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王树东: 退伍兵情系“乡村振兴” 种植胡萝卜销往中东

  • 2019-01-22 09:29:05
  • 作者:记者 张炜 通讯员 刘志勇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第一批先种200亩,到今年7月再扩种800亩,与阿联酋和沙特共签了1000亩的订单。”1月17日,在邹平市高新街道大刘村村西的胡萝卜种植基地,王树东一边指导着工人整地,一边向记者介绍,语气里充满自信。

今年42岁的王树东,名下企业不少:尚书伏生水业有限公司、尚书伏生酒业有限公司、尚书伏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尚书伏生家庭农场、尚书伏生文化服务中心。其中,水业公司是他从父亲那里接手,已经经营了17年;尚书伏生酒远销阿联酋、沙特、越南、新加坡等国家。

水和酒卖得不错,干嘛还要种地?王树东说,其一,这是遵循父亲的愿望,父亲有很浓的土地情结。父亲曾对他说,别的产业做得再好,也没有“根”,而有了土地,就有了立足的根本。几年前,父亲患上了淋巴瘤,王树东也加快了流转土地的进程。去年十月父亲去世前,王树东在大刘村成功流转了200亩土地。其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王树东怀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能打能拼,善于拓展,他希望自己能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做出一份成功的实践。

在这些土地上种什么?王树东早已“心中有数”,决定种植胡萝卜。据他了解,在很多国家,任何一种食品中,都有胡萝卜的成分,需求量很大。而他的酒在海外有销路,可以“搭车”把胡萝卜卖出去。越南作为胡萝卜中转的“大市场”,也恰好有王树东的战友,能够帮忙。

在考察了寿光、莱西、平度等地的胡萝卜种植情况后,王树东决定种植日本的胡萝卜种子“宏图三号”。这个品种,成材率在95%以上,每根长度都在20公分左右,粗细一致,重200克上下,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并且,收获时是用机械而非人工,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为确保种植质量,王树东聘请了专门的技术员,从莱西请来了20多名技术工人。他还从当地雇用了15名工人,跟着莱西的技术工人学徒。

经过耕地、耙地、撒麸子、起垄、播种、灌溉,再建设小拱棚,把胡萝卜苗罩起来。这种胡萝卜,每年收获两季,12月到第二年5月为一季、5月到12月为一季。目前,王树东与阿联酋和沙特的客户各签订了500亩的收购合同,按照合同,只要出苗,买家就付80%的货款,收货时付剩下的20%。“去年,这种胡萝卜,国际上价格最低时是7800元一亩,最高时是1.1万元一亩。”王树东说。他算了算,第一批种的200亩地,所有成本加在一起,是每亩3800元,即使按售价最低时计算,每亩仍有4000元的纯利润。

这200亩地,土地流转费、种子费用、人工费用、建小拱棚的费用,合计已经超过100万元。今年年底,王树东还打算投资200万元,建设加工厂,这样就可以实现胡萝卜就地清洗、加工、包装。

截至1月20日,200亩地已种植完成100多亩,小拱棚边种边建,如今已是“白花花”一大片。种植现场,70多人每天早上5点多就赶来劳作,真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王树东说,争取腊月二十三前全部种完,这是2019年的崭新希望!自己有信心探索出一条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种植之路。

在做好各项经营的同时,王树东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弘扬伏生文化。他计划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尚书伏生纪念馆,建成后免费开放。2018年9月,他还组织邹平市的退伍兵成立了“伏生志愿者救援队“,24小时接受求助,对交通事故、老人急病等进行救助。目前,救援队已经发展到40多人,开展救援36次。 

责任编辑:张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