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魏集古镇打铁声 铿锵传承三代人

  • 2018-08-13 11:00:58
  • 作者:记者 张丹 赵鑫 实习生 杜一凡 报道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打铁50余载,老铁匠李维平守护着这不大的铁匠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8月10日,惠民县魏集古村落里的铁匠铺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李维平老汉正忙活着打造着农具。今年70岁的李维平是惠民县清河镇西五村人,十二三岁便跟着祖辈学打铁,从臂膀稚嫩的少年,到年满古稀的长者,铁锤、风箱和炉火相随半生,肌肤的纹理间都烙印出焦炭色。

老铁匠李维平

铁片烧到通红,才可以进行打制

高温天气与炙烤的炼炉让李老汉红了脸颊、湿透衣衫

立秋之后,天气依然燥热。上午35摄氏度的高温,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趁热打铁”。在这小小的铁匠铺里,李维平单手拉动风箱,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瞬间高高蹿起,让炉台上的火越来越旺;而他另一只手用铁钳夹住要锻打的铁片,凑到炉火上烧制,不一会儿铁片便被翻卷的火舌烧成透亮的通红。李老汉将铁片移到铁墩上,抡起铁锤一起一落,凭多年积淀的眼力和手感,不断地翻动铁料,打造出他理想的轮廓。

大锤打铁一个人干不成,得再找个搭档帮锤才好

将打好的铁片进行绞制,才算是完成了这一把小铁铲的打制

高温的天气、炙烤的炼炉和迸溅的火花星子,让李老汉汗流浃背。直到将烧红的铁片锻打成铁铲的形状,李老汉这才缓缓直起腰身,将打好的铁片进行铰制,才算是完成了这一把小铁铲的打制。

移动的工具车是李老汉自己制作的

打制好的铁具都被李老汉仔细地盛在了筐里

这些打铁的“家伙什儿”都一直伴随着李维平,是他维持生计的根本

在铁匠铺门外的竹筐里,盛着各种打造完成的铁器——修船的弯凿、钻木的钻嘴、铁棍、铁铲等,种类繁多,都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手工打制。而铁匠炉、风匣、手锤、砧子、大锤等等打铁的“家伙什儿”,都一直伴随着李维平,是他维持生计的根本,也是他最默契的“伙伴”。“你别小看这只大锤,它已经用了六十多个年头了,比我打铁的时间还要长。”李老汉说道,“有时候需要大锤打铁,这活儿我一个人干不成,得再找个搭档帮锤。”

这不大的房间,便是李维平休息的地方

“叮叮……铛铛……叮叮......铛铛......”的打铁声在安静的老街上空回响。说到铁匠铺的未来,李老汉的神情有些落寞:“打铁这手艺活儿,传到我这里是第三代了,再往后,就快传不下去了。”现在村里干铁匠活的人,寥寥无几。他说,只要身体硬朗,还能挥得动锤子,就会一直打下去。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