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父母生日”绝非愚忠愚孝

发布时间:2016-11-18 10:06:42   

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长期过程。对教育规范不妨少点拍砖,多点包容;少点绝对,多点尝试。

据《钱江晚报》报道,对于不少70后、80后来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承载着童年满满的回忆。近日,浙江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拟定了《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十多年前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新拟定的“浙江版”增加了不少内容,其中包括“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孝道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对于孝的定义,人们并没有争议,可对孝的表达方式,却各自有各自的见解。与外国人表达感情的热情奔放相比,我们的内心是更柔软的、言辞是更含蓄的。就像众人皆知的朱自清的名篇《背影》里写的,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是儿子心中长久的父爱记忆,可为人子者感动的泪却始终没让父亲瞧见。更多中国的传统家庭关系也是像这篇文章中写的——“家庭琐屑触父亲之怒。但最近两年的不见,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而新拟定的“浙江版”学生守则,则把“记住父母的生日”“主动表达感恩之情”白纸黑字地写了下来。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规定太“赤裸裸”,难道记得住生日就是尽孝,记不住就是大逆不道吗?其实,学生守则制定的目的,应该是从大方向上对孩子的道德标准做指引。“记住父母生日”并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愚忠愚孝,只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亲情表达方式,与其拍砖,不如给其一定的空间,看看效果如何。

之所以人们会觉得“记住父母生日”的规范方式有些僵化,恐怕与此前某些地方孝道教育的形式主义不无关系。死板僵硬的教育方式的确不可取,但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拔苗助长,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家庭和学校不妨先把这些细节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教育规范少点拍砖,多点包容;少点绝对,多点尝试。

(广州日报 文澜)

责任编辑:张红明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时评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