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胡集镇陈集村“第一书记”巩乃宁: “三步走”蹚出帮扶村“蝶变”之路

  • 2020-09-24 10:14:15
  • 作者: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初宝瑞 王军 宁红波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巩乃宁到齐发果蔬调研香菇产业,了解香菇种植流程。

沿着滨惠大道一路西行,在距离滨州30分钟左右车程的地方右转,就到了惠民县胡集镇陈集村。

9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陈集村网格党支部,只见村民们正在党支部大院外围和院内安装健身器材,村里的几位老年人在路对面坐着马扎看热闹,时不时地问问安装的是啥器材,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原来,这是市委市政府政研室驻陈集村“第一书记”巩乃宁协调有关部门为村里新建文化健身广场,所有器材即将安装完成。再过两三天,陈集村的村民们就又多了一处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自2019年7月驻村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巩乃宁通过抓党建引领、强基础设施、补文明短板,逐渐让陈集村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实现“蝶变”,不仅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更让贫困群众切实得到帮扶,村民的文明生活状态日益凸显。

抓党建引领,为软弱涣散村“铸魂”

改造升级后的陈集村泵站。

陈集村位于滨惠大道沿线,村庄大,人口近两千人,以粮食种植为主,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缺少特色产业。

巩乃宁入村就职“第一书记”后,首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上门入户,对全村进行摸底走访,了解村民对村庄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建议。摸透村庄发展“基本盘”之后,她积极和派出单位——市委市政府政研室领导班子汇报,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计划。

强村更需领头雁。在巩乃宁看来,这个“领头雁”就是村党支部。想要让陈集村实现涅槃重生,必须要改变原先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状态,打造一支在群众中说话有人听、有困难能往前冲的党员队伍。

“村级党支部是引领村庄发展的硬核力量,它应该像一面党旗一样立在村里,让群众看到党支部在干什么、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进而凸显党员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全体村民为村庄发展出力。”巩乃宁说。

为此,巩乃宁着手健全完善党支部的党员管理、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多项制度,并突破陈集村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的“瓶颈”,新发展5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党支部输送新鲜血液,化解老党员多的问题,实现了村内党员队伍老中青梯次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在市委市政府政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巩乃宁在陈集村“两委”办公室打造了党建多媒体活动室,不仅安装了多媒体党员视频学习设备,更打造了党建宣传栏,实现了制度上墙。另外,针对陈集村党员外出务工多的实际,巩乃宁牵头建立了“陈集村党员交流微信群”,关于村内发展的规划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和党员们进行交流,不仅化解了流动党员疏于管理的问题,更实现了党员线上集聚、共话村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党员凝聚力。

今年疫情期间,陈集村有8名从湖北回来的大车司机。为做好村内疫情防控,巩乃宁和村党支部成员不等不靠,始终冲在防控第一线,不仅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对村内主干道进行巡查、轮流带队在村口执勤,更上门对8名湖北返乡人员做思想工作、为他们搞好后勤服务。其间,巩乃宁不仅通过市委市政府政研室为陈集村协调了1000公斤消毒液,更联系爱心单位和企业将村民王叔泽家3万公斤滞销的芹菜售出。前有党员冲在一线,后有党支部的强有力支撑,确保了有两千人口的陈集村平稳度过疫情高风险时期。

强基础设施,为发展困顿村“健骨”

 

泵站改造升级后,巩乃宁又开始谋划产业发展。

理顺党员队伍后,帮企扶村成为巩乃宁的心头大事。 尽管陈集村地处滨惠大道沿线,紧邻惠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陈集村始终没有实现大的发展,村集体年收入多年维持在16万元上下,村内更无叫得响的产业品牌。为解决这一难题,以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贫困人口脱贫,巩乃宁决定先从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入手,为陈集村“强筋健骨”,继而服务村庄发展。

巩乃宁首先瞄准的,是修缮改造村里的泵站。陈集村是个农业村,但常年依靠紧邻徒骇河、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泵站进行农田灌溉,不仅设施老旧导致灌溉不畅,更因泵机、电路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巩乃宁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并在派出单位市委市政府政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带领村民对原有的老旧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更新泵机、电路,对原有泵房进行修缮,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为农业灌溉打下了坚实基础。“泵站升级改造后,不仅能充分满足陈集村村民的农业灌溉需求,还能辐射周边几个村,甚至可以实现村集体‘租泵增收’,可谓一举多得。”巩乃宁说。

泵站加班加点“换新”,在巩乃宁的积极协调下,陈集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也提上日程。在巩乃宁刚入村时的走访中,群众向她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庄线路老化、稳定用电没有保障”的问题。经了解得知,由于陈集村面积大、人口密集等原因,村里已经30年没有进行过电改,导致村内线路严重老化。为突破安全有序用电这一影响村庄发展和村民幸福生活的“瓶颈”,巩乃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跑断腿、磨破嘴”,终于让陈集村入选惠民县2020年电网改造名单。目前,陈集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正在有序进行,整个工程预计投资300万元,完工后将彻底消除过去村民“刮风下雨怕停电”的尴尬局面。

有了水、有了电,产业发展不能断。通过分析陈集村特殊的区位优势,巩乃宁决定抓住“大健康”“大保健”的行业风口,同比邻的山东惠民齐发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鼓励村民学习种植香菇,延伸香菇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谋划发展劳务用工业务,为临近企业提供劳务输出。

目前,在巩乃宁的积极协调下,陈集村和齐发果蔬签订了“定向用工协议”——企业在租赁陈集村土地发展香菇产业的同时,优先从陈集村选聘劳动力。此举不仅让村内劳动力,尤其是贫困户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陈集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实现了大幅增长。

补文明短板,为村民幸福美好生活“添彩”

巩乃宁在齐发果蔬调研香菇产业发展。

“在我看来,硬件强只是帮扶村庄发展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扶贫先扶志’,让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实现村庄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富足。”巩乃宁说。驻村一年多来,在积极协调资金健全完善陈集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她坚持为村民“补精神之钙”,补齐制约村庄发展的文明短板。

一年多来,巩乃宁积极协调市人民医院卫生医疗队、沪滨眼科医疗队,多次进村为村民送健康;协调市残联进村为因残致贫困难群众送去专门辅助器材,为村里一位10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申请到省残联的免费更换耳蜗项目。为提高村民保护留守儿童的意识,她特邀请星火义工创始人牟玉霞进村,为村民作“女童保护”专题公益讲座;春节期间,她积极协调市红十字会和爱心企业“寒冬送温暖”,为困难群众送去包括米、面、食用油、电热毯、棉被等物品在内的“温暖箱”。

其间,巩乃宁在市委市政府政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打造了陈集村“农家书屋”,目前图书已达600余册;联系市歌舞团、市京剧团、惠民县歌舞团“送戏下乡”,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协调专项资金,为陈集村绘制了15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普法宣传墙;联系公安、科协等部门进村举办科普宣教活动,提高村民反邪教、学科学的意识……而文章开头提到的文化健身广场,也是巩乃宁为陈集村补文明短板的具体实践。

“根据规定,我驻村帮扶两年,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半,这让我心里很急,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怕来不及。这两年时间里,我想实实在在为陈集村的群众干些实事儿,不虚度光阴,也不留下遗憾。”采访最后,巩乃宁说。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