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抗美援朝老英雄赵茹“四世同厂”:从战场到“沙场”,从军人到工人

  • 2020-11-14 18:56:26
  • 作者:记者 刘清春 通讯员 王璐琛 侯方辉
  • 来源:滨化工会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编者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了中国国土之上。危急关头,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1950年10月份,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也是滨化集团投产运行50周年,有幸采访到滨化集团的抗美援朝退伍老兵赵茹,讲述他一家四代在滨化的故事,见证了滨化集团5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你看我年轻那会儿也挺帅的啊,不胖不瘦,一米七五的个子,多标准”。90岁的赵茹拿着他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军装照,给我们讲着。

70年前的黑白照片中,“20岁的小伙子”精神焕发,一身军装,头戴棉帽,穿着胶底鞋,挎着小手枪,脖子上挂着望眼镜,身型笔直且硬朗。

这个人就是赵茹,滨化集团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老英雄。“1951年,村里动员年轻人参加抗美援朝,我是第一个报名的。”赵茹饱含着激动的心情,骄傲地说道,“我们从德州上了火车,分到部队当炮兵。训练了三个月后,又坐上火车一头扎到朝鲜去了。”

老爷子先后参与了白头山阻击战、鱼云山13个月防御战、1952年第二次反击战、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战功赫赫,深藏功名。

“我身上也负了伤。” 老爷子挽起裤腿,脚踝处一片深浅可见的炮弹碎片划伤的伤痕。“这里让炮弹皮子划了一下,当时水泡的肿得很大”。他说,“打仗打得都有经验了,每次听见炮弹皮刷刷地响,就听着炮弹皮的声音‘躲着’走”。在白头山阻击战上,因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死伤惨重。“死的人一片片,都不忍心看。我们连队上去的时候有160多个人,活下来的只有17个人。步兵连队一支队伍240人,战争结束只剩下1个人。”

“我的儿子、孙女、重孙女,都是滨化人” ,老爷子每当谈起“四代滨化人”,就骄傲地合不拢嘴。

老爷子在1954年离开朝鲜,1969年11月,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回来的第一站就是北镇化工厂,担任过当时厂里临时领导小组成员、革委会常委、工会办副主任等职务。

当时的社会环境艰苦,基础设施落后,整个北镇化工厂周边全是土路,乱石头、杂草丛和错乱种植的树木,可谓是寸步难行。“化工厂一来什么样?刚建厂,连个院墙都没有,只有一间孤零零的传达室。”老爷子说着滨化建厂初期的样子,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说着领导班子里每个人的名字。

那会儿要资源没资源,要钱没钱,在那片尘土飞扬、一无所有的土地上,老爷子带着打仗时的机灵和干活时的韧劲投身到了化工厂的初期建设中,修建院墙的砖头都是用坟场挖出的青砖,东拼西凑才勉勉强强把厂区的外墙建好。

那时候,化工厂一共一百多名员工中,有刚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有复员军人,有当地的操作工人,大家拧成一股绳,干劲十足,没白没黑地为投产做准备。

1970年,赵茹的二儿子进入北镇化工厂氯碱车间,当时,厂内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全厂正热火朝天地为氯碱装置开车做准备。“氯碱装置开车前所有人都是几天几夜没有回家,所有的努力终于换来一次性开车成功。” 老爷子每当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

1970年10月22日,滨化历史上第一个年产2200吨烧碱装置一次试车成功。这一天,成为滨化的厂庆日,永载史册。

在第一次创业的艰苦环境中,企业开始筹建6000吨/年氯醇法石油裂解装置,1974年10月,装置顺利投运,生产出合格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并开始应胜利油田要求生产破乳剂。石油裂解项目与滨化共同起步,成为带动滨化烧碱、助剂、炼油和环氧丙烷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凝聚了滨化人艰苦奋斗、尽职敬业的创业精神。从石油裂解到助剂起步,饱含了老一辈滨化创业者的辛勤付出和汗水,这是一个时代的回忆,更是所有滨化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进入90年代,运行十余年的炼油板块逐步起势,1991年,赵茹的孙女进厂,那时候的滨州化工厂,正赶上石化新区建设,公司急需催化裂化的装置专业技术人员,她被派去石油大学、济南部队装甲兵炼油厂和菏泽东明石化厂学习。回到公司被分到催化车间筹备开车工作。他孙女讲起这段经历,总是满满的骄傲。“石化新区开工建设求速度,保质量,讲创新,克服种种困难,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3年的工作量,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

1992年新建15万吨/年常减压装置、7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1.5万吨/年气分装置及新厂区配套装置,陆续一次开车成功。在这期间,滨化成为滨州地区第一家利税突破2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

2016年,赵茹的重孙女大学毕业后,跟随着长辈们的脚步,成为“化四代”的第四代滨化人,作为氯碱车间化验工段的一名化验员,认真地完成每一天的样品分析化验。

“做事要踏踏实实,做人要本本分分”。这是赵茹的家风,一直被子孙后代传承着。

从战场到“沙场”,从军人到工人。如今,那个英姿飒爽、雷厉风行的赵茹已经90岁了,那段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日子他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美丽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滨化。向保家卫国的战士致敬,向为滨化付出的一代代人致敬!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