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胡集镇夏翟社区南王村“第一书记”赵晓志:走出扶贫新路子

  • 2018-06-15 17:20:24
  • 作者:春婷 洪波 吴晶
  • 来源:惠民新闻中心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赵晓志,是滨州市扶贫办派驻胡集镇夏翟社区南王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5月任职以来,他牢记“抓党建、促脱贫”使命,扑下身子,尽职尽责,一年就协调各类帮扶资金200万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增收突破5万元,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村里大事小事扎实干

南王村位于胡集镇东北方向10公里,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165户、628人,其中贫困户50户162人。从驻村开始,赵晓志经常白天到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家常、了解村情,晚上与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现任班子成员交流。他还经常到村里和周边实地查看,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

2017年以来,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问需于民大走访”活动为契机,赵晓志始终把抓党建作为着力点,帮助南王党支部规范党建工作。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三亮三树”制度,按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是重大事项都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商量,民主讨论决定。

赵晓志还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抓好落实;组织收看了十九大直播,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督促党员按时完成灯塔在线学习,按时交纳党费,全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名。

立足扶贫产业,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南王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靠传统种植业,有种植香菇的传统。根据南王村实际,赵晓志选准了发展香菇产业路子。

2017年,赵晓志协调资金新建香菇大棚3个,建成后大棚总数达到17个。每个香菇大棚占地405平方米,每年产香菇3.5万斤,按每斤3元计算,产值达到10.5万元,扣除物料、水电、人工等成本8.5万元,每个大棚每年纯利润2万元。目前,香菇扶贫项目已覆盖所有贫困户,去年每个贫困人口获得项目分红177元,村里还有14个贫困人口在产业园打工,平均每人每年收入5000余元。

5月9日,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省委农工办主任时培伟专门到南王村调研,对南王村发展香菇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南王村香菇扶贫经验被市委组织部写进了《强村富民进行时—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5条路子30个例子》一书。

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得到较好落实

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赵晓志又把目光投向了民生工程。在他的推动下,南王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粉刷墙壁2.6万平方米,彩绘墙体32处,清理三大堆500余方,旱厕改造135个,硬化地上渠1700米,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该村还邀请专业公司完成全村整体绿化设计,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

同时,南王村高标准建成幸福院。投资48万元,建成占地2亩,集孤寡老人入住、村支部办公、老年人休闲娱乐、文化书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幸福院一处。

积极谋划运作,村集体增收实现新突破

在脱贫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村集体增收?赵晓志和南王村支部班子选择了三条增收路子。

通过香菇扶贫项目增收。按照扶贫政策,香菇产业园项目收益的30%用于村集体增收,截至目前实现增收4.2万元。同时,南王村与中裕集团签订了450亩优质小麦种植、回收合同。中裕公司每回收一斤小麦,给村集体管理费2分钱,按每亩1000斤计算,每亩管理费20元,450亩小麦村集体能增加收入9000元。胡集镇党委还给南王村投资安装一台海尔净水机,村集体每年收入约2000元。

看到夏翟社区南王村发展越来越好,赵晓志倍感欣慰,他决心继续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目标不动摇,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得机遇,与村支部班子一道积极作为,乘势而上,为南王村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