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深思标准答案背后的“伪民意调查”

发布时间:2016-11-07 15:26:38   

近日,有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的学生家长在网上爆料称,孩子所在的学校给家长发放了一份“汉滨区新城办综治委致辖区学生家长的倡议书”,倡议书列举了省、市、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专线可能问到的问题,并在每个问题下给出了答案。对此,新城办综治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述倡议书确为他们所发,上面给出的民意调查答案,只是给市民的一个参考,并不一定要根据上面的答案来回答。有专家认为,给民意调查附上答案,最后得出的民意很可能是“伪民意”,而据此做出的决策可能会与现实有所偏差(据11月5日《北京青年报》)。

所谓“民意”,即民众的意愿。按说,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基层政府部门应当更了解和洞察“民意”,但事实上,某些基层所了解和洞察的民意又与其向上级汇报的情况,往往存在不同“版本”。为了验证某些政策规定的执行落实情况,同时也是为了考察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状态,了解民众真实的所思、所想和所盼,一些地方上级部门,往往会选择通过随机电话、调查问卷等方式,“越过”基层部门直通百姓群众。应当说,上级部门这种“一竿子通到底”的电话或问卷调查,既会让某些履职差和不负责任的基层领导干部感到紧张,也最能收获真实的民意,百姓群众也最愿意向更高层部门领导表达自己的“心声”。

可想而知,作为真正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的基层部门,既不会在意上级部门何时何地进行民意调查,更不会关心调查内容或去“指导”群众怎么来回答。被媒体曝光的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综治委,通过学校给学生家长发放一份所谓的“倡议书”,不仅列举了省、市、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专线可能问到的问题,且在每个问题下还给出了“标准答案”,尽管新城办综治委一再强调,答案只是给市民群众提供“参考”,但“倡议书”所体现的意图和对市民群众的暗示,显然是“司马昭之意”,其中不但暴露出“倡议书”发布者对自身工作质量的极不自信,更希望用“标准答案”意图通过群众之口来粉饰自己的政绩,这样调查得出的民意结果非但是“伪民意”,更会给上级部门的决策造成“误导”。

显然,我们在批评甚至谴责汉滨区新城办综治委这种错误做法的同时,也应当思考“标准答案”背后存在的“伪民意调查”。表面上看,新城办综治委以倡议书名义,暗示群众用“标准答案”应对省市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是在“欺上瞒下”,但实际上,有标准的参考答案,既意味着有对应的调查选题。按说,省、市、区针对某项问题做民意调查,无论区域选择还是问卷调查内容,既不会对社会公开更不会告知基层部门,他与某些部门领导的“微服私访”是一个道理,新城办综治委既能掌握省、市、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专线可能问到的问题,又能给出标准答案,显然不是凭空瞎猜,至少说明这项“民意调查”存在上下“共谋”成分,甚至不排除上级问卷、下级解答、让群众背书的“三位一体”,共同制造出皆大欢喜的“民意”。

其实,类似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综治委这种向群众提供“标准答案”应对上级民意调查的行为已不是首例,早在今年初,就有媒体报道,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在辖区内进行的一次“社会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中,就有群众念起了里面的问题和提供的“标准答案”,江南区综治办主任莫有健坦言,这份附有标准答案的“民意调查”,出自他们之手。且标准答案与安康汉滨区新城办综治委的问卷调查回答如出一辙,均是“好”、“满意”、“安全”等极具肯定和赞扬性的词汇。我们在质疑得出的民意结果很可能是“伪民意”时,更应当思考背后带有的“伪民意调查”。

上级部门问卷调查的目的,本是了解基层群众的真实情况,听取民众的真实感受,为科学决策、政府效能评价提供依据。有人说“好话”,也有人说“坏话”,这才正常。如果地方政府工作做好了,基层领导干部作风扎实,自然无需担心民众说“坏话”。反之,即便收到的全是赞扬溢美之词,既不是真实的民意,省、市、区相关部门也未必就全部相信,因此,关键问题不是调查结果的“伪民意”,而是流于形式的“伪民意调查”。另外,在通讯网络科技异常发达,手机几乎成世人标配的现实环境下,上级部门随时都可以通过电话,随机选择普通民众进行沟通了解,只要诚心洞察民意,无需按部就班的调查问卷,“民意”也可信手掂来。

(光明网 朱永华)

责任编辑:张红明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