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山东海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春森:在创新与回归中探寻瓷器的“生活美学”

  • 2018-11-30 09:09:21
  • 作者:记者 刘志勇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编者按:

改革开放走过40年时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迎来了由量到质的转变。这种变化是宏大的,也是细微的,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好生活”成为了国人一致的追求。面对这一巨变,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物之一,它的市场、产业、文化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定位市场、引领消费?如何创新工艺技术、产业模式?如何让瓷器以艺术的形式融入百姓生活?如何让中国的瓷器文化复兴、崛起?一系列的问题萦绕着国内庞大的瓷器产业。

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走进山东海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对海瓷发明人郭春森先生进行了深入采访。

海丰塔下,大觉寺前,海瓷艺术展销厅坐落于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走进其中,海瓷艺术品琳琅满目,让你感到精美与韵味扑面而来。在一间简单的办公室里,郭春森先生在茶桌前娴熟地泡茶待客,茶具纯朴雅致,茶香清淡宜人。

郭春森讲述海瓷艺术。

说明采访来意后,郭春森拿起手边的茶具,问记者道:“你在家怎么喝茶?用什么茶具?”

记者回答:“玻璃杯,大杯泡茶。”

郭春森说:“瓷文化的复兴、瓷产业的崛起需要生活的土壤和氛围。与你一样,很多人在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去欣赏瓷文化,所以,国内瓷业依然任重道远。当然,这也意味着潜力无限。”

一句话让记者陷入了沉思。未等记者消化完这句话,郭春森打开话匣,为记者进行详细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在变,市场在变。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是海瓷诞生与发展的基石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商机涌现,产业笋生。然而,打开国际视野的中国瓷业人发现,历史上辉煌全球的中国瓷器已经摔下了神坛,技术、工艺、质量等各方面都贴上了“落后”这一标签。于是,引进技术、创新工艺、提升质量,国内瓷业开始奋起直追。在这种大背景下,拥有贝瓷烧制历史经验和贝壳资源优势的无棣县也将贝瓷产业开发列上了议事日程,开始研制添加贝壳钙质和珍珠成分,能够媲美骨瓷的高端瓷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推动产学研结合,大批专家学者进入市场。借此机会,贝瓷研制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1995年,经过3年多的研发,‘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海洋贝瓷问世,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化贝为瓷’的第一次飞跃。”郭春森介绍,“当时国内的酒店业正在快速发展,而且开始引进国际先进的酒店管理经验,对相关产品的档次要求很高。贝瓷作为优质高档瓷种,其市场也就被我们锁定在了高档酒店用瓷上。”

有了优质产品,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几年时间里,海洋贝瓷的产品就进入1000多家高级酒店,市场遍布全国。海瓷公司同时还推出了高端礼品瓷,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市场不是固定的,商机也在不断变换。郭春森介绍:“2006年左右,酒店业发展走向了成熟期,新酒店建设大幅度减少,酒店用瓷的增长量降低,市场竞争加剧,海瓷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瞄准了艺术瓷。当时,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艺术品消费快速增长。2009年,海瓷公司以贝瓷为基础成功研制出了‘宣瓷’瓷胎和海洋七彩,宣瓷瓷胎具有宣纸的效果,海洋七彩能够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保持极高的稳定性,完美呈现国画的水墨效果。如此,集名家绘画、珍稀海瓷和美术工艺于一体的海瓷艺术成为了艺术品新贵,实现了‘化海瓷为艺术’的第二次飞跃。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国海瓷艺术’,海瓷艺术品也在国事访问中成为了代表中国瓷器艺术的‘国礼’。”

时至今日,社会经济发展迎来了由量到质的巨变,海瓷公司的经营战略不可避免地也再一次进入了调整期。对此,郭春森认为,海瓷发明后的20多年来,公司一直在适应市场、追逐商机,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市场都是不成熟、不理性的,这为企业经营既带来机会也带来了困扰,其实这也是国内企业诞生、消亡频率高,缺乏百年品牌的原因之一。比如海瓷经历过的两个主要市场,酒店用瓷快速放量显然是一种阶段性状态,高档艺术瓷收藏也必然是小众消费,而且还会受到社会风气、市场时尚的巨大影响。如今社会发展逐步进入健康、稳定期,“大众消费理性升级,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市场凸显了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潜力市场,大众消费越理性,这一市场越成熟。

郭春森说:“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浓厚的瓷文化情结,只是限于经济条件、生活压力、生活理念等因素,这种情结没有激发出来。当前,随着个性化、精致化、艺术化的生活成为一种趋势,瓷文化将会重新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文化,从‘阳春白雪’变成百姓寻常生活的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向大众生活回归,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出于这种认知,从2012年开始,海瓷公司调整运营战略,提出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思路,推动大众参与的‘海瓷文创’活动,探索新的业态。”

新时代来临,美好生活成为全民诉求,“让高雅艺术回归日常生活”随之成为海瓷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艺术生活化需要创新,生活艺术化需要引领。依靠瓷文化创新,引领瓷文化消费,就是海瓷目前的战略方向。这一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适应市场需求,而是在瓷文化回归大众生活的潮流下,强化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品质创新,来创造市场。”郭春森说,如何看待这一战略,还需要从国际对比着眼。

他为记者提供了几个对比案例。


中国现如今是世界上陶瓷产销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一个事实却不容忽视:据海关数据,2016年我国各类陶瓷出口2126.7吨,出口总额165.06亿美元;陶瓷进口12.8万吨,进口总额6.07亿美元。以此计算,我国进口陶瓷的单价是出口陶瓷单价的6倍有余;另外,在美国陶瓷市场上,20头的中档陶瓷用品,日本产的价格为80.30美元,而我国产的仅有13—34美元,单件创汇我国平均仅有0.2美元,远低于世界平均出口创汇0.87美元的水平,只相当于英国、日本的1/7,法国的1/3。也就是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陶瓷都遭遇着“价不如人”的境况。

市场格局如此,再来看普通家庭生活: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好房子、好装修,但生活所用的茶具、餐具却是五花八门,搪瓷制品、密胺制品、塑胶制品、不锈钢制品,凡是市场上出现过的,每个家庭中几乎都有“备货”。而在很多其他制瓷大国,稍有条件的家庭都有几套精美陶瓷茶具、咖啡具和餐具,有的甚至非常讲究——喝红茶用英国瓷,喝绿茶用日本瓷,喝意大利浓缩咖啡用意大利小咖啡杯,喝美式咖啡用“驴饮”大杯,喝果汁才用玻璃杯。对比之下,说明国内很多家庭虽然富裕了,但真正懂瓷爱瓷、享受瓷文化的消费群体还没形成。

“陶瓷业内人士将我国陶瓷价格低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归结到品牌意识和品牌塑造上。目前,烧制技术、产品品质方面,国内瓷业与国外的差距已经不是很大,影响品牌塑造的主要因素反而是产品的艺术含量和文化内涵,这恰恰是最考验企业经营理念、运营管理水平的两个方面,也是最需要社会氛围和民间土壤的两个方面。”郭春森表示,只有当陶瓷的文化性消费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成为众多家庭日常消费的时候,陶瓷产业才能真正具备“肥沃的土壤”。

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在行政管理层面合二为一。郭春森认为,这是国家在“文化艺术生活化”方面的一种引导,借助与百姓生活更加密切的旅游市场,推动文化性消费,同时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渗透到旅游产业中,促进百姓生活文化含量的提升。

海瓷目前打造的“海瓷艺术文创产业”这一新业态,走的也是这种融合与引导的路子。自2014年澳大利亚文化艺术节上,海瓷艺术手绘体验活动轰动南澳之后,海瓷就在国内开始探索“海瓷艺术文化创意体验”走入日常生活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海瓷与艺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城市场馆合作,在济南、青岛、大连、成都、杭州、桂林等众多城市设立了海瓷艺术文创中心,还与新华书店达成战略合作,借助新华书店的体系推广海瓷艺术手绘体验活动。近两年来业态不断完善,产业不断壮大。

以人为本是改革开放的核心精髓,只有让瓷器和瓷器艺术更加人本化,海瓷产业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毫无疑问,尽管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理念在转变,但是‘生活艺术化’的实现也并非易事。除了引导消费之外,实现目标的最大助力就是产品创新,借工艺创新丰富产品的艺术含量,借技术创新提升瓷器本身的质量和功能。”郭春森说,“大部分消费行为都有很实际的功能性需求,因此从陶瓷材质本身入手,对接生活细节需求,运用现代科技,使陶瓷的功能更加丰富,更加‘人本化’,是推动瓷器消费、引导‘生活艺术化’的一个重要渠道。”

2017年,海瓷公司成功研制出了生物海瓷,具有亲水排油、抗菌、活化水的功能,属于国内首创,其生产技术和相关产品一举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和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

“从生活细节上看,生物海瓷餐具在清洗时完全不需要洗洁精就能洗得非常干净,而且生物海瓷的抗菌功能非常强大,细菌灭杀率达到了96%以上。这不仅能够节省家庭购买洗洁精的开支,最主要的是保障了绿色健康。另外,发挥生物海瓷的活化水功能,我们开发了白酒醒酒器。生活中少不了喝酒,但白酒中含有的一些物质会导致口感辛辣,饮后上头、口干,白酒醒酒器恰恰能加速这些物质的挥发,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白酒拥有十年陈酿的口感效果。”

郭春森笑着说:“生物海瓷除了自身绿色健康外,随着产品品类的丰富与推广,洗洁精用量减少,也可以减少水污染和水消耗,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对于生物海瓷产品,郭春森决定不走高端市场路线,坚持定位于大众消费普遍升级这一范围内。他说:“在生物海瓷和海瓷艺术文创产业上,我们不追求高价格、高利润,目标就是满足大众生活需求,提升大众生活品质,让百姓同样能够享受最优质的产品,享受高端的艺术,让百姓的日子拥有更多的健康和文化。我相信,只有如此更加‘人本化’的瓷器经营,才能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才能使瓷器产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