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全省助力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宋元瑞: 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推广“达人”

  • 2019-05-20 08:45:24
  • 作者:记者 罗军 通讯员 李欣
  •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我们现在的玉米每亩能打多少斤?”

5月5日下午,滨城区新型职业农民和种粮大户技能培训正在滨城和佳饭店举行,讲到玉米适期晚收的时候,主讲人——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宋元瑞问了一个问题。

“1200斤。”“我的也就1000斤。”大家七嘴八舌地应答得很热烈。学员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都是滨城区的种植大户。

宋元瑞说:“那按每亩1100斤可以吧。那大家算一算从玉米开花授粉到收获多少天?”

“40—50天。”现场有人回答。

“那就按45天算。1100斤的产量分到45天,每天是多少斤?”

“二三十斤”“25.6斤。”大家的情绪很高。

“对!这个账是算出来的,事实上也就是这么一会事儿,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在光照、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每亩玉米一天可产20—35斤的粮食。”宋元瑞接着往下讲,“玉米什么时候收呢?”

“农历八月十五。”“秋分。”

“按公历,9月20日。”

“对,也就是这个时候。”

“那大家什么时候种小麦呢?”

“国庆节吧。”“种早了容易旺长。”“有早的,有晚的。”大家纷纷回答。

“按10月5日播种可不可以?”

“差不多就这个时候。”

宋元瑞接着给大家算账:“从9月20号到10月10号是15天,每天增产25斤,大家算一算是多少?”

“375斤。”有人脱口而出。

“啊”“哎呦”“吆”……大家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对!这是大家一步一步算出来的,也确实就是这么多!”

“哎呦,这么多!”下面开始议论纷纷。

宋元瑞趁机说:“大家都是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都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土地,只要大家晚收半个月,100亩就多打3.7万多斤,200亩就多打7.5万多斤,1000亩就多打37万多斤。而且,晚收这段时间,大家不用多投农药化肥。”

大家在下面讨论热烈,仿佛发现了新的致富之路:“真没白来,以后晚收,一亩地就多收300-400元。”

像这样的培训,有课堂的也有田间地头的,宋元瑞每年都会讲三四十场。

宋元瑞,199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后,投身于农业技术的引进、创制、集成、推广等工作。

二十多年来,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引进推广了小麦宽幅精播、小麦规范化播种、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单粒精播、玉米适期晚收等重大农业科学技术,有效提高了我市粮食作物的播种质量、管理水平,周年粮食产量增12%以上,成本降低5%左右。

为解决我市粮食生产中的难题,他进行了多项技术创制、集成,经过大量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6项创新成果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种提高植物耐冻性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经相关企业转化后生产的产品“冬日暖阳”已上市4年,累计推广350多万亩,为广大种植户应对倒春寒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技术“一种含微生物菌剂的麦饭石粉杀虫药肥及制备方法”实现了以菌(微生物)代药、种肥同播,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简化了使用技术,抗病增产明显,经企业转化生产的产品“拌种硅”一经上市就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欢迎。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宋元瑞建立了滨州市小麦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群,里面有种植大户470人。此后,他又加入了十几个种植大户群,方便和大家交流,进行技术指导。

多年来,他参与引进、创制适合我市特点的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40多项,累计推广面积1100多万亩,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

宋元瑞荣获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市星火奖一等奖4项。主编出版专业技术书籍一部,有三项成果被山东省农业厅发布为全省的技术规程。因为成绩突出,被农工党山东省委授予“全省助力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单位考评为优秀等级。2018年获评“滨州市突出贡献技师”,被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聘为滨州市小麦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团长,被市农机局聘为滨州市农机农艺融合新作物技术指导组组长。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