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为山东人

发布时间:2022-01-02 19:31:57    作者:刘志勇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厚道山东”不是白叫的!来山东,用心感受,你必将被真善美陶醉。这不,2022年元旦之际,一封来自东北名为《全国走了一百多个城市,只在山东享受“待遇”》的表扬信通过齐鲁壹点为山东人点了赞。

此次被山东人的真善美“击中”的是辽宁鞍山的孙老师。他在表扬信中说——去年12月下旬,来山东转了10天,通过一些“芝麻小事”,收获了“西瓜一样”又大又甜的感动。

至于孙老师所说的“芝麻小事”是什么,这里就不再重复和啰嗦了。其实,对山东人来说,这些小事没啥特别的,到网上搜一搜,类似的动人瞬间很多很多。

通过孙老师这件事,笔者感到的是自己的幸运,因为笔者生在山东、长在山东、活在山东。经历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从懵懵懂懂的“生在福中不知福”渐渐地明白了被称为“厚道”的山东人的集体性格对于人生而言是多么的珍贵。

古语有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在山东,待人诚恳、心胸宽广、表里如一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人生环境。“德”是这种习惯和环境自然而然结成的果,只要有心、用心,人人都可收获。德丰而后心广,心广而后和谐,和谐必至康泰。

自感幸运之后,不禁深思,何为厚道?笔者以为是“所承道厚”。道在哪儿?在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积累、承传、创新之中。追溯山东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孔孟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为后世山东人开辟了滋养人生的沃土。向内“善其身”,向外“济天下”,内敛、包容、开放已经融入到了山东人的骨子里。

有人说“山东人的优点是实在,缺点是太实在”。这是一个很辩证的说法,换句话就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山东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计个人;为了仁爱情义,不辞小让。不然,又何来“老渤海精神”。

不可否认,在一定时期里,在一定的环境里,在很多具体的小事上,山东人易“吃亏”。但是,在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在文化复兴,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发生在山东人身上的所谓“吃亏”必定越来越少,山东人必将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

责任编辑:徐明月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