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淄角镇扶贫重“造血”脱贫路上扶群众一把

  • 发布时间:2018-07-12 16:24:46  星期四
  • 197
  • 来源:智慧惠民

淄角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不断培养贫困群众的造血意识,提高群众的造血能力,严格落实脱贫政策,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探索创新脱贫攻坚模式,采用六个一模式,蔬菜产业扶一批,规模企业帮一批,第一书记帮一批,土地流转扶一批,光伏发电助一批,政策落实兜一批,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过程中,淄角镇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激发群众脱贫热情、聚焦扶贫力量,树立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主动谋求发展出路,积极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增收,提高经济收入,实现真正的脱贫摘帽。淄角镇后李村李兴民一家,就是在被帮扶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政策东风,自强不息,开启了艰难而幸福的脱贫征程。

李兴民的奶奶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父亲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妻子患有遗传性疾病,常年腰腿疼,近年又查出股骨头坏死,更需常年吃药,孩子还在上小学,家庭贫病交加。2016年4月份通过大走访大调研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扶贫干部多次到他家走访,了解到他有种大棚蔬菜的意愿,但是没有资金和勇气,扶贫干部鼓励他们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制定了帮助他们建蔬菜大棚的扶贫方案,经扶贫办研究镇党委审核,认为可行性较强,就按方案实施了帮扶。

经过多方协调筹集资金,2016年12月,李兴民家的第一个大棚建成,在他们急需资金的时候,镇扶贫办将十村联合大棚、十村联合光伏收益进行了及时分配帮扶,分两次为他们家发放了15580元扶贫款,为他们借了燃眉之急,也让他们增强了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李兴民在大棚里种了两茬黄瓜,一家起早贪黑在大棚里忙活,几乎天天从凌晨四五点干到晚上九点多,妻子赵俊霞身体不好,干几个小时就得休息,但是这也阻挡不住他们对美幸福生活的向往,俩人辛勤劳作,第一年就收回了建大棚的成本。

李兴民的妻子赵俊霞说:感谢镇上,感谢俺村里,感谢领导帮助扶贫这个户,不是他们帮助,俺这个户就一直这么贫困下去了,俺身体不好,俺对象没有文化,出去打工人家都不要他,家里还有两个老人一个孩子,别的也没有啥收入,幸亏镇上给俺一块儿扶贫资助,建起这个大棚来。以前看见人家种大棚,贫困户没有那么多资金,制不起来,俺对象挺着急,后来资助了俺钱,去年建了个大棚不到2亩,挣了四五万块钱,今年俺对象想再扩建一下,这不承包了人家的地再建一个大棚。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他们家的黄瓜棚旁边,李兴民正干劲十足的和工人一起建新的大棚,新大棚比原来那个大了一倍,还打算种黄瓜,他们说种黄瓜稳当。

赵俊霞说:这个大棚有收入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感谢领导们对我们农民的帮助,通过帮助我们,我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我们会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王宗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