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郝玉友:办企业挣钱不乱花一分,却投资数千万办起带温泉的学校

  • 2018-12-14 10:18:53
  • 作者:通讯员 翟成新 郝书杰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他在40年前的1978年,联合5户农民多方筹资1000元办起了阳信第一个塑料加工厂,以求填饱肚子;18年前的2001年,他把多年的积蓄1500万元投资建起了滨州市第一座高标准私立学校,让农村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得到时任省长韩寓群高度赞扬;3年前,他又投资建起了温泉社区,让老师和周围群众住进带地暖的楼房,既环保又提高了人们幸福指数,师生们可以天天泡温泉洗热澡······他就是改革开放40年先行者、实践者、见证者——山东玉友学校董事长郝玉友。

12月13日,天气寒冷,然而在阳信玉友学校却温暖如春。在现代化的教学楼内,每口教室都配有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系统,恒温地暖等,学校建有国标I类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活动室等。每口教室都配有微机、视频展台、背投电视等整套多媒体设备。老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学校食堂等全部配备了地热取暖。

头发花白,衣着朴素,话语憨厚幽默诙谐,手指间夹着廉价香烟……他就是郝玉友,今年70岁,家住阳信县温店镇西郝村。早年因家里穷,他12岁时就辍学到几百里外的东营市一带要饭,稍大一点开始贩卖虾酱和鞋底。1978年,他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联合6个家庭集资500元,又贷款500元,搞起了废旧塑料加工,专门生产塑料鞋底。当年,他们赢利1万多元。经过20多年的积累、发展,他又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吸纳了300多人就业,在带富了一方群众的同时,他也拥有固定资产数千万元。

西郝村位于阳信、庆云、乐陵三县交界处,是一个800多人的村庄,孩子以前上学要跑到十几公里以外的镇驻地去,由于交通不方便,孩子们上学十分困难,导致部分适龄孩子辍学。过早辍学的郝玉友深知缺少文化的苦处。 “绝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一身倔脾气的他,萌生了自己出资办学的念头。2001年6月,郝玉友在村里征用了100多亩慌碱洼地,投资1500多万元开始建设学校,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教学大楼,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国家一类标准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现代化的微机室、音乐教室、学生公寓、教师宿舍也一应俱全,这在当时条件是最好的,在鲁北一代引起轰动。这是滨州市第一家高标准的私立学校。

2003年11月7日,在平度市召开的山东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见面会上,当郝玉友说到,俺干了20多年企业,一分钱没敢乱花过,就想着办所学校,俺啥也不图,就图农村的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时任山东省长韩寓群听了郝玉友的发言,高兴的站起来说:“老郝做得好。我们就要大力倡导这种捐资助学、捐物助学、捐力助学的社会风气。”   

郝玉友聘请有办学经验的校长管理学校,围绕“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的办学思路,秉承“日有所进,笃学至善”的校训,发扬“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和谐共享”的实干精神,着力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书香校园”、艺体突出的“活跃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校园”,铸造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品牌,努力培养“知书达理、团结友爱、心存感恩”的一代新人。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一年一个新台阶,成为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高标准的现代化民办学校,多次获得市、县表彰奖励。

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怎样让村民享受城市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呢?郝玉友投资200多万元打了深水地热井,在给学校教室、宿舍通了地热后,他找设计部门,利用原来的闲置场地,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地暖社区,他以成本价格出售,周围村民纷纷购买,入住率达到70%以上,圆了农民的幸福梦,城市生活梦。

为改善社区出行生活环境,他出资100多万元,打通了通往德州市乐陵市、庆云县两地的断头路,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在校门口建起乡村汽车站,协调乐陵市、庆云县和阳信县三地交通部门开通了公交车,建起了健身广场、篮球场、公园、人工湖,使西郝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40年的受益者。

现在,只要有空,郝玉友就到校园、社区走一走。他感慨的告诉记者:“看到这么多孩子有书读,这么多村民住上楼,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改革开放40年!”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