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首届滨州最美警察”吴洪顺:带头研发“狱情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推广

  • 2019-12-13 08:54:03
  • 作者:记者 康曌 通讯员 商金鹏 张芳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他在全省率先研发“狱情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在押人员的分级分类动态管控;他坚持人性化管理,用一颗大爱之心在在押人员心底播撒下了敬畏法律、懂得感恩的种子。

他就是吴洪顺,1971年出生,2009年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市看守所工作,现任管教大队教导员,2019年获评“首届滨州最美警察”。

吴洪顺捐献造血干细胞。

带头研发“狱情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吴洪顺从部队转业到市看守所后,把军人特有的忠诚敬业担当带到了警队。2011年,他积极建议看守所研发“狱情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这在全省监所系统尚无先例。

部队通信兵出身的吴洪顺和几个同事承担起了这份工作。他们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将风险评估理念引入监所管理,覆盖每个工作环节,并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呈现。

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白天研究业务和数据库架构的构建,晚上自行设计铺装线路,不断试不断改,一连几个月连轴转,最终建成“狱情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在押人员的分级分类动态管控,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风险隐患,得到了时任公安部领导的肯定。

当年,全省监所管理机制创新现场会在滨州召开,全省推广该所的经验。这一年,吴洪顺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监管系统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用爱心播撒敬畏法律懂得感恩的种子,促使在押人员教育转化

看守所民警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涉嫌触犯法律,在高墙电网内等待法律的判决,他们极度渴望自由,在忐忑和自卑中期待重生。

吴洪顺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近10年,坚持人性化管理,用一颗大爱之心在在押人员心底播撒下了敬畏法律、懂得感恩的种子。

吴洪顺经常对年轻民警说,在押人员犯法了,法律自会惩罚,但我们要记住他们有尊严、有人格。正是因为对在押人员的这份尊重,吴洪顺坚持因人施策、宽严相济,从教育入手,从关心关怀在押人员案情、家庭和自身情况做起,逐渐打开在押人员的心扉。

2012年,15岁的王某因涉嫌盗窃被羁押在未成年人监室。羁押初期,他经常与同监室人员打架,让值班民警十分头疼。吴洪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与王某谈心,叛逆的王某终于告诉吴洪顺,他家是单亲家庭,母亲体弱多病,他因为太想家才控制不住与人打架。严厉管教也许能管住一时,但对未成年在押人员来说,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变才是管教的最终目的。

因为王某不符合家属会见的规定,吴洪顺想来想去,决定让母子两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经所领导同意,吴洪顺和同事们让王某对着镜头向母亲报了平安,又驱车到王某家中走访,送去米面和油,让王某的母亲录下了对儿子说的话。看到母亲的视频后,王某放声大哭,向吴洪顺保证好好改造,出去后好好孝敬母亲。

近年来,吴洪顺专门研究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先后有14名未成年在押人员被成功教育转化。

针对涉黑恶犯罪嫌疑人,摸索出新的应对举措

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滨州各级公安机关闻令而动,迅速掀起斗争高潮。吴洪顺立足岗位,积极投身这项中心工作。随着专项斗争的深入,与之而来的是看守所在押人员持续增长、工作量成倍增加。在押人员数量一度达到了看守所历史最高值。

这些涉黑恶犯罪嫌疑人的入所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难题,甚至出现了打架斗殴、挑头闹事等情况。吴洪顺针对这些新情况,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他先后多次组织开展集体教育大课,讲清法律、讲清政策、讲清要求,制定奖惩措施,动员大家积极检举提供涉黑恶线索;另一方面,针对性出台“严禁吵监闹监、严禁拉帮结伙”等“20禁”规定,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对各类苗头性问题露头就打,有效震慑了涉黑恶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保持了监所良好秩序。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