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州市人民医院"学霸"医生张建:四五十万张切片造就"绝对正确"

  • 2018-01-20 08:10:38
  • 作者:董雪
  • 来源:人口健康报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在不久前举办的病理医师唯一的全国性专业比赛——2017“金域杯”第二届数字病理诊断挑战赛中,滨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张建以初赛全国第一的成绩晋级总决赛,并最终取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整个华北地区赢得了荣誉。张建医生是如何能在全国近600名病理医师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佳绩的?他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了张建医生的办公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显微镜、整齐码放的载玻片、成摞的医学书籍,我们的访谈就在这间酷似实验室的房间开始了。

病理医生是做什么的?

对于人们来说,病理学和病理学医生可能都比较陌生。那么病理检查究竟是什么呢。“病理医生会把从病人身上取下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然后把这些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需要总体把握病理切片组织学特征,结合病人临床资料等信息,从数千种疾病中选择出正确答案,所以病理科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张建向笔者介绍说。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必须有病理医生给出的病理诊断作基础,所以病理诊断被称作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病理医生需要从总体把握,结合患者病史等信息做出正确判断。病理学医生不是单纯的“看细胞”,同时也是优秀的临床医生。

“我看过的切片有四五十万张了”

张建生于1977年,2000年本科毕业后在滨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工作,至今已经17年了。张建告诉笔者,刚参加工作的前三个月,感觉自己“世界是黑暗的,找不到出口”,因为书本上讲的与实践完全不同。他曾专门跑去向一位前辈请教,当那位前辈给张建讲明什么是“核分裂”,他才感觉病理学的一扇窗口向他打开了。从那天起,张建奋发图强,疯狂看书、自学,一下“啃”掉1百多本书籍。知识的积淀加上实践的积累,病理工作才逐渐“柳暗花明”。

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张建总结了一套办法,那就是全面系统掌握数千种各系统疾病,对各种疾病特征了然如心,仔细观察病理切片,提取病变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做出合理诊断。17年病理工作使张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每天至少看个一两百片切片,工作这么久,四五十万张的量肯定有了”,现在张建主要负责出具冰冻切片报告。冰冻切片又叫快速病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要求病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快速做出病理诊断。因为取材有局限,切片的质量也不如常规切片高,难度非常大。医学诊断容不得半点差错,“最简单的病也要在脑子中转几遍,想一想有什么遗漏的地方。病理诊断等同于法官,一旦出错,后果相当严重”。张建提起了一件往事:2012年普外科曾经送来一例乳腺病变术中冰冻快速,该病例镜下良恶性特征均不典型。快速病例要求半小时内出结果,张建当时就冒汗了,不停告诫自己要冷静,切不可冲动,他通过仔细观察病变特征,深思熟虑后果断做出了良性的判断,这也被随后的常规病理所证实。这次成功不是简单的“押宝”,而是多年的积累结出的硕果。行医17年来,张建没有一起医疗投诉和医疗差错发生。

如何成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病理科医生?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病理科医生呢?“刻苦”是张建医生提及最多的词汇。“第一要刻苦,不断学习;第二要多看,有量的冲击”。看切片和医书占据了他绝大多数的时间,电脑上储存着几个G的医学电子书。今年张建曾赴齐鲁医院进修,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6点钟到科室,忙碌到12点多才回到宿舍小睡,接着回到科里继续工作,常常零点以后才能回到宿舍,进修半年张建连上下班时间都没弄清楚。工作之余还要继续看书学习,被医院的年轻大夫尊称为“学霸哥”。“我非常感激医院,能创造这么好的条件让我出来进修。我觉得只有以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来回报医院,如果虚度光阴,不仅对不起医院,对不起家人对自己的支持,更对不起自己。”

张建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忙碌,除了科室的日常管理外,还要负责科室医生上交的疑难切片,“常常一顿午饭要分三次吃”,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在最忙碌的2016年,科室人手不足,张建一个人要完成4个人的工作,像个陀螺般疯狂运转,这一忙就是一年,没有休过一天假期。他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无暇照顾家庭、关心孩子。工作头5年,张建中午从不回家,他的妻子每天负责送饭,以至于看车棚的大妈以为她也是本院职工。张建的生活非常简单,就是看切片和学习,几乎从不参加应酬,也不饮酒。他告诉笔者,有参加饭局的时间,还不如回家看看书,辅导一下女儿学习。“现在科里人手多了,不用天天加班了,女儿的英语现在归我辅导”,张建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为了工作付出,我心甘情愿”

17年的辛勤工作,给张建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有不为人知的伤痛。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使张建收获了知识,也使他收获了1000度的高度近视和厚如瓶底的眼镜片。取标本的工作经常一干就是一天,需要弯腰干活,有天张建突然感觉腰部剧痛,经CT检查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他在家整整躺了一个月,疼的无法入睡。从此落下了病根,腰痛起来连行走都困难。因为科室里人手紧张,只能带病工作,“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爬不起来”,只好利用午间时间用红外线灯烤烤,下午再爬起来上班。除了病痛,前几年病理科工作条件比较简陋,处理标本要用到高浓度福尔马林,空气污染严重,熏得人眼睛流泪。科室里还没有通风装置,只能依靠开窗换气,还要用自来水冲洗标本,冬天冻得双手刺痛,只好舀一点热水来暖和一下,冷热交替,双手奇痒难忍。“好在都过去了,我们科现在有国内一流的空气处理系统了”,张建觉得自己很幸福。

“病理人是一家人”

病理工作强度大,收入也不高,各医院的病理医师都比较缺乏,县级医院尤为突出。加之县级医院医生在诊断经验上也有所欠缺,张建主动帮助周边数家医院义务看片,已经坚持了许多年。“有人说,你没有这个义务,但我觉得病理人都是一家人,我深知一个人发报告时的彷徨和无助,能帮助的我会尽力去帮”。过去是大夫们拿着切片来造访,现在基本通过网络阅片会诊,方便快捷。在采访过程中,张建的手机不时“嘀嘀”作响,张建告诉笔者,这是医生们通过微信发送切片图片,要求他帮忙鉴别。大家互相切磋、讨论,既提高了报告准确率,也促进了彼此业务水平的提高。

“过两年新院区建好了,我们病理科的面积和设备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那时就可以开展更多的新技术新项目,比如肿瘤诊断及治疗相关的基因检测”,谈到未来,张建医生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王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