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州抗疫先锋夏娟娟:驰援武汉,有幸不辱使命;再回齐鲁,努力不负韶华

  • 2020-05-28 10:57:00
  • 作者:记者 郭文璐 刘永恒 实习生 曹安然 报道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5月27日,滨州市举办抗疫先锋先进事迹报告会,6位抗疫先锋代表,用最朴实的语言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战“疫”中最难忘的经历、最感人的故事、最深切的感受。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山东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夏娟娟以题为《守护生命,青春无悔》作报告。

58天的援鄂之行,她哭过,笑过,更感动过:78岁老奶奶出院时的三鞠躬,退休大叔记录下的103位队员的名字,武汉人民的十里相送的真情驱散了病区轮轴转的疲累;作为医院领队,医院及战友的信任、支持给予着她前进的动力;凯旋之日,骑警开道,彩旗烈烈,人山人海,各位领导与家乡人民以最高礼仪迎接队员归来,更让她感到无上荣耀和万分感动....

现将抗疫先锋报告全文奉上,以飨读者。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山东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夏娟娟

我是夏娟娟,来自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是急诊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我发言的题目是《守护生命,青春无悔》。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节日的欢庆祥和。根据省、市安排部署,2月2日,我作为第三批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经过短短两天的院感培训,于2月4日晚,医疗队紧急进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西病房。该院区是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

进入病区才真正知道我们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不足两天的时间里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6人,其中,39人病重,4人病危!一个班下来,感觉比平常ICU一天的工作还累,头颈部疼痛难忍,胸闷恶心,双腿如千斤重。近视镜套上护目镜,近视镜紧靠着眼睛、贴着睫毛,眼压升高、异常胀痛,护目镜里的雾气逐渐形成水滴,有时会滴进眼睛里,我们只有不停地调整视线角度,尽量靠近操作部位,才能从仅有的缝隙中寻找最好的操作视野。穿刺、采血、记录体征,这些平常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变得异常艰难。但是,困难再多,多不过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困难再大,大不过我们的勇气和担当。

初到武汉,由于语言习惯不同存在着沟通困难,特别是老年患者,方言较重,我们积极向同济医院老师学习当地方言,加强与患者沟通,尽可能地缩短与患者间的距离,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并投入战斗。我们病区37床的一位严大爷,初见他时,病情危重,精神萎靡,空洞的眼神,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对生命的绝望和求生的渴望。我们根据大爷的情况制定并实施营养管理和日常锻炼计划,每两小时帮助大爷进食肠内营养,每日协助大爷床上活动,进行呼吸锻炼。渐渐地,大爷撤掉了呼吸机,从高流量逐渐过渡到鼻导管吸氧。病区关闭前的一个夜班,大爷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说“孩子,你终于能回家找妈妈了,你们的付出我都记在心里,武汉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告诉大爷说:“大爷,您要好好吃饭,早日好起来,到我的家乡山东滨州,我请您吃您爱吃的带鱼和水饺!”隔着双层手套,大爷攥疼了我的手。我知道,那是重生的激动!刹那间,一个个感激的眼神浮现在我的面前,泪眼模糊里,我不由地攥紧了大爷的手。那一刻,我觉得,只要帮助他们战胜了病魔,笨重的防护服、模糊的视线、干裂的嘴唇、刺疼的压痕、湿透的衣服、思念的泪水,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是在一个飘雪天出征的,是最晚一批返回的。58天的努力和付出,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出院,我深切体会到护士这份职业的神圣,明白了护理的责任与担当。病房里一位大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甲状腺癌、糖尿病深深折磨着她,新冠肺炎更是让大姐倍感痛苦,内心的焦虑与恐惧像一座大山,压得她透不过气。除了需要治疗,大姐同样急需亲情的陪伴与心理的疏导,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治疗护理的同时,我们尽可能的抽时间陪伴她,鼓励她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医护人员有信心。我们一点点见证了大姐病情的好转,大姐告诉我们说“我有儿女要养,有父母要孝敬,有老公要陪伴,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努力”。大姐出院的那一天,她走到门口后,突然转过身来,向我们深深的鞠下了身子。那一刻,我们的眼睛湿润了,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岗位职责常常是模糊的。有时会协助后勤保障组老师接收、分发物资;有时会协助领导收集统计医疗队相关信息;上班时要将所需物品递到需要的患者手中。看到战友们拿到紧缺物资时脸上洋溢的满足笑容,看到患者充满感激的眼神,觉得自己的辛苦和劳累都是“甜蜜的”。我们秉承着滨州人的善良淳朴,保持并传递着滨州医务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与武汉人民齐心协力,并肩作战。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我所在的山东省第三批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接管的C7西病区于3月26日关闭,累计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96人,其中重型77人,危重型19人,累计治愈81人,转出12人,治愈率与出院率均位于各治疗组前列,实现了“零感染、无意外”,展现了滨州医务工作者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有人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只是千万医务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选择挺身而出;在湖北人民遭受疫情苦难时,选择尽己所能,用生命护佑生命,秉承滨州医务工作者的信念与责任,践行“救死扶伤”的天职。

此次武汉之行,我深切感受到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万千党员在国家危难时冲锋陷阵、勇于奉献。同我一起战斗在一线的党员同志主动要求作为第一批次进入污染区,吸痰等高风险操作时总有他们的身影.......这些深深地激励着我、感动着我,我不由得想跟随并向他们看齐。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2020年3月19日,我一生终将铭记的日子,那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读入党誓词时,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因为这不仅是我们面对病毒的态度和决心,更是面对病毒不顾生死的宣言。

在武汉,我们来自省内22家医院的135人组成的医疗队,为着共同的目标,在最短的时间里整合成一支敢打必胜的英勇队伍,大家互相打气加油,互相关心照顾。不管谁遇到问题,只要在微信群里一说,立刻就会得到回应。我们滨医附院的5名队员同样如此,同进步,共甘苦。下夜班回来看到队友早已给准备好的早饭,疲惫消失了大半,一根香肠哪怕再小,也会分成5份。我们每天相互鼓励,说着待疫情散去大家携手回家的话,两个多月的相处,我们早已不只是战友的情分,而是多了浓浓的亲情在里面。战友情,兄弟情,姊妹情,我们有着过命的交情,一辈子难忘的记忆,我们滨州人是团结向上的“一家人”。

常常有人问,你们医疗队工作之余干什么?对于我,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在房间,翻看着手机里的相册思念家人,想念妈妈做的饭菜。58天的夜里,有着将近50天的失眠,看过武汉白天的太阳,也见过武汉凌晨三点的星空。到达武汉初期,由于物资的短缺,一个鸡蛋、一个四喜丸子般大小的菜包,是我们的早餐,两三口吃完,翻遍房间却再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天气转暖的日子里,不等进入病区工作服就早已被汗水湿透,种种不适席卷而来......那一刻,真的非常想家,想念家人同事;想念滨州的蓝天、白云;想念往昔平凡的滨医附院。面对这些,我们却一笑继而坚强,依然乐观面对,从未言弃。在摘掉护目镜,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永远是孩子般开心踏实的笑脸,我们都是内心坚强的孩子,心中有爱,温暖如太阳!

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们哭过,笑过,更感动过。78岁老奶奶出院时的三鞠躬,退休大叔记录下的103位队员的名字,武汉人民的十里相送让我们感动;作为医院领队,医院及战友的信任、支持让我感动;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刘家义书记为每批队员送行,亲自迎接我们回家;佘书记、宇市长致信我们滨州市援助湖北医疗队全体队员,家乡的领导和人民对我们的牵挂,对我们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在武汉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家的温暖!凯旋之日,骑警开道,彩旗烈烈,黄河五路人山人海,市政广场欢声雷动。佘书记、宇市长及各位领导与家乡人民以最高礼仪迎接我们,让我们感到无上荣耀和万分感动。此刻,我为自己是一名山东人、一名滨州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那一刻,“0”是我们最喜欢的数字,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无以言表,因为,我们参与了这个“0”的形成。此刻的我也已归“0”。出发时的激动与不安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的理解与体悟。我不会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在美好的岁月里,我会努力做一个好医生,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今天,永远是余生里最年轻的一天。或许工作很累,但还好,我们还是集体中的一份子;或许父母很唠叨,但还好,我们还能作为孩子被他们疼爱;或许孩子很调皮,但还好,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健康幸福的身影。

若问这一次风雨兼程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守护生命,青春无悔!

驰援武汉,有幸不辱使命;再回齐鲁,努力不负韶华。愿以吾辈之青春,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为“富强滨州”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