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无棣百岁抗战老兵王玉文:时刻心系国家大事,一心向党

  • 2018-11-29 11:08:20
  • 作者:通讯员 蒋惠庆 刘连坤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听说无棣县有一位刚刚过完百岁生日的抗战老兵,11月28日,笔者慕名前去采访。

这位老人叫王玉文,1919年11月出生在原河北省海兴县小山乡东候村,目前在无棣良种畜禽繁育场(原无棣种驴场)的职工宿舍区居住。笔者赶到时,正好看到王玉文老人在津津有味儿地阅读《我的抗战》。“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喜欢看抗战故事的书,喜欢看抗战片,每晚不忘看新闻联播,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老人的大儿子王金星告诉笔者。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在2016年11月,老人由于拔牙后感染得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严重时烧到41度,打上退烧针,退下去,不打针了又反弹上来。先后在无棣县人民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辗转治疗,两个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但是,由于持续高烧,退烧后老人几乎痴呆,甚至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们了,过去的记忆也都消失。经过近两年的锻炼恢复,老人慢慢找回了一些记忆,过去的事能说出一些来了,基本上生活能够自理。

王玉文断断续续告诉笔者,他1944年当兵参加了无棣县大队,参加过多个小型游击战, 1945年2月加入华东第三野战军十纵,正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亲手射杀过无数鬼子,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他所在的部队作为先头部队出战,在首战中,担任排长的王玉文被敌人的炮弹炸成重伤,几乎失去听觉,至今身体还有一块弹片没有取出。受伤后,部队安排他去后方医院养伤,1951年2月,身体恢复得差不多的王玉文被组织安排光荣退伍,一开始是在河北省海兴县小山乡工作,后来调任无棣县民政局工作,后来1961年调任原无棣县种驴厂工作,直至1983年离休。“当时退伍的时候,上级还分给我一车粮食呢!”说起当时退伍回乡的情形,王玉文老人至今还历历在目。

“我大姑还知道父亲的一些具体事。”采访现场,老人的儿媳王爱芬现场拨通了大姑的电话。从大姑处得知,王玉文老人一共负伤三次,一次是脚脖子负伤,第二次是腿部负伤,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耳朵让炮弹震聋,在部队疗养两年多后,就退伍回到了村里,先是在大队里任大队长,后来去了小山镇,当时是担任武装部长。

为了了解老人的更多情况,笔者辗转联系到了王玉文老人的老战友、远在贵州的原籍无棣县佘家镇王家村今年93岁的王寿鹏老人。

电话中,王寿鹏老人介绍,他与王玉文初次相识是在无棣县第六区中队(简称“六区”),当时王玉文是副排长,王寿鹏是班长。“他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呢!”老人说,1948年9月,他们一起参加的济南战役,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王玉文在战场上受伤后回地方疗养后就失去了联系。后来,王寿鹏随着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后来又参加了解放福建的战斗。解放福建后,部队就驻扎福建了。1964年年底,王寿鹏接上级指令,支援贵州建设,一开始是工作组,后来分配到贵阳市开阳县,任副县长,后任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后来1987年年底离休。“好多年没见面了,真想念当年的战友们啊!”电话那端,王寿鹏老人泣不成声。

据了解,离休后的王玉文老人生活很有规律,也很简朴,至今一直保持一天两顿饭的习惯,早饭8点左右,晚饭下午3点左右。下午4点多以后,他就出去散步,每次都是绕着农场转一圈,1个多小时能走20里路左右。因为他始终保持在部队里急行军的状态,走路速度比较快,跟他一起遛弯的老伙伴们没有一个能追上他。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95岁,从没有改变。  

王玉文老人也很乐观,想到在战场上一个个失去的战友,即使生活再困难,王玉文自己很知足。老人不爱费心,总是说,孩子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就是在老家遇到盖房子这样的大事,他也是不闻不问。老人离休后享受着政府的免费医疗政策,但是他经常说:“咱尽量不住院,国家建设需要钱,咱们就给国家省点钱吧!”除了必须去医院的病,生病的时候,他总是在自己家里买点药扛着。

在王玉文老人的房间里,笔者发现有好几本抗战书籍,还有党史方面的资料。原来,老人清闲的时候最爱看书,尤其是抗战故事类的书籍。他说,看着这些书,就像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闲暇之余,老人还经常与子女们讲抗战的经历,念叨以前的战友。“还是共产党好啊!你们一定要好好干,不然对不起共产党的大恩大德啊!”面对孩子们,这是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