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黄升镇67岁农家女:织出百种花色老粗布,“织成”市级非遗传承人

  • 2021-09-27 20:18:08
  • 作者:通讯员 孟令旭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7月16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布的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沾化区黄升镇大姜村的姜花格名列其中,这也是去年10月20日,以姜花格展示技艺素材上报,黄升镇四扇缯老粗布手工纺织技艺获得《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公告》后,个人获得的新的殊荣。

姜花格一家三口互相配合织四扇缯老粗布。

刷机

姜花格在牵机

姜花格生于1954年,今年67岁,只上过小学一年级,从小就看着母亲纺线织布,但个人真正学会织老粗布时间比较晚,以前她丈夫在外面做木工,她自己在家管着孩子种着地,日子也过得不错,有一次帮着邻居刷机,并在邻居家学了一下织布,心灵手巧的她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活,说闺女长大了正好给孩子织布做嫁妆用。说干就干,她让做木工的丈夫买来木材,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台织布机,因为吸收了老式四扇缯织布机的长处,姜花格的丈夫这台织布机明显看着小巧,但更实用,使人长时间坐着织布不那么辛苦。

姜花格在织布。

姜花格的女儿姜春霞晾晒家中新做好的老粗布床单。

一开始,姜花格利用农闲时间织一两“机”布,花色只有囍字和反花等,后来她去一个在城里工作的亲戚家做客,看到人家床上的老粗布床单花色很漂亮,而且这么个床单价格也不低,心灵手巧的她回家后就开始琢磨新花色,通过不同颜色的经纬线调配花样。几年下来,居然新创了上百种新花色,织出的老粗布做成床单后,成为临近几村结婚、串门的“新宠”,而且吸引了好多城市的客户开车前来选购。

展示家中新做好的老粗布凉席。

姜花格说,通过多年摸索,她所织的四扇缯老粗布区别于传统二扇缯老粗布有两大特点:一是原料纯天然,她家四扇缯老粗布所用原料为纯棉线,区别于现在市场上其他老粗布所用的掺杂化学材料的非纯棉线;二是她自己完成牵机、复引、刷机、递缯、投柱、织布等多道工序。每次织布时,用四扇缯织布机的四根脚蹑,每次两脚踏两蹑,则两缯下,经面形成织口,纬线穿梭如同平纹布的织法,而后拉动绳框拍击纬线。提花布操作工艺简单但编制程序复杂,经线与纬线不再是一上一下的简单编织,同时踏下两根脚蹑牵动两缯下决定了经线以四线为单位,四根经线两两之间可以产生出多种组合变化,进而织出不同的花式,纺织技艺的创新使老粗布产品图样更加多样化、质地更为柔软、穿着更为舒适。织140米长的一“机”布,大概需要18斤经线,还根据需要不同颜色的纬线17斤,通过不断变化纬线颜色和心中熟稔的技艺织出不同的花色。

省文化馆非遗办主任王福成到姜花格家调研资料照片。

“我把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四扇缯老粗布注册了‘姜花格’品牌后,很多城里人慕名到我家买老粗布床单等产品,单价也有了提升,增加了我家的家庭收入。”姜花格说。因为质量高和品牌效应,“姜花格”品牌的老粗布床单单价比以前增加了百分之十以上。

姜花格的四扇缯老粗布纺织技艺吸引孩子们来参观学习。

姜花格的老粗布质量高卖得好,也有她丈夫姜花营和女儿姜春霞的功劳。

原来,四扇缯老粗布织布时要分经纬线,经线就是刷机刷出的主线,梭子来回穿梭带动的就是纬线。而梭子里的纬线“长穗”以前是靠手工做的,一般每人每小时也就做四个“长穗”。喜欢研究的姜花格丈夫姜花营也年近七旬,每天做的“长穗”供不上妻子用,还要妻子停下织布和他一块做“长穗”,慢慢他厌倦了这种手工做“长穗”,于是通过观察后,他找了几米废角铁,又找人焊了个铁架子,接着又淘了两个废轴承,找了个木头轮子和旧皮带,三弄两弄还真做成了个手摇“长穗”机子,一共花了不到60元。通过实践,手摇机虽然比人工快多了,但稳定性不太好。于是姜花营又增加了两个小轴承,现在这个小机械每小时做30个“长穗”不成问题,已经达到了原先8个人工工作量。

姜花格的女儿姜春霞通过手机帮助母亲售卖老粗布床单。

作为姜花格的女儿,今年39岁的姜春霞从十岁就开始跟着妈妈学织老粗布,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把技术学的炉火纯青了,后来外出上学、做化妆品生意,现在又在县城开了一个面积近百平米的“喜欢里花艺生活馆”,生意也很不错。但她仍难以割舍对老粗布的喜爱,平时就带着孩子回家帮着妈妈刷机、织布。在2016年9月份的省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姜春霞还到现场帮着妈妈进行展示表演和讲解,所带去的老粗布床单、凉席被抢购一空,交易额上万元。

2019年3月21日,省文化馆非遗办王福成主任来到姜花格家,观看了生产过程和产品,对该工艺给予积极评价,当前,市、区两级文化馆积极把四扇缯老粗布向上级推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春霞也看到了商机,除去和东营等地微商联系网上销售外,一有时间帮着妈妈直播卖货,希望通过各种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四扇缯老粗布并喜欢上老粗布系列产品,带动更多的家庭妇女参与进来,为当地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当前黄升镇从事四扇缯老粗布生产的农户已达200余家,老粗布产业每年为群众增收300余万元,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之一。黄升镇因四扇缯老粗布手工纺织技艺推广突出,在2020年6月12日获得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乡镇。

附:四扇缯老粗布简介

四扇缯老粗布制造过程全部采用手工,由多种颜色和经纬线织成不同图案,一般有喜字、反花等20多个花色。四扇缯老粗布手工纺织技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二扇缯老粗布手工纺织技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据《沾化县志》载:元末已将,山西、河北移民大量迁入,建村299个,遂异地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手工技艺得到很好传承和发展,素有“民间手工技艺之乡”的美誉。明清两代,在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下,老粗布手工纺织成为家家户户农村妇女必备手艺,同时,老粗布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手工纺织技艺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由手艺精湛的老艺人在传统二扇缯老粗布手工纺织技艺基础上,创新发明了四扇缯老粗布手工纺织技艺。

责任编辑:张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