关注,以此为生的自媒体为了流量,惯用手段就是通过标签化,引导公众对问题讨论陷入极端化。

后来,出现左右互搏的KOL,一手捧一脚踩两头吃。典型之一就是“左手粉红,右手愤青”的部分自媒体和大V。他们炮制夸张标题,反装忠,黑装粉,有时是公知,赚恨国的钱;有时又是“爱国”大V,收割爱国的流量。

再后来,矩阵式带节奏的MCN机构不断涌现。所谓MCN机构,就是批量制造营销号或网红的孵化机构,它们可以在同一平台定制出无数个各有专长、个性鲜明的“意见领袖”。这些“大号”在同一机构的运作下,或相互炒作,或故意互掐,挑动情绪,不气死你决不罢休。

值得警惕的是,“带怒党”已成为网络舆论发展、走向的新变量,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态势和传播机制变得更为复杂。有的平台为了收割情绪流量,也对“带怒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鉴于此,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从中央层面对网络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10月18日,国家网信办召开“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视频工作会议,剑指乱象背后的“煽动网民情绪的账号”“引发网民互相攻击的账号”;一周后,《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11月19日,中央网信办联合10余个部门共同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和共建网络文明行动倡议……紧锣密鼓的举措充分显示出监管部门治理网络顽疾的决心和力度,也彰显了网络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强国建设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防止“带怒党”传播戾气、绑架民意,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制度设计,也需要多方加强自律、共同努力。

首先,网络平台管理者切勿贪恋“带怒党”带来的情绪流量。平台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对虚设标靶、通过激起民愤进而浑水摸鱼、贻害舆论生态的账号进行整治。对引战造谣、屡教不改者坚决关闭账号;对MCN机构签约的KOL或营销号进行标记,规范管理;对于经常出现在平台置顶或推荐位的各类大V,应依照其粉丝拥趸的不同量级加强审核及分级管理……焦点事件后,平台尤须注重调查复盘,厘清哪些是真民意、哪些是KOL、MCN与水军共谋制造的假舆情,以便针对性治理。

其次,“意见领袖”要加强自身约束,做好示范。不少“意见领袖”在垂直领域各有所长,吸引了大量粉丝拥趸。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V们理应更珍惜自己的话语权,爱惜自己的影响力,在众声喧哗中做到明辨是非、谨慎发声,尊重事实、敬畏真相,时刻谨记“互联网非法外之地”。

第三,网民要擦亮双眼,切勿被情绪绑架,共同增强尊重事实、独立思考、守护常识等理念。

责任编辑:董锋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