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第一书记”顾娟:强村基抓产业 带动红色小村焕发新生机

  • 2019-04-13 15:21:25
  • 作者:记者 李淑霞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4月4日,滨城区杨柳雪镇乌龙塘村,刚刚引进的老粗布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人员招聘等。

引进的老粗布加工厂

“粗布厂本月底投入生产,不但能给附近村民带来20多个岗位,而且将村里的闲置厂房利用起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市科技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顾娟告诉记者。

2017年5月到乌龙塘驻村以来,顾娟紧紧协助村“两委”班子,在深入调研、摸清村底基础上,真帮实干,通过强村基,弘扬红色历史文化,发展产业项目等,促小乡村强筋壮骨,实现华丽蜕变。

改变村内近26年没发展党员局面,夯实村“两委”班子根基

乌龙塘村,原滨县(今滨城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但顾娟驻村后发现,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滨县小延安”,有着红色革命历史的村子,近26年竟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现有的8名党员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一半。

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党的十九大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吸纳、培养、发展新党员迫在眉睫。摸清村党组织建设现状后,顾娟与村支书、委员及时沟通,向社区、镇组织部门汇报,积极发展培育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并首次吸纳80后党员。

2017年底逢村“两委”班子换届,顾娟又趁机做工作,改变了十几年来村支书、主任一人挑的局面。最终,村支书高票连任,村主任顺利新任,并吸纳新的村民入班子,有力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对现有党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巩固了村“两委”班子在村民心中的良好形象,为助力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奠定了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用足用活原滨县首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红色资源

1939年,乌龙堂村建立了原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上世纪70年代,杨柳雪村因在盐碱地上创粮棉双高产奇迹,被周总理誉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是杨柳雪镇近年来创新乡村振兴的重点。

 原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复原项目

在了解到杨柳雪镇党委、政府研究确定将复原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后,从选址、占地到施工队伍的选择及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的管理、调度等,顾娟与村“两委”班子都积极作好配合、协调。历时两个月,一处具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原滨县首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复原项目顺利建成。该复原旧址占地600平方米,房屋18间,计划一部分用于展现党建历程,一部分用作党员活动阵地,目前正在进行党建布展工作。

“市直机关工委近期经过考察,已确定在乌龙塘村高标准建设党员熔炼培训基地。”顾娟表示,基地计划占地10余亩,将通过模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新时代的场景,让真实的历史现场、历史事件变成现实的课堂、鲜活的教材,从而锤炼党性修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强化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

盘活用好村内资源,上项目、建厂房、谋产业,多渠道助村增收

“2017年底村里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以来,每个季度都能领到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收益三四百元。”72岁的贫困户张岭高兴地告诉记者。

光伏发电是顾娟在乌龙塘村发展的第一个项目,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和部分村民的屋顶资源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每年可为村里带来2万元左右收入。

多渠道助村增收是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内经济、社会等事业发展才有保障。然而,驻村后顾娟发现,十几年来,乌龙塘村不但没有集体收入,有时还欠账,以致于村庄脏乱差、农业靠天吃饭、农民致富无门,成了穷村、落后村。 

在深入摸清村情基础上,顾娟与村“两委”班子多次探讨,寻求增加村集体收入、适合村庄发展的办法。在保证光伏项目顺利发电基础上,2018年度的扶贫资金采取向企业注资分红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000元收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稳定的产业是村经济发展的保障。顾娟积极协调村“两委”,吸引原村内致富能手,投资160多万元盘活村北空置10年的厂房,新建厂房2个、房屋1栋,并到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沾化等地多方考察研究引进项目。

“寻找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胸口,驻村临近结束,心里的紧迫感日甚一日。”顾娟表示,有时候她宽慰自己,也是在默默下定决心,即使驻村结束,也要继续把这件事情做好。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今年4月初,乌龙塘村成功引进经营粗布厂的孙女士前来投资建厂。“投产后月产粗布3万多米,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其生产的粗布产品质量很好,但目前以网上销售为主,没有品牌。”顾娟表示,党性熔炼基地、党支部旧址复原项目的建成、投用会给村里带来一定人流量,她积极向孙女士建议,在注册商标、品牌时可借助杨柳雪镇、乌龙塘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利润值和影响力。

村里原有的石磨面粉加工厂,顾娟也积极协助其申请了农业合作社,扶持其做大做强,以带动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派驻单位和各级的支持带给她工作动力,驻村日记写了三四百页

2018年1月开始,乌龙塘村70岁老人、6个月以内婴儿实现免费喝净化水。“市科技局为村里捐赠了净水系统,其他村民想喝净化水也可以购买,一桶不到一元钱,非常方便!”村支书李福堂乐呵呵地说。

村南休闲廊架

村东修建校车候车厅

不仅如此。村委会房屋的增建、修缮,健身广场、校车候车亭、农家书屋的建设,村内绿化美化等,作为“第一书记”派驻单位的市科技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逢春节、中秋节等,局主要领导都会带领班子成员,看望村里贫困户,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甚至看到特别困难的群众还自掏腰包送上慰问金,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中。

市科技局领导走访慰问乌龙塘村困难群众

市科技局还把驻村工作作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来推进,局领导多次带领干部职工到乌龙塘村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市科技局组织干部职工到乌龙塘村开展义务植树后合影 

顾娟坦言,驻村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派驻单位和各级领导、同志们的大力支持。这也激励着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内工作中。

 市科技局联合民盟滨城区支部为乌龙塘村打造农家书屋

乌龙塘村被镇党委政府列为2017年度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顾娟与村“两委”班子积极配合,新修柏油路300米,整修排水沟700米,整修粉刷墙壁12000平方米、绘制公益宣传画600平方米,安装监控12个,重新安装照明路灯24盏……有效提升了乌龙堂村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培养了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看到一本厚厚的驻村日记,密密麻麻地写了三四百页。顾娟介绍,她的这本驻村日记包括村里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新上项目、低保户情况等等,甚至还有自己为村内休闲长廊等的建设设计的草图。

“两年的驻村工作,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支持,自己能参与到村里的建设、发展中,很多想法付诸现实,这段经历会让自己受益终生。”顾娟表示,还有不到一个月,在乌龙塘的驻村工作就将结束,她将带着这份热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责任编辑:王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