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新春走基层|“铁腿猪倌”池永强:一切正在改变

  • 2020-01-21 19:33:22
  • 作者:记者 荆常忠 通讯员 姬广鹏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路不熟的原因,即便有导航,还是在接近10点时才赶到池永强家——博兴县湖滨镇柳王村。

他的家在村外,乡道旁边。从乡道上望过去,是三间砖房,没有院子,房前搭了简易棚,在靠路的一侧还有一间板房。另一侧是一排猪舍。据博兴县残联的同志介绍,池永强去年卖了50多头肥猪,收入不错。

我们下车时,池永强夫妇领着女儿站在车旁迎接,握手时发现永强虽然穿着假肢,背也有点弯,但是手很有力。

走进屋子,看到的是简单的家具,中间生着炉子,温度还可以。炉子旁边堆着干蒲草、藤条,还有一只没完工的蒲团。同样身有残疾的妻子在帮助丈夫养猪之余,就在那间板房里理发,客人都是附近村里的乡亲,没有客人时就坐在火炉边做草编,产品由永强在网店售卖。夫妻俩都是闲不住的人,零散的时间都被利用起来了。

坐定,听池永强说起了这些年来的经历。按农村说虚岁的习惯,到年就四十了。二十年前在市残联的技能培训班上认识了妻子,妻子学理发,自己学无线电维修。2003年结婚,婚后两人在济南打工,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打工收入也不高。几年后回老年,买了辆车拉“刨花”,一袋30斤、50斤,老公装车、开车、缷车,妻子帮客户往鸡棚里扛,累,有收入,客户慢慢多了,一月能赚两千块。6年前有了女儿后,便是永强自已干,妻子照顾孩子,有空就做草编。赚不多,日子紧紧巴巴。两年前借钱买了两头母猪,开始养殖,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但是两口子差点放弃。那是台风“利奇马”带来的水灾,房子进了水,猪舍里的水一尺深,小猪仔仰着脖子才能呼吸,刚生产完的母猪站不住,只能躺在水里。一窝猪仔只成活了3只。“当时真想不干算了”,永强的母亲在旁边说。

后来县残联、镇残联和扶贫办的同志和乡亲们都劝,坚持干吧,以后总会好的。其实永强夫妇也不甘心,七八头能产仔的母猪都是财富,再试试,再差也比“拉刨花”强吧。

没想到的是,水灾过后,猪肉行情飞涨,一窝猪仔能卖上万块,一头肥猪四五千。到了去年10月份,卖了几窝仔,两个人商量着用收入的钱建了一间更大的新猪舍。

“明年我能养150头肥猪”,谈话间永强向我们透露了他的小目标。并且掰着指头给我们算,有了新猪舍,八头产仔的母猪,每头母猪一年产两窝仔,平均每窝10只,这就是160只。只要养的好,出栏150头绝对没问题。而且还有新留下的两头母猪,明年也开始“打栏”了。

我们提出去猪舍看一下,永强让妻子拿来口罩,领着我们进了猪舍。

猪舍中间有一条窄窄的过道,两边分别是一间一间三米左右的小格子,小格子就是猪的生活空间。顺着过道,一边走一边听永强介绍,这头“大白”有猪(怀孕)了;那头“长白”正月里就要产仔;这头600多斤重,产的仔个头大成活率高;那一头去年一窝生了十八只,小的像老鼠,要捧在手里喂奶;这是刚留下的两头母猪,明年也能“打栏”……

再往里走就是新猪舍,大部分都空着,只有二十几只半大的猪仔,集中放在两个房间里,一见我们过来全都挤在墙角仰着头看我们,哼哼着,象是讨要夸奖的小孩,明显比那些母猪活泼。

永强说这些猪仔不卖了,今年春天就能出栏,就算价格不如今年,收入肯定也很可观。

看了一圈,我们开始往回走,可是当我们走到门口,永强两口子却没有跟上来。回头一看,他们干起了活,原来他们看到小猪们弄脏了猪舍,顺便打扫一下,妻子拿着水枪站在过道里,永强翻进里边拿着扫帚用力扫着。小猪拱着永强的裤腿,不时露出裤子里的假肢,溅起的污渍也沾满了裤子,为了迎接我们特意穿的衣服,瞬间变了模样。

“以前永强虽然是残疾人贫困户,但是他从来不要求救济,总是在努力寻求改变,理发、拉刨花、开网店、做草编,受累也用心,现在已经脱贫,还被评为残疾人创业之星。”在这个间隙,县残联的同志夸奖起了永强。

“还不是政策好,你们帮的好,免费培训还给奖励。”永强直言到。但他总觉得没干好,没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还好一切正在改变,今年过年心情肯定不一样,去年收入好,刚上小学的女儿成绩也不错,母亲身体很好,还能帮着给猪接生。这一切都让永强很欣慰。

婉拒了吃饭的邀请,准备离开时已经接近下午1点,我们坐在车上,回头看到房门前的一家人,夫妻俩站着,中间是奶奶坐在凳子上搂着孙女,瞬间感觉一家人的美好其实很简单,也许只是祖孙俩的低语,和夫妇俩无声的默契。

这一天是1月17日,腊月二十三,小年。

责任编辑:王宗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