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高新区建强第五支扶贫队伍 精准对接175户贫困户

  • 发布时间:2019-10-09 08:40:50  星期三
  • 459
  • 通讯员 杜盟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先后组建了区直党员干部、医生、教师、街道党员干部四支帮扶队伍,不仅大大提高了帮扶成效,更增进了干群感情。但随着扶贫工作不断深入,鳏寡孤独等“老病残”群体的日常生活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为此,高新区组建了“第五支”扶贫队伍,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动贫困户的“身边人”,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助餐助洁、跑腿代办、精神慰藉、扶贫扶志等服务。

目前,高新区18个农村社区119个网格党支部都有“第五支”扶贫队伍。分成175个帮扶小组,根据贫困户需求,精准对接175户贫困户。

开展主题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小营街道台西刘村,党员带头加入“第五支”扶贫队伍是一个必选项。“为了让‘第五支’扶贫队伍发挥最大作用,我们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做了两个结合。”台西刘负责人刘观港说。一是把“第五支”扶贫队伍和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相结合,村内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加入“第五支”扶贫队伍。二是把“第五支”扶贫队伍和日常工作相结合,台西刘村施行“街长制”,全村共有5个片区长、11个街长,按照就近原则,优先选派片区长、街长为本辖区贫困户的“第五支”扶贫队伍帮扶成员。为实现精准帮扶,台西刘村还成立了“第五支”扶贫队伍工作专班,按照贫困程度将贫困户分为一二三类,逐户确定帮扶关系和任务清单。

而在青田街道西常村,“第五支”扶贫队伍帮扶更多的是一种“集体行为”。西常村党支部共有17名党员,大都出门在外,只有每个月“主题党日”时人最全。所以每逢“主题党日”,党支部书记张黎明都会组织党员们到贫困户家里,和贫困户一起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通过每月一次的打扫卫生,不光增进了党员和群众的联系,更树立了党支部和党员在村民心中的形象。

高新区坚持把“第五支”扶贫队伍建在支部里,由书记带头,和全体党员一起为身边的“穷乡亲”打扫卫生、送菜做饭、排忧解难,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看到、感受到党的初心和使命。

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一次积极探索

“第五支”扶贫队伍的职责之一,就是当好贫困群众的“代言人”“代办员”。青田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主任、扶贫办主任巩洪波说,“第五支”扶贫队伍成员都是本村书记、党员、村民,一方面是他们最清楚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及时向上反映、落实政策,另一方面他们能替贫困户跑腿、代办,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扶贫政策。东常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永,身为该村“第五支”扶贫队伍的队长,他不光为贫困户申请低保、特困供养、危房改造,替他们跑上跑下、收集资料、完善表格、联系施工队,还帮贫困户卖白菜。截至目前,高新区已通过“第五支”扶贫队伍为贫困群众办理分散特困供养97人、农村低保25人、残疾证30人、慢性病证13人,并动员14名贫困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

同样,“第五支”扶贫队伍还是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亲情、乡情、邻里情,最难割舍。325名“第五支”扶贫队伍成员中,贫困户的远亲近邻占了将近一半。青田街道东牛村党支部在选派“第五支”扶贫队伍成员时,就牢牢把握住了“近”的原则。“必须要近”,党支部书记牛洪良说,“要么关系近,带点亲戚,要么住得近,最好是邻居对门。”近,就便于开展帮助。原本不经常来往的亲戚、邻居,通过“第五支”扶贫队伍这个纽带,关系越来越密切,来往越来越频繁。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是“第五支”扶贫队伍的重要内容,小营街道潘王社区主任、潘王村负责人李金忠,对此有着深刻感受,“潘王村一直以来都有孝老爱亲的传统,现在我们有了更高的目标,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在,潘王村每一名村民都是“第五支”扶贫队伍的流动成员,每一名需要帮助的人都是“第五支”扶贫队伍的帮扶对象。村级成立了“第五支”扶贫队伍理事会,由小区物业和广大村民组成“第五支”扶贫队伍巡逻小组,确定责任片区,排好时间表,时刻关注贫困户和其他困难群体生活动态,发生意外及时救助。

不仅是潘王村,小营街道还在50个村设立了孝善基金,覆盖全街道1635名老人。老人子女每年缴纳1000元,村级从集体收益里再拿出300元作为补贴,按月发放到老人手中。对于没有子女的贫困老人,1300元均由村级集体收益出资。每逢80周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时,村里还会为他们送上生日蛋糕和200元购物卡表示祝福,同时邀请社区的孩子们为老人唱生日歌,一起做游戏。

随着百姓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小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秀梅真切地看到了变化: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越来越少了,家风更和睦了、民风更醇厚了、社风更纯正了。

责任编辑:王宗尧
-->