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厉害了!魏桥创业集团这名员工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 2019-01-02 17:23:26
  • 来源:魏桥创业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近期,共青团中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命名表彰2016-2017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魏桥创业集团公司宏杰第十二棉纺厂细纱车工菅敏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是各行各业青年的先进代表,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爱岗敬业、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号召广大青年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敬业奉献、锐意进取的职业精神,学习他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坚定不移跟党走,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长期以来,魏桥创业集团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扎实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造新业绩,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岗位能手,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菅敏在密集的纺机间巡视。

在2016年10月举行的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上,魏桥创业集团职工菅敏脱颖而出,勇夺第一。一名“80 后”的农村女工,是怎样将细纱工这个看似简单的工种做到极致的呢?

学徒期一个枯燥动作会重复上万遍,比同时期进厂工友提前1个月出徒独立顶岗

2002年,菅敏进入魏桥创业集团开始当学徒,个性要强的她当时为了掌握一个操作要领,会把一个枯燥的动作重复上万遍。最后,她比同时期进厂的工友提前1个月出徒独立顶岗。

细纱车间将粗纱条牵伸纺成纱线,而纱线可以加工成各种布匹。因为工艺需要,细纱车间常年保持3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较高的湿度,一般人刚进入车间时会多少感觉不适,而菅敏和工友们则像热带丛林里飞翔的蜂鸟一般,灵活地在纺车之间穿梭,不时停下脚步,找头、引纱、提纱、接头、换粗纱……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操作动作让人眼花缭乱。

一个人能看30台纺车,善于总结经验解决技术难题

“她一个人能看30台车。”菅敏所在分厂的厂长李晓丽轻轻拍着菅敏的肩膀说。她们车间的纺车一台有480锭,30台车就是14400锭,细细的纱线在牵伸过程中容易断头,会造成相应纱锭上的棉纱浪费,“断头”等问题要凭工人的眼力和经验去发现。

“新型自动化纺车可用信号灯和屏幕显示‘断头’的纱锭,但接头等工作还是要靠工人手工完成。”李晓丽说。

“要练好操作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下苦功夫。”2002 年10 月,菅敏进入公司成为纺织女工时师傅说的话,她一直牢记在心。菅敏苦练本领,操作技术日趋成熟。

从2010年起,菅敏每年都参加公司组织的“操作运动会”并屡获佳绩。2013年春天,车间新上一“S”捻品种,作为高难度品种,大家很少接触,菅敏就在操作中反复实践,最终总结出一套连贯的操作法,纱线距离纱管长度不超过3圈,纱尾长度控制在0.5—1米之间,既减少了浪费,又提高了工作效率。2016年初的比赛中,她拿到了全公司一等奖第一名。

为备战全国技能竞赛,高强度训练操作弱项,抄写理论考试资料的本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

无数次手缠细纱的操作,让菅敏的手指结了老茧,留下了凹痕

为迎接2016年10月份的全国竞赛,菅敏更为刻苦地练习。她每天早上6点多提前到车间,针对自己的操作弱项“接头”进行高强度训练。有一次,支公司的师傅来观摩,又累又急的菅敏再也控制不住,搂着师傅的脖子大哭了一通,擦干眼泪后继续练习。

最终,苦练加上操作方法的创新,让她在接头操作中摸索出了“甩管法”,速度由42秒提高到24秒,补齐了操作技术上的“短板”。

为备战全国细纱竞赛中的理论考试,班上时间不够用,菅敏下班后自学。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为避免孩子打扰分神,她自己跑到昏暗而潮湿的地下室,一遍一遍地抄写、背诵200多页的理论资料,考试前抄写的本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那段时间,这间地下室成了她的“私人工作室”。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向菅敏颁奖

自己做好,还要带好徒弟。几年里,菅敏已先后带出60多名徒工,个个都成为各个分厂细纱操作中的骨干。在这些人身上,同样传承着菅敏扎实、坚毅和勇于担当、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

菅敏的徒弟、值车工赵燕青说:“我刚做学徒,啥也不会,她从拔纱、接头、顺纱、换纱手把手地教我,我不适应,手上勒得一道一道的印记,细心的师傅还给我买创可贴。”

李晓丽说:“车间有高难度品种的时候,都是菅敏主动要求来看这个品种,并且能够把平时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人,给我们的职工树立了榜样。”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