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滨州实际 建设特色儿童友好型城市

发布时间:2022-05-26 08:38:36    作者:王茜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根据滨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滨州0-14岁人口所占比重超过18%。“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将滨州打造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提出立足产业发展和服务供给,制定实施促进儿童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儿童的健康、教育、福利和安全,促进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实现。

明确任务,加强滨州儿童友好型城市系统建设

滨州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计划-行动计划-项目库”三级工作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全面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制定战略规划,应结合滨州市的现状,编制出符合滨州市特点的儿童友好城市战略规划;制定总体战略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细化为结合滨州发展阶段特点的指标体系。制定行动计划,应将重点放在儿童友好城市倡议行动框架所确定的目标领域,并详细说明最亟待解决的建设优先事项。制定项目库,明确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服务范围和时间周期,并落实到各责任部门,指导各部门分别开展工作。

滨州可以从制度、空间、服务三个方面推进建设,加强社会动员,共同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在制度方面,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通过建立市级儿童友好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网络,完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建立适度普惠式儿童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立特殊儿童事务转移预算和专项预算分析机制,共同构建健全、适度包容的儿童社会保障体系。在空间方面,从不同角度推进“城市-街区-社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根据不同年龄和空间行为特征的偏好,建立丰富的停留空间、旅行空间和社区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空间的友好性。在服务方面,推进儿童活动空间和儿童游乐设施普及,结合社区公园、街道绿地等场所,建设儿童专项活动空间,增加儿童专项设施,推进适合儿童的城市服务建设。

构建多方联动合作机制,鼓励社区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不能由一方独立推动。要坚持多方创造的原则,整合儿童发展与权利的相关主体,建立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等多方主体的联动机制,在政策制定与构建过程中开展多方合作。如,白俄罗斯明斯克市成立了ChildFriendlyCitiesInitiative协调委员会,负责所有工作;越南胡志明市政府与工商界、学术界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构建实施框架,建立了三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基于社区的咨询、援助和干预服务,包括处境危险的儿童或受虐待、剥削、暴力和忽视的受害者。

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实施过程中,滨州还应贯彻多层次协调合作的原则,横向整合政府各部门的比较优势,发挥资源合力;纵向与社会组织、高校智库等合作,组成专家组,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在实施层面,联合市级、县级、镇级、基层社区力量共同构建“战略—导则—规划—行动”体系,为滨州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持续性发展创造联动机制。

创新儿童参与途径,将儿童的声音和需求纳入城市决策和建设中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将儿童的声音和需求纳入城市决策体系,完善儿童参与城市决策的体制机制,通过为儿童提供现场协助、指导和培训,使城市决策能够真正引入儿童的呼声。如,白俄罗斯明斯克市设立了儿童/青年委员会,成为多层次对话的平台;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既为儿童提供政策保障和指导方针,而且实施“青年公民核心战略”,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越南胡志明市通过论坛等方式来保障儿童参与决策的权利。

滨州应充分发挥儿童参与决策的主体性,以学校学生会或共青团为基础,建立市级儿童青年理事会平台,丰富儿童参与城市建设决策的途径。通过论坛和专题讨论等形式增加儿童的参与比率;工作人员在吸纳儿童建议时,应选择适当的方式,确保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有效参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和工作人员彼此分享在儿童权利问题上的专业知识及思考。此外,应在社会和家庭中营造一种重视儿童参与的氛围,对儿童参与学校、社区和社会生活中的活动项目采取积极鼓励的做法,让儿童真正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并通过儿童对周边学习生活的积极反应,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参与质量。与此同时,将数字技术与儿童参与融合,拓宽儿童参与的渠道,提供给儿童更多的平台和路径,以表达其需求和对滨州城市建设的美好设想。(作者为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董锋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