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公婆和爸妈都是我的牵挂“——记魏集宁卢村好媳妇刘淑针

  • 2018-04-10 10:43:21
  • 作者:闫玉江 蔺扬
  • 来源:惠民新闻中心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今年43岁的刘淑针看着比同龄人要沧桑、憔悴一些,记者见到她时,她刚给公公婆婆喂完饭,忙着收拾桌子上的杂物。宁卢村的村支书张立平介绍:“她不仅是我们村的好媳妇,也是个好女儿,对公公婆婆、娘家爸妈一样的有耐心,为了照顾好四位老人,她都接到我们村来了。这些年,她除了赶集基本出不去我们宁卢村,都在照顾家里四位患病的老人。”

帮公公擦手

公公说:去年我瘫在床上,儿媳妇喂了我一年饭

每天早晨6点起床后,刘淑针就从自己住的养鸡棚附近走到公婆住处给他们生炉子,穿衣服。给公婆穿好衣服,再走50米路去爸妈住处给他们生炉子,穿衣服。给老人们穿好衣服、洗好脸、擦了手,她就赶紧跑回家准备老人们的早饭。

刘淑针公公婆婆住的是村里危房改造的一处小屋,破旧的沙发上坐着她75岁的婆婆胡玉兰。“她十几年前得了老年痴呆,不能说话,什么都不知道了,你把饭端给她,告诉她吃饭了,她就自己坐在那里拿着勺子吃,你不说她不知道吃,有时候吃着吃着你不提醒她,她就又忘了吃饭。”刘淑针说,给婆婆的饭一定要晾到温度合适才能端过去,需要提前用勺子搅拌着吹凉了。

半躺在炉子边上的是刘淑针80岁的公公张树堂:“我前两年得了脑中风,瘫在床上,儿媳妇都是把饭端到床边上,一口口喂我吃。我自己不能动,难为这个孩子了。今年我这还是好了些,能半坐起来,自己这个手也能拿勺子挖饭了,她给我端过来,我能自己吃点儿,有时候看我自己吃的累,哆哆嗦嗦送不到嘴里去,她就过来再喂我。”

婆婆老年痴呆,公公瘫痪在床,除了要给老人一日三顿的做饭、送饭、喂饭,刘淑针还要记好了每位老人几点需要吃什么药,定时定点提醒老人吃药。

给妈妈喂饭

只有她能看懂妈妈的手语

上午九点多,伺候完了公婆,刘淑针赶紧往爸妈住的地方去。“我妈4年半前出了车祸,头颅骨削了一块儿去,司机跑了,她醒过来后不会说话了,也瘫在了床上。我爸和我妈都69了,爸爸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也不行,自己能照顾过自己来就很不错了,我两边老人都不能舍下,就干脆把我爸妈接到宁卢来一块照顾他们。”刘淑针说。

刘淑针在一张躺椅一侧给她的妈妈喂碗里的小米稀饭,时不时讲几句笑话逗逗老人,老人只能摇头、点头、摆手、抬手,可刘淑针能在几个简单的动作里,读出妈妈的意思。

吃了一会儿,老人轻轻动了一下手,刘淑针赶紧把勺子放到嘴边吹吹里边的稀饭:“热了是吧?下边的饭在炉子上烤的有点儿热,没事儿,我吹吹你再吃。”

站在一旁刘淑针的爸爸刘洪奎说:“这动作,只有她娘俩知道啥意思,她一指,闺女就知道她要啥。”

24小时随叫随到,风雨无阻

四位老人有三位生活不能自理,刘淑针说自己24小时都不敢关机,睡觉也不敢睡得很死,必须随叫随到。“有时候半夜老人突然想大便,就给我们打电话,不管下雨还是下雪,也不管半夜三更还是什么时间,我都得赶紧往这边跑。你要稍微慢一点儿,他们可能就弄到床上了。”刘淑针说。

除了赶集买菜,刘淑针这几年都没有出过远门。“别说出去逛商场了,就是买菜我也得抓紧时间,一个小时内买完赶紧回来,要不老人想上厕所了怎么办。哪天赶集买菜来不及回来做饭,我就在集上买包子给他们吃。有时候赶着集老人打电话说要上厕所,或者哪里不舒服需要点儿什么,我就得赶紧骑车往回跑。”刘淑针告诉记者,这些年,她都是这么过来的。

年前有次刚下过雪,村里的路不好走,加上天黑,刘淑针走得慢了些,老人闹肚子没憋住拉到了床上,刘淑针赶到老人住的地方给洗完擦好,再拾掇脏了的衣物,折腾了近一夜。

家里只买老人爱吃的菜,有时候得做四种饭

四位老人有三位不能吃硬东西,刘淑针自己爱吃的芹菜、藕这两年都不怎么买了,为了迎合老人的口味,她只买些容易煮烂的菜。

老人常年卧病在床,不能出门,有时候心情烦躁了,只能挑剔吃的东西。“早晨一般给他们做小米饭蒸鸡蛋,或者面条煮鸡蛋,中午饭和晚饭比较麻烦,有时候四个老人你得做四样菜,每个人爱吃的都不一样,你做了他们不爱吃,直接就不吃,只能重新做。炖肉需要炖的很软很烂他们才吃得下去,他们都爱吃我做的红烧肉。我妈和我公婆基本嚼不动什么东西,菜也得切的很碎,煮的很软才行。”刘淑针说,看到老人爱吃自己做的菜,她心里就高兴。

记者问这么多年都一直憋在家里照顾老人,会不会觉得委屈、觉得累?“肯定累,但是没办法,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必须照顾他们。实在烦了就和我对象拌几句嘴,对着老人肯定不能表现出来,他们生病自己够受罪的了,咱们当儿女的要是脾气再不好着点儿,他们心里多难受啊。”刘淑针说。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