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阳信刘庙社区党支书杨广勤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者

  • 2019-06-27 10:11:14
  • 作者:通讯员 翟成新 刘洪彬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6月26日下午,记者在阳信县刘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排练现场看到,载歌载舞的演员在认真排练庆祝建国70周年和“七一”党的生日文艺节目。刘庙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杨广勤告诉记者,该中心总投资62万元,社区合唱团、腰鼓队、舞蹈队、京剧社等经常在此开展活动。同时,经常开展文化讲座、书画培训课程、“社区艺家”、艺术青年社区志愿服务、青年艺术家十人联展等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这是刘庙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杨广勤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者的一个缩影。

杨广勤,男,回族,1957年10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滨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调研员,山东省民委民族委员会委员,阳信县河流镇刘庙工作片党总支书记,第九届和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八届滨州市政协委员,第九届滨州市政协常委,阳信县党代表。多年来,他扎根基层,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副县级领导干部,是山东省政协委员,滨州市、阳信县政协常委。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滨州市“劳动模范”,滨州市“十佳政协委员”,滨州市“平安滨州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30多次,多次得到山东省主要领导的接见和表扬。在杨广勤的带领下,刘庙村由原来的“穷、乱、差”逐步发展成为富裕、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涌现出民族团结的使者菅新刚、回族活雷锋杨广和等先进典型人物。

刘庙工作片是一个有10个少数民族村的工作片,穆斯林群众有7600多人。杨广勤上任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刘庙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彻底改变了刘庙的落后面貌。2001年协调资金120万元为群众安装了自来水,让刘庙1280户村民喝上甘甜的黄河水。2002年,协调市、县有关部门筹资360万元,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拆迁房屋263间,搬迁136户,铺设柏油路13、7公里。同年投资100万元建成刘庙回民中学教学楼;2008年投资160万元完成刘庙回民小学教学楼及配套设施建设。2018年投资62万元建成刘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在实践新时代文明工作中,杨广勤积极引导回族群众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业,培育出“鸿安”,“鑫源”,“亿利源”等一批知名企业。现在刘庙有各类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1家,超千万的企业百余家。杨广勤积极引导民族企业与汉族群众建立“公司+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培育了肉牛资源增加群众的收入。近年来,有2000多家汉族群众饲养肉牛从中受益,形成20多个养牛专业村。目前共有4000多名汉族群众长期在刘庙企业务工,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杨广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抓好社会稳定工作的关键,他及时处理各种矛盾,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各种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升级,为阳信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广勤带领党总支高度重视各类矛盾的处理,本着宗教事务无大小的原则,在处理群众矛盾时,大事小事一样对待,无论是宅基纠纷、邻里矛盾、夫妻矛盾、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都是第一时间介入,深入细致了解情况,耐心作通双方工作。多年来共处理各类纠纷1600余人次,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以来,杨广勤积极学习十九大报告内容,努力实践“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精神。从2018年10月份开始筹划建立“刘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多方筹措资金60多万元历时4个多月建立起高标椎的文化服务中心。

杨广勤长期扎根农基层工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经常深入群众,及时处理各种矛盾,切实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受到回汉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得到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原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张高丽,原国家民委党组书记杨传堂等领导先后到刘庙工作片视察指导工作。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在视察刘庙时动情地说;“刘庙的经济发展这么快,杨广勤同志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